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74-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同样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推进了数学的进一步发展。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进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数学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引领学生学会应用。特别是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新时期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换而言之,数学课程的开展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促使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及家长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技巧,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并自然而然的将这些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而事实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非易事,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心理、智力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主动意识,而数学本身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学科,必须通过有效地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被不断弱化,人们将其视为一种理论、工具、方式,来研究更加深奥神秘的科学问题,这造成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教育角度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很明确,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知识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考核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在具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大量的经历都用在考点、难点、重点的研究上,脱离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以新时期为背景,小学数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转变,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加强在数学应用方面的意识培养,促使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场景、创设课堂教学。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传达,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的数字、单位、刻度、运算、图形等,与“纯粹”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联系并不是很强烈。借助这一先天优势,积极的引入生活化场景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用的”。
从数学教育的性质上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内容,形成了大量的公式、定律、定义等。这些内容以总结的形式直接出现在书本上,学生很难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对数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应用。例如,在学习“两点间直线距离”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小红在一起,两人每天一起来上学,为什么小明来得早,而小红来得晚呢?由此引出两点间直线最短的概念,通过上学的线路不同进行说明。
(二)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学科应用。很显然,必须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不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更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范围,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联系。尤其进入高阶段之后,对数学学习已经形成思想惯性,只会以来课本提出的问题,而自己却提不出任何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或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质疑精神。例如,在学习“矩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数学史的内容,并进一步与现实中的面积计算应用结合起来。
在强化应用意识方面,可以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例如,不再布置一些单纯地乘法计算面积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各自测量自家客厅的面积。通过现实中的活动实践,让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三)走出数学课堂,实践数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师的带领下测量操场的长度、面积,并将测量的数据进行评比公布,选出最精确的一组进行表扬,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的严谨态度。
总体来说,“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表现性,但它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是一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但由于科技的发展,其工具性特点不断增强,由此也造成了教育环节中与现实应用的脱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积极开拓教育资源,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班基正.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学周刊,2014,26.
[2]黎上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J]. 云梦学刊,2007,1.
[3]万亚斌.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0.
[4]汪友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 学周刊,201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74-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同样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推进了数学的进一步发展。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进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数学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引领学生学会应用。特别是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新时期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换而言之,数学课程的开展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促使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及家长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技巧,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并自然而然的将这些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而事实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非易事,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心理、智力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主动意识,而数学本身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学科,必须通过有效地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被不断弱化,人们将其视为一种理论、工具、方式,来研究更加深奥神秘的科学问题,这造成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教育角度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很明确,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知识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考核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在具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大量的经历都用在考点、难点、重点的研究上,脱离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以新时期为背景,小学数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转变,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加强在数学应用方面的意识培养,促使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场景、创设课堂教学。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传达,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的数字、单位、刻度、运算、图形等,与“纯粹”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联系并不是很强烈。借助这一先天优势,积极的引入生活化场景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用的”。
从数学教育的性质上分析,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内容,形成了大量的公式、定律、定义等。这些内容以总结的形式直接出现在书本上,学生很难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对数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应用。例如,在学习“两点间直线距离”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和小红在一起,两人每天一起来上学,为什么小明来得早,而小红来得晚呢?由此引出两点间直线最短的概念,通过上学的线路不同进行说明。
(二)发现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学科应用。很显然,必须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都不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更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范围,只是单纯地进行记忆、联系。尤其进入高阶段之后,对数学学习已经形成思想惯性,只会以来课本提出的问题,而自己却提不出任何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或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质疑精神。例如,在学习“矩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数学史的内容,并进一步与现实中的面积计算应用结合起来。
在强化应用意识方面,可以改变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例如,不再布置一些单纯地乘法计算面积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各自测量自家客厅的面积。通过现实中的活动实践,让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三)走出数学课堂,实践数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师的带领下测量操场的长度、面积,并将测量的数据进行评比公布,选出最精确的一组进行表扬,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的严谨态度。
总体来说,“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表现性,但它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是一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但由于科技的发展,其工具性特点不断增强,由此也造成了教育环节中与现实应用的脱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实情况,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积极开拓教育资源,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班基正.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学周刊,2014,26.
[2]黎上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J]. 云梦学刊,2007,1.
[3]万亚斌.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0.
[4]汪友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 学周刊,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