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财税金融政策,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为深入了解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复工复产达产情况及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精准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预期、政策需求等,我们对湖北省咸宁市52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现场调研等方式对部分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当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实施效应较好,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融资难度高、获得信贷优惠难、银企有效对接不够顺畅、企业实际享受的政策效果被削弱、稳岗稳就业仍有难度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咸宁市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为深入分析本轮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推动财税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本次调查尽量扩大了企业样本数量,并充分兼顾区域和行业覆盖范围,收回有效问卷523家,并对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其中,有大型企业15户、中型企业57户、小型企业240户、微型企业211户,中小企业合计占比达97.1%;共涉及农林牧渔、制造业、建筑等9个子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为248户,占样本总量的47.4%(见表1)。
我国应对疫情财税金融纾困政策
疫情爆发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支持疫情防控政策。当前我国应对疫情防控的财税金融政策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支持医疗保障工作,二是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三是支持公益捐赠。主要政策有: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向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包括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底税额;取消单位价值500万元的限制,对扩产能购置的生产设备,允许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鼓励企业购置设备扩大产能;支持公益捐赠享受税收优惠,包括扩大接受捐赠范围,取消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免征货物捐赠增值税、消费税,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以及消費税。
支持复工复产政策。当前我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财税金融政策主要包括扶持中小微企业、降低复工企业各项成本负担以及支持企业稳岗就业三大块。主要政策有:一是减轻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包括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以及保障个体工商户的电气供应。二是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减免税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台减免物业租金、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税款、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等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成本负担。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包括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等多项措施。四是减轻复工企业的税费负担,主要包括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2020年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公共运输服务以及快递收派居民生活必需的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减免技术服务收费;延长纳税申报期限。五是减轻企业“五险一金”负担,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各地方分类施策缓缴住房公积金。六是支持稳岗就业,主要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照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等。
财税金融纾困政策的实施效应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快速恢复,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各项纾困政策的持续出台和实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向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97.9%的企业已经恢复生产,70%的企业员工复工率达到80%以上,87.4%的企业复产率达到50%以上。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较好,72家大中型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64家(88.9%)企业员工复工率达80%以上,56家(77.8%)企业复产率达70%以上。从行业类别看,复产率较高的行业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
企业享受到纾困政策的范围较大,小型民营企业受惠面最广。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纾困惠企政策企业受惠面达到89.3%,其中小型民营企业受惠面最广,达93.8%。在14类纾困政策措施中,平均每户企业享受到2.3项。在财税优惠政策中,社保免缴缓缴政策、增值税及附加税减免政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实施效果较好。在金融惠企政策中,续贷、新增贷款、利息减免政策获得率较高,分别有115家(22%)、78家(14.9%)、80家(15.3%)企业实际享受了金融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及促进生产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对各项纾困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明显减轻。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扩大并逐步落地见效作用下,企业对政府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明显减轻,增强了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期。调研结果显示,有230家(44%)企业认为目前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作用很大,税费负担明显减轻;290家(55.4%)企业对当前政府实施的财税优惠政策“很满意”;259家(49.5%)企业对未来自身生产经营的预期和信心增强。
财税金融政策落实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等问题仍较突出。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问题,523家企业中有432家(82.6%)企业反映存在资金紧张问题,超过一半的企业在银行都没有贷款;85.8%的民营企业反映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71.9%的微型企业没有从银行取得贷款。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民营企业、微型企业的贷款难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89.4%的企业认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手续比较烦琐和非常烦琐。 部分政策不够精准,落实不够顺畅。为应对疫情,国家出台了信用展期、续贷、新增贷款、利息减免等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企业享受各种具体金融支持政策的范围也较大,但是仍存在部分信贷优惠政策不够精准,政策落实不够顺畅的问题。部分企业反映,金融优惠政策的设计没有分级分类,大而化之,许多企业不符合优惠条件,政策针对性不强。14.5%的企业认为得不到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在各级政府出台的银企对接名单中。同时,金融机构针对国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多,造成政策落实普惠性不强,覆盖面不广。如银行信贷审批条件依然较高,40.2%的企业认为抵押或者担保不足导致了其得不到优惠贷款。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没有享受过任何金融优惠政策。
部分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导致企业实际享受的政策效果被削弱。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但部分政策规定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削弱了政策实施效果。据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优惠政策太多、文件太长,但很多政策没有操作细则,没有具体对接部门、对接流程,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部分优惠政策申请流程较为复杂。有企业反映在申请享受贷款财政贴息、旧设备改造财政补贴、稳岗返还等优惠政策时,政策申请流程多、审批手续烦琐。
政策优惠幅度小,纾困作用有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出台的财税政策优惠幅度不大,对困难企业的纾困作用有限。问卷结果显示,絕大部分(73.2%)企业认为目前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只能降低5%不到的成本,22.7%的企业认为政策优惠能降低不到10%的经营成本。财税政策的力度对于大部分企业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如适当减征企业所得税、延长社保费减免或延迟缴纳的周期。此外,为支持推动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积极措施,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一定作用,但受目前企业产能不足和订单不足的影响,很多复产率不高的企业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只能精简人员,给就业形势带来明显压力。问卷结果显示,30.6%的企业采取精简人员的措施应对疫情。很多企业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裁员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并继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如适当减征企业所得税、延长社保费减免或延迟缴纳的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效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指导和落实力度,以使优惠政策覆盖更多企业。
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高效推动政策落实。及时评估现有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现状修订并完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政策设计“一刀切”,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科学性,扩大政策实施效应。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需求不足等迫切问题,高效地发挥政策推动作用,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实体经济活力。
加大政策对接力度,提高融资便利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为民”意识,加大对中央纾困政策的对接力度,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直接支持,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中国人民银行要引导金融机构深化贷款管理制度,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度。
完善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并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展对外合作,同时从成本、物流、产业链等多环节实施帮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地缓解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的困难。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督办课题项目)
(课题组组长:张晓峰。课题组成员:项敏、侯建勇、刘为、陈林川)
咸宁市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为深入分析本轮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推动财税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本次调查尽量扩大了企业样本数量,并充分兼顾区域和行业覆盖范围,收回有效问卷523家,并对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其中,有大型企业15户、中型企业57户、小型企业240户、微型企业211户,中小企业合计占比达97.1%;共涉及农林牧渔、制造业、建筑等9个子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为248户,占样本总量的47.4%(见表1)。
我国应对疫情财税金融纾困政策
疫情爆发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支持疫情防控政策。当前我国应对疫情防控的财税金融政策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支持医疗保障工作,二是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运输,三是支持公益捐赠。主要政策有: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向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包括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底税额;取消单位价值500万元的限制,对扩产能购置的生产设备,允许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鼓励企业购置设备扩大产能;支持公益捐赠享受税收优惠,包括扩大接受捐赠范围,取消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免征货物捐赠增值税、消费税,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以及消費税。
支持复工复产政策。当前我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财税金融政策主要包括扶持中小微企业、降低复工企业各项成本负担以及支持企业稳岗就业三大块。主要政策有:一是减轻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包括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以及保障个体工商户的电气供应。二是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减免税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出台减免物业租金、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延期缴纳税款、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等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成本负担。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包括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等多项措施。四是减轻复工企业的税费负担,主要包括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2020年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公共运输服务以及快递收派居民生活必需的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减免技术服务收费;延长纳税申报期限。五是减轻企业“五险一金”负担,阶段性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各地方分类施策缓缴住房公积金。六是支持稳岗就业,主要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照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等。
财税金融纾困政策的实施效应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快速恢复,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各项纾困政策的持续出台和实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向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97.9%的企业已经恢复生产,70%的企业员工复工率达到80%以上,87.4%的企业复产率达到50%以上。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恢复较好,72家大中型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64家(88.9%)企业员工复工率达80%以上,56家(77.8%)企业复产率达70%以上。从行业类别看,复产率较高的行业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
企业享受到纾困政策的范围较大,小型民营企业受惠面最广。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纾困惠企政策企业受惠面达到89.3%,其中小型民营企业受惠面最广,达93.8%。在14类纾困政策措施中,平均每户企业享受到2.3项。在财税优惠政策中,社保免缴缓缴政策、增值税及附加税减免政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实施效果较好。在金融惠企政策中,续贷、新增贷款、利息减免政策获得率较高,分别有115家(22%)、78家(14.9%)、80家(15.3%)企业实际享受了金融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及促进生产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对各项纾困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明显减轻。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扩大并逐步落地见效作用下,企业对政府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明显减轻,增强了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期。调研结果显示,有230家(44%)企业认为目前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作用很大,税费负担明显减轻;290家(55.4%)企业对当前政府实施的财税优惠政策“很满意”;259家(49.5%)企业对未来自身生产经营的预期和信心增强。
财税金融政策落实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等问题仍较突出。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问题,523家企业中有432家(82.6%)企业反映存在资金紧张问题,超过一半的企业在银行都没有贷款;85.8%的民营企业反映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71.9%的微型企业没有从银行取得贷款。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民营企业、微型企业的贷款难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89.4%的企业认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手续比较烦琐和非常烦琐。 部分政策不够精准,落实不够顺畅。为应对疫情,国家出台了信用展期、续贷、新增贷款、利息减免等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企业享受各种具体金融支持政策的范围也较大,但是仍存在部分信贷优惠政策不够精准,政策落实不够顺畅的问题。部分企业反映,金融优惠政策的设计没有分级分类,大而化之,许多企业不符合优惠条件,政策针对性不强。14.5%的企业认为得不到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在各级政府出台的银企对接名单中。同时,金融机构针对国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多,造成政策落实普惠性不强,覆盖面不广。如银行信贷审批条件依然较高,40.2%的企业认为抵押或者担保不足导致了其得不到优惠贷款。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企业没有享受过任何金融优惠政策。
部分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导致企业实际享受的政策效果被削弱。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但部分政策规定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削弱了政策实施效果。据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优惠政策太多、文件太长,但很多政策没有操作细则,没有具体对接部门、对接流程,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部分优惠政策申请流程较为复杂。有企业反映在申请享受贷款财政贴息、旧设备改造财政补贴、稳岗返还等优惠政策时,政策申请流程多、审批手续烦琐。
政策优惠幅度小,纾困作用有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出台的财税政策优惠幅度不大,对困难企业的纾困作用有限。问卷结果显示,絕大部分(73.2%)企业认为目前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只能降低5%不到的成本,22.7%的企业认为政策优惠能降低不到10%的经营成本。财税政策的力度对于大部分企业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如适当减征企业所得税、延长社保费减免或延迟缴纳的周期。此外,为支持推动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积极措施,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一定作用,但受目前企业产能不足和订单不足的影响,很多复产率不高的企业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只能精简人员,给就业形势带来明显压力。问卷结果显示,30.6%的企业采取精简人员的措施应对疫情。很多企业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裁员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并继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如适当减征企业所得税、延长社保费减免或延迟缴纳的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效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指导和落实力度,以使优惠政策覆盖更多企业。
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高效推动政策落实。及时评估现有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现状修订并完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政策设计“一刀切”,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科学性,扩大政策实施效应。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需求不足等迫切问题,高效地发挥政策推动作用,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实体经济活力。
加大政策对接力度,提高融资便利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为民”意识,加大对中央纾困政策的对接力度,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直接支持,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中国人民银行要引导金融机构深化贷款管理制度,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度。
完善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并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展对外合作,同时从成本、物流、产业链等多环节实施帮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地缓解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的困难。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督办课题项目)
(课题组组长:张晓峰。课题组成员:项敏、侯建勇、刘为、陈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