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著名广告词说:“有车必有路。”曾几何时,阅读课成了高中生的一种奢侈的追求,如何搞好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围绕此问题的措施层出不穷,但一些技巧与方法都未收到预期的效果。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如今,如何搞好阅读这辆车出现好多年了,可我们的路又在哪里呢?
一、问题提出:我们是否是在低效的恶性循环中学习
一直以来,为了迎合高考,我们对现代文阅读进行专题训练,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的读进去了吗?他们是否反思自己真的能从阅读这篇文章中受益吗?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产生共鸣,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一句话,我们的阅读是否达到了“为信息而读”“为快乐而读”这一最本质的阅读目的。
太多太多的是否使我们无法再保持那份原有的淡定与从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各种类型的考试,我们选择了见效更快的大量的阅读的题海战术,但这毕竟不能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发展,既然要想更加长远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地区的成功教学模式,把报刊教学引入我们的课堂,这也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探究中学习的思想。
二、为什么要利用报刊教学
(一)语文学习,兴趣导航
当前的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在许多同学心中,语文是和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联系在一起的,做理科题,可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而语文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阅读,都是做了也不知对错,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热情。要知道激情不能持久,狂热不能永恒,语文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学生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兴趣。报刊阅读能做到这一点吗?在此苏霍姆林斯基做了回答,“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能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而具体到语文学习,我们教材里所讲的东西,小到一个词语、成语,大到类似话题,都能跟他所阅读的东西挂起钩来。也就是说,通过报刊阅读,在学生的意识和我们的教材便有一根思維引火线。这也就是激发兴趣的奥妙之一。
(二) 适应课改,减负需要
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报刊阅读,这是增负还是减负?现在想想,学生负担是怎样造成的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主张课外阅读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要求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正所谓“学生除了教科书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要去图书馆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既然不少学生对做传统阅读失去了兴趣,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条件让报刊阅读走进我们的课堂,那我们就还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让它从阅读中来,再到阅读中去。报刊阅读完全能担得起这个使命。
三、报刊教学攻略
(一)师生合作,做好读前准备工作
在学生读报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读报提供广泛的智力背景,巧妙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得学生的阅读由问题开始,由问题结束,而中间则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而现在的教学就是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可利用标题锻炼学生的预测、猜测能力,在进入阅读之后,可让学生先根据标题和文章猜测的内容,如果文章的预测性比较强,可以把学生分组,共同预测文章内容,每组推出一个版本,看哪一个小组预测内容与原文最为接近或最有创意但又合情合理。颁发忠于原文奖和最佳创意奖。
(二)课内自主阅读,符合分层次学习
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人选择2~3篇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可记录要点。然后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分组交流自己所读文章内容,在此期间教师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在享受阅读中获取知识,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也能获取自己所没读的文章的内容。而自己在从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读文章时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又促使他下一次更加认真进行翔实阅读。并且,竞赛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成就感,督促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不允许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那样会阻碍发展水平高的学生的成长,而且也会使中等生本身也失掉前进的动力。”而报刊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语文程度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共同任务的基础上少读一篇,而程度好的同学则可多读一些。这就符合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
(三)课后自觉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报刊仅在课上阅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新课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对布置的报刊阅读一定要落实检查。由于这种阅读比较宽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他们的视野,非常受欢迎。总之,教师要及时落实学生读报情况,使学生把兴趣延续到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成果展示,督促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不能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那他们就不能从“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而我们所有的关于阅读重要性的言论都将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因此这一环节对于落实学生阅读成效极为关键。
总之,报刊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更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探究中学习,是长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问题提出:我们是否是在低效的恶性循环中学习
一直以来,为了迎合高考,我们对现代文阅读进行专题训练,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的读进去了吗?他们是否反思自己真的能从阅读这篇文章中受益吗?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产生共鸣,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一句话,我们的阅读是否达到了“为信息而读”“为快乐而读”这一最本质的阅读目的。
太多太多的是否使我们无法再保持那份原有的淡定与从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各种类型的考试,我们选择了见效更快的大量的阅读的题海战术,但这毕竟不能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发展,既然要想更加长远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地区的成功教学模式,把报刊教学引入我们的课堂,这也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探究中学习的思想。
二、为什么要利用报刊教学
(一)语文学习,兴趣导航
当前的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在许多同学心中,语文是和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联系在一起的,做理科题,可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而语文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阅读,都是做了也不知对错,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热情。要知道激情不能持久,狂热不能永恒,语文的学习最终还是要靠学生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兴趣。报刊阅读能做到这一点吗?在此苏霍姆林斯基做了回答,“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能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而具体到语文学习,我们教材里所讲的东西,小到一个词语、成语,大到类似话题,都能跟他所阅读的东西挂起钩来。也就是说,通过报刊阅读,在学生的意识和我们的教材便有一根思維引火线。这也就是激发兴趣的奥妙之一。
(二) 适应课改,减负需要
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报刊阅读,这是增负还是减负?现在想想,学生负担是怎样造成的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主张课外阅读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要求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正所谓“学生除了教科书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要去图书馆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既然不少学生对做传统阅读失去了兴趣,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条件让报刊阅读走进我们的课堂,那我们就还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让它从阅读中来,再到阅读中去。报刊阅读完全能担得起这个使命。
三、报刊教学攻略
(一)师生合作,做好读前准备工作
在学生读报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读报提供广泛的智力背景,巧妙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得学生的阅读由问题开始,由问题结束,而中间则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而现在的教学就是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可利用标题锻炼学生的预测、猜测能力,在进入阅读之后,可让学生先根据标题和文章猜测的内容,如果文章的预测性比较强,可以把学生分组,共同预测文章内容,每组推出一个版本,看哪一个小组预测内容与原文最为接近或最有创意但又合情合理。颁发忠于原文奖和最佳创意奖。
(二)课内自主阅读,符合分层次学习
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人选择2~3篇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可记录要点。然后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分组交流自己所读文章内容,在此期间教师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在享受阅读中获取知识,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介绍也能获取自己所没读的文章的内容。而自己在从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读文章时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又促使他下一次更加认真进行翔实阅读。并且,竞赛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成就感,督促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不允许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那样会阻碍发展水平高的学生的成长,而且也会使中等生本身也失掉前进的动力。”而报刊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语文程度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共同任务的基础上少读一篇,而程度好的同学则可多读一些。这就符合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
(三)课后自觉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报刊仅在课上阅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新课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对布置的报刊阅读一定要落实检查。由于这种阅读比较宽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拓展他们的视野,非常受欢迎。总之,教师要及时落实学生读报情况,使学生把兴趣延续到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成果展示,督促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不能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那他们就不能从“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而我们所有的关于阅读重要性的言论都将成为枯燥无味的说教。因此这一环节对于落实学生阅读成效极为关键。
总之,报刊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更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探究中学习,是长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