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校企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81-01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传统学科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既有本科人才的学科教育特征,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作为本科层次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以应用为本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又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保证使学生相对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又要面向社会实际需要,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亲历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个平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强化独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直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毕业实习场所;为任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增加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直接参与完成工程项目;使学生和专业教师广泛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更好地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的各个专业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地讲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通过学校与社会相关用人单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一般可以分为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深层次合作三个层次。浅层次合作主要表现为学校和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由校内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学校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挂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合作阶段。校企合作稳定性差、共建实践基地的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协议对校企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缺乏硬性约束,企业对人力资源、资金及设备投入持谨慎态度,一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实践基地实践育人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向中、深层次合作发展,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共建“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企业研发产品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发展。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校企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稳步发展,取得实效。因此,需要探索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机制。
(一)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扶持
在政策扶持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通过财政或税收等手段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根据接受的实习学生的数量给予一定数量的税收减免。我国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如“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落实到企业层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具体。
(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教育,主要目标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效益。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决定,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要达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等目的。因此,选择校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应遵循的基本标准:(1)校外企业有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2)校外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基地建设和发展基础较好,能对学生实习进行必要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设施。(3)学校和基地的责权利明确,基地建设的程序规范、手续完善。(4)就近就地、相对稳定。(5)争取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三)激发企业动力,构建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激发企业动力,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的关键。目前,多数的校企合作意向都是由校方基于拓宽办学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主动提出,较少有企业方主动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既具有教育性,更具有经济性的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校企各方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目标,只有校企两大具有不同功能的主体从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利益切入点,校企合作才能稳定、长效。具体来说,只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能够真正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或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才会主动参与其中。
(四)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能受益,才可能是长久的合作。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的比重在30%以上,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工作岗位对口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平台。
(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校企合作
为方便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及各二级教学部门应该专门设置机构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事项,对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进行有序规范的管理,促进校企的深层次合作。
参考文献:
[1]马建荣等.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2]吴书安、沈家军、王欣.校企合作双主体深度融合研究.职业与教育,2013年第11期
[3]程淑玉.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生产性实践基地模式的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81-01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传统学科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既有本科人才的学科教育特征,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作为本科层次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以应用为本的人才,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又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保证使学生相对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又要面向社会实际需要,通过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亲历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个平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强化独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直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毕业实习场所;为任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高质量的教学手段,增加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直接参与完成工程项目;使学生和专业教师广泛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更好地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实现校企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的各个专业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地讲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通过学校与社会相关用人单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一般可以分为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深层次合作三个层次。浅层次合作主要表现为学校和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由校内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学校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挂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浅层次合作阶段。校企合作稳定性差、共建实践基地的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协议对校企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缺乏硬性约束,企业对人力资源、资金及设备投入持谨慎态度,一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实践基地实践育人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校企合作需要向中、深层次合作发展,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共建“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企业研发产品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发展。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校企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稳步发展,取得实效。因此,需要探索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保障机制。
(一)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扶持
在政策扶持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通过财政或税收等手段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根据接受的实习学生的数量给予一定数量的税收减免。我国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如“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落实到企业层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具体。
(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教育,主要目标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效益。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决定,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要达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等目的。因此,选择校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应遵循的基本标准:(1)校外企业有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2)校外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基地建设和发展基础较好,能对学生实习进行必要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设施。(3)学校和基地的责权利明确,基地建设的程序规范、手续完善。(4)就近就地、相对稳定。(5)争取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三)激发企业动力,构建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激发企业动力,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的关键。目前,多数的校企合作意向都是由校方基于拓宽办学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主动提出,较少有企业方主动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既具有教育性,更具有经济性的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校企各方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目标,只有校企两大具有不同功能的主体从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利益切入点,校企合作才能稳定、长效。具体来说,只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能够真正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或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才会主动参与其中。
(四)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能受益,才可能是长久的合作。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的比重在30%以上,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基地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工作岗位对口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平台。
(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校企合作
为方便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及各二级教学部门应该专门设置机构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事项,对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进行有序规范的管理,促进校企的深层次合作。
参考文献:
[1]马建荣等.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2]吴书安、沈家军、王欣.校企合作双主体深度融合研究.职业与教育,2013年第11期
[3]程淑玉.校企深度融合的多元化生产性实践基地模式的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