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首先要提高品牌意识,突出活动亮点,彰显特色。品牌活动的精细建设和管理应与个人发展、专业特色、育人目标、文化品位、文化传承等多种因素相互结合,彰显品牌的魅力和价值。
一、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精”,可解释为精细、精致、精炼、更优秀,“细”可以解释为更具体、更注重细节、更深入。“化”可以解释为一种形势,映射出专业化和专业性。精细化管理有“四大注重”,包括细节、过程、基础、效果。做好每一场活动,使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1]大学生文化活动的精细管理,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的作用:真正创造出更符合大学生需求和成长的管理模式,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热情。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潜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建设的意义
(一)为发挥个人潜能、提升就业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当今,精细化建设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与创新的教育模式相匹配、让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能为高校学生潜在能力与意识的发展与提升就业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精细管理,不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也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即用更实用的观念取代传统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再以大学和社会为中心。而是把大学生作为了主体。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为学生提供服务为重心,真正以学生实际需求为重点的建设模式。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育迅猛发展的年代,已经无法满足各大高校的发展需求。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准与专业能力也在潛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高校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容布局,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完善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和服务体系,并对其内容进行评估。
三、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与精细化 管理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是当今高校文化层面建设的重点,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以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文娱活动。校园精神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建设体现出来。就目前各大高校来看,校园文化确实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每月或者每周都会有活动可以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多层面展示与锻炼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筹规划、效率性和建立品牌的意识,导致了高校文化活动参与者过度兴奋和盲目跟从。结果,组织者身心疲惫,学生对活动产生负面情绪。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档次,首先,要对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进行精细的管理。要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水平,必须提高我们所有人的品牌意识,突出活动品牌建设的专业特点和特色。同样,在构思、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掌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原则:
(一)体现文化育人的原则
文化育人是新型教育模式。同样也在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建设中具有价值所在,特色品牌活动的建设体现出了文化育人的原则。我们做到让学生通过策划活动、组织参与的整个流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从中受到感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二)体现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原则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从他们追求的目标、思想状态、价值观、审美观、年龄形态等出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参与性,才能展现学生品牌特色活动的魅力。
当然,高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希望,品牌文娱活动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体现时代精神。通过特色活动建设与开展进一步深化,使其成为学校前进、壮大的动力和源泉。时代在变迁,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几十年前的品牌形象、特色、组织活动的方式也已经不再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建设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能够用敏锐的思维去应对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能够满足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体现专业特色原则
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及精细管理要能够体现学生的所学专业的特色。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组织文体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头脑,填充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活跃思维能力,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的。所以,要想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就要依托学院各个专业。结合专业特色,突出各大专业培养要求,把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密切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实现各个学科的目标培养。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出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年增加,在各类活动中,只有学生专业发展的品牌特色活动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保持活动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应重视传承与发展的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应当重视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同时也要注重品牌树立后的延续。无论是在活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能保持不变。应当根据学校的重点工作、人才培养、对学生们的需求,不断的给予传统形式下的新型定义。
四、基于我系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与管理提出的实施方案
如何才能建设出属于大学生的文化品牌活动,就需要我们通过整体的编排规划、不断的凝练精华、在各类杂乱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总结活动特色并加以梳理与整合、通过宣传与推广,做到精细化的管理与建设,使品牌活动在学生之间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从而能够使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共同建设和管理品牌活动。我系是一个男生占80%,女生占20%工科院系。从我系的学生活动中不难发现,大一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而学生转到大二后参与活动的人群仅占年级的三分之一,步入大三实习岗位,就更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算是与学校隔绝:究其原因,是学生活动设立不规则、不均衡造成的。因此,学生品牌活动的精细建设可以按年级、教育目的和星级进行分类。使学生活动逐步发展,达到全面覆盖、全面育人的效果。 (一)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抓手、学风建设为核心
开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我校“求真达善、致之立行”的校训中也体现了要修身立德,砥砺前行。团支部可以安排各类教育意义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思政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开展思政类的交流论坛、话剧展演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我系新生教育大会、宣讲团进教室、德育工作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校园里、社会上都可以做到言谈举止得当。例如我系举办的“无烟青春、健康校园”“学生会干部青春训练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感恩、知恩,新生入校后,年龄大多数都是18周岁。通过各类感恩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自觉关爱他人、报答社会的行动。如系志愿者、社会实践部组织的慰问老人,此类活动帮助学生关爱社会,学会换位思考,勇于奉献精神,从而塑造了大学生阳光高尚的品格精神。
我院的学风是“勤学勤练、动脑动手”,我系的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学习相互结合。针对大一新生而言,大一学生从高中步入到大学,需要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班级,系风、班风都是在大一形成的。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在大一抓起。建设学风建设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勤奋进取。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例如CAD制图大赛、汽车营销大赛、英语话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能力。
(二)创新管理模式学生品牌活动归档整理,做到品牌延续
有特色的学生品牌活动建立是需要过程的,要通过几届学生的验证维护。品牌特色活动建设要不断创新、树立特色活动。例如“不忘初心、共筑青春梦学生干部成长训练营”此项品牌活动,自2017年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届。此项活动包括五位教师的讲座、学生座谈、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事的综合素养。品牌活动的建立是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学校的桥梁。所有的特色活动的策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以及照片、通讯稿均归档整理,方便我系师生的查询、借鉴、品牌维护。
(三)创新管理模式:学生活动预约模式
学院也在逐步引进无纸化办公。例如建立易班工作站、公众号、微博等。写论文前,做过一个调查,85%的同学都是被迫参与活动,对活动毫无兴趣。收集各类活动的经验,设立了此项模式。开学初,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可通过我们的公众号进行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进行网上预约,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对应的综合测评分数。这样不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也可以很好的达到活动的效果。
精细化的管理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达到学生综合发展,并能实现个人价值的關键。同时,大学生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至关重要,积极推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任重而道远。
(作者供职于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一、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精”,可解释为精细、精致、精炼、更优秀,“细”可以解释为更具体、更注重细节、更深入。“化”可以解释为一种形势,映射出专业化和专业性。精细化管理有“四大注重”,包括细节、过程、基础、效果。做好每一场活动,使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1]大学生文化活动的精细管理,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的作用:真正创造出更符合大学生需求和成长的管理模式,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热情。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潜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建设的意义
(一)为发挥个人潜能、提升就业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当今,精细化建设工作在高校管理中,与创新的教育模式相匹配、让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能为高校学生潜在能力与意识的发展与提升就业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精细管理,不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也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即用更实用的观念取代传统的教育观念,也就是说,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再以大学和社会为中心。而是把大学生作为了主体。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为学生提供服务为重心,真正以学生实际需求为重点的建设模式。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育迅猛发展的年代,已经无法满足各大高校的发展需求。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准与专业能力也在潛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高校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容布局,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完善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和服务体系,并对其内容进行评估。
三、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与精细化 管理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是当今高校文化层面建设的重点,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以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文娱活动。校园精神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建设体现出来。就目前各大高校来看,校园文化确实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每月或者每周都会有活动可以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多层面展示与锻炼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筹规划、效率性和建立品牌的意识,导致了高校文化活动参与者过度兴奋和盲目跟从。结果,组织者身心疲惫,学生对活动产生负面情绪。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档次,首先,要对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进行精细的管理。要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水平,必须提高我们所有人的品牌意识,突出活动品牌建设的专业特点和特色。同样,在构思、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掌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原则:
(一)体现文化育人的原则
文化育人是新型教育模式。同样也在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建设中具有价值所在,特色品牌活动的建设体现出了文化育人的原则。我们做到让学生通过策划活动、组织参与的整个流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从中受到感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二)体现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原则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从他们追求的目标、思想状态、价值观、审美观、年龄形态等出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参与性,才能展现学生品牌特色活动的魅力。
当然,高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希望,品牌文娱活动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体现时代精神。通过特色活动建设与开展进一步深化,使其成为学校前进、壮大的动力和源泉。时代在变迁,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几十年前的品牌形象、特色、组织活动的方式也已经不再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建设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能够用敏锐的思维去应对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能够满足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体现专业特色原则
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及精细管理要能够体现学生的所学专业的特色。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组织文体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头脑,填充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活跃思维能力,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的。所以,要想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就要依托学院各个专业。结合专业特色,突出各大专业培养要求,把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密切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实现各个学科的目标培养。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出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年增加,在各类活动中,只有学生专业发展的品牌特色活动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保持活动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应重视传承与发展的原则
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应当重视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同时也要注重品牌树立后的延续。无论是在活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能保持不变。应当根据学校的重点工作、人才培养、对学生们的需求,不断的给予传统形式下的新型定义。
四、基于我系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与管理提出的实施方案
如何才能建设出属于大学生的文化品牌活动,就需要我们通过整体的编排规划、不断的凝练精华、在各类杂乱且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总结活动特色并加以梳理与整合、通过宣传与推广,做到精细化的管理与建设,使品牌活动在学生之间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从而能够使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共同建设和管理品牌活动。我系是一个男生占80%,女生占20%工科院系。从我系的学生活动中不难发现,大一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而学生转到大二后参与活动的人群仅占年级的三分之一,步入大三实习岗位,就更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算是与学校隔绝:究其原因,是学生活动设立不规则、不均衡造成的。因此,学生品牌活动的精细建设可以按年级、教育目的和星级进行分类。使学生活动逐步发展,达到全面覆盖、全面育人的效果。 (一)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感恩教育为抓手、学风建设为核心
开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我校“求真达善、致之立行”的校训中也体现了要修身立德,砥砺前行。团支部可以安排各类教育意义的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思政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开展思政类的交流论坛、话剧展演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我系新生教育大会、宣讲团进教室、德育工作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校园里、社会上都可以做到言谈举止得当。例如我系举办的“无烟青春、健康校园”“学生会干部青春训练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感恩、知恩,新生入校后,年龄大多数都是18周岁。通过各类感恩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自觉关爱他人、报答社会的行动。如系志愿者、社会实践部组织的慰问老人,此类活动帮助学生关爱社会,学会换位思考,勇于奉献精神,从而塑造了大学生阳光高尚的品格精神。
我院的学风是“勤学勤练、动脑动手”,我系的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学习相互结合。针对大一新生而言,大一学生从高中步入到大学,需要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班级,系风、班风都是在大一形成的。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在大一抓起。建设学风建设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勤奋进取。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例如CAD制图大赛、汽车营销大赛、英语话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能力。
(二)创新管理模式学生品牌活动归档整理,做到品牌延续
有特色的学生品牌活动建立是需要过程的,要通过几届学生的验证维护。品牌特色活动建设要不断创新、树立特色活动。例如“不忘初心、共筑青春梦学生干部成长训练营”此项品牌活动,自2017年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届。此项活动包括五位教师的讲座、学生座谈、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干事的综合素养。品牌活动的建立是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学校的桥梁。所有的特色活动的策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以及照片、通讯稿均归档整理,方便我系师生的查询、借鉴、品牌维护。
(三)创新管理模式:学生活动预约模式
学院也在逐步引进无纸化办公。例如建立易班工作站、公众号、微博等。写论文前,做过一个调查,85%的同学都是被迫参与活动,对活动毫无兴趣。收集各类活动的经验,设立了此项模式。开学初,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可通过我们的公众号进行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进行网上预约,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对应的综合测评分数。这样不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升了,也可以很好的达到活动的效果。
精细化的管理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达到学生综合发展,并能实现个人价值的關键。同时,大学生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至关重要,积极推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任重而道远。
(作者供职于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