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人流”隐患多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新闻1+1》披露的最新数据 到底中国每年有多少人次流产?1300万人次是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数字,不过,这个数字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卫计委(原卫生部)统计的。而现在,按照《中国卫生年鉴》的数据,每年有600多万例的人流手术。这显然不是全貌。因为,很多民营医院的数据不全,更不用说各种黑诊所。去年11月的时候,西安一位民营医院女老板向《华商报》吐露了实情,她的医院10年来每天要做20例左右的人流手术。由点及面,未被统计的人流手术绝对是个很大的数字。
  尽管缺少全局的统计,不过研究论文并不少,通过各地的论文可以拼凑出一幅图景来——未婚女性人流者越来越多。2010年发表的论文《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汇总了19篇有明确年龄信息的相关论文,结果发现,25岁以内的妇女占比为49.5%,未育妇女的比例是49.7%。近日,央视《新闻1+1》中也独家披露了一个2013年开始的大型调查,最小的13岁,24岁以下的占到31%。
  央视《新闻1+1》里披露了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年轻人的人流现象不容小觑。到底哪些年轻女性在做人流手术呢?有人说女大学生是主体;还有人说是女白领;另有报道提到进城务工的女青年……后两种说法都有不少数据支撑,好些是来自各地公立医院第一手的资料。总之,尽管缺少全国性的详细数据,但是各种资料都指向一个问题——与八十、九十年代堕胎以已婚已育妇女为主不同了,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人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人群各异,总量很大。然而,这个庞大的群体长期被忽视,又被别有用心之徒惦记上。
  人流广告被包装成轻松而喜感 前段时间,有个福建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公主为王子打胎”。这位小学生多半是记住了充斥着大街的人流广告。这些广告把“无痛”、“快速”、“安全”的概念打得到处都是,似乎人流跟剪指甲、理头发似的。郭德纲2011年的相声《学电台》里有这么一段——
  “某人:王姐,我又怀孕啦!
  王姐:不是告诉过你吗?去大铁棍子医院!微管可视手术,手术费两百元。
  某人:会耽误我的工作吗?
  王姐:不会的。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这个“王姐广告”是在许多城市都播放的“著名”人流广告。而到了今年,蓝翔广告火的那一阵,又有多家医院在广告“人流技术哪家强”。明明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却被包装为了一个轻松甚至还有点喜感的事情。难怪不少年轻女性在调查中觉得人流不可怕。许许多多人流广告都打着“轻松”这样的旗号!
  在各种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年轻女性走向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医院乃至黑诊所。而“无痛”(实际上是使用麻醉技术)、安全等概念,甚至让不少人不把流产当回事。比如2012年发表的《未婚青少年对人工流产认知和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分析》里,未婚青少年中46%对人流持无所谓态度。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年轻意外怀孕者的增多,创造出一个利润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医院的广告又反过来“鼓励”和纵容着不安全的性行为。并且,一些调查还发现,“无痛人流”后再次怀孕,反复人流的比例较高。这很好理解,倘若体验不坏,自然痛苦不深,也就很难真的有所反省。
  极大的公共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中,讲诉了一个叫赵蕾(化名)的姑娘的故事,今年26岁的赵蕾两年前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结婚。婚后她一直在尝试怀孕,可肚子始终没动静。到医院检查后,赵蕾被告知,她的双侧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对于阻塞的原因,医生判断是流产所致。而她当年在北京打工时曾经意外怀孕,因为怕被熟人撞见,所以到了很远的地方人工流产。
  实际上,在正规医院做流产手术并不会导致不孕不育,引起并发症的几率很小。国内外的许多相关研究都指向这个结论。但是不安全的流产手术就不一定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巨大的安全隐疾。所以,这是极大的公共健康隐患,避孕举措应该重视年轻未婚女性。
  面对浩荡的年轻堕胎大军,创造条件让她们去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人流手术是不够的。这是最后“兜底”的办法。并且,许多年轻女孩也怕自己的隐私被暴露。所以,重点是防——避孕。避孕计划和服务该面向更多人群,不能再屏蔽掉年轻、未婚人群!
  “禁欲”是最好的避孕措施。只是,面向廣大的年轻未婚人群,推行并且希冀依靠禁欲来避孕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曾经推行过轰轰烈烈的青少年守贞运动,但是到了2006年的时候,青少年怀孕率骤升,引发了巨大的反弹。最大原因是强行推行而忽视了青少年固有的性需求。所以一方面倡导更加谨慎的性行为,另一方面也应该在避孕问题上有更好的公共政策。这里面有个道德迷思,很多人认为面向未婚者提供和普及避孕服务其实是在变相鼓励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可问题在于人的欲望如同洪流难以关闸堵住,倘若不加以引导和规制,一旦决堤,后果极其严重。这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笪摘自《健康必读》
其他文献
今年元月6日,30岁的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村民陈鹏(化名)从缅甸逃回了家。2014年10月,他被在缅甸克钦邦从事伐木生意的一名中国老板招去做司机,开始从事木材运输工作。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缅甸才干了3个月就“失业”了。  “老缅还开枪了” “元月1日晚上10点半,我第一个知道‘老缅’要来抓我们。我当时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用手机给老板打电话,问他怎么办。老板先挂了电话,过了一会儿打过来告诉我,他了解
期刊
自从在网上看到某离异男几万元从越南娶回美貌老婆的新闻后,年过四十、有过一段短暂婚史的赵大明一直心里痒痒的。然而,面对越南新娘的美好向往,赵大明还是想去见识一下。记者随同赵大明在越南经历了5天的相亲之旅后发现,中越正常的跨国婚姻依然存在,但婚姻中介已由公开转入地下。此外,由于大量的越南新娘逃婚、检出艾滋病、无法入户等负面信息,加上中越双方对跨国婚姻中介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一度甚嚣尘上的团购越南新娘已
期刊
随着4G网络的商用和O2O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2015年,婚恋APP应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周刊》公布的2015年最新APP分类排行榜中,婚恋交友APP下载量大增。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4~2015中国男女婚恋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婚恋行业移动端的访问量增速明显,用户使用移动端APP的频次明显高于PC端。据有关机构预测,2015年,网络婚恋市场规模接近30亿元。  
期刊
最近几天,指控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包养女人、有私生女的网帖又开始热转,内容可谓是刀刀见血。少林寺方面马上澄清,并向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公安局报案。  释永信近几年争议不断,不少人相信丑闻不是空穴来风。不过重重指控之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释永信是个“酒肉和尚”。  释永信频繁成为传闻的主角,与他在少林寺方丈位置上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自古以
期刊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条消息:“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则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对此,专家表示此说法太过绝对,且并无科学道理。  医生解释,中医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避免受寒,由于中医珍惜人体的阳气,无论是養生还是治疗,都要避免阳气受损,而寒是最直接的伤阳因素,所以要避免“伤寒”。  正因如此,中医即便是治疗热性病,包括我们熟悉的上火,也从来没有用到
期刊
目前,网络剧《盗墓笔记》正在热播。剧中的各种现象真实吗?真正的考古工作是咋样的?为此,记者联系了济南市考古所考古科科长郭俊峰,这位有着15年从业经历的老考古人向我们还原了考古工作与艺术创作间的距离。  考古是个长期而精细的工作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与之相伴,公众对这项工作的神秘感也越来越强,一些盗墓类题材作品随之出现,再度加深了这一题材的神秘。在郭俊峰看来,真正的考古工作和盗墓
期刊
“新版蝙蝠侠”本·阿弗莱克与詹妮弗·加纳宣告婚姻破裂的新闻在这个月甚嚣尘上。这对育有3名子女的夫妻在庆祝结婚10周年的次日宣布离婚,并不令人称奇。虽然没有确切数据指明每年有多少名人离婚,但这在娱乐圈屡见不鲜。从上世纪30年代晚期开始,人们便将不超过5年的短命婚姻称为“好莱坞式爱情”。阿弗莱克与加纳携手10年,已属“很拼”。  与普通人的婚姻相比,聚光灯下的爱情更容易破碎。不过,真正值得我们探究的不
期刊
乞丐姐弟 7月22日中午,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南京地铁2号线里看到两个孩子在乞讨,小男孩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小女孩则下跪磕头,向周围的乘客要钱。现场并没有乘客按照车厢内公布的电话向地铁方面反映,也没有报警。  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指挥室在网络上监控到這则消息之后,立即根据网友发布的微博线索安排民警上线查找,可惜当时并没有找到这两个孩子。随后,地铁警方在微博上呼吁乘客,见到这两个孩子就报警。  直到
期刊
气功,是中国武术流派的一个分支。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词典》介绍,气功分硬气功、软气功、健身功、养生功、站桩功、放松功、调息功等多种。气功运动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幸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与“魂”,但实际上气功在现实社会中给人的印象却是:虚虚实实,真假难分。  气功热几经沉浮 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位于北京东城区天坛东里,每年都要召开许多与气功相关的工作会议,指导许多有关气
期刊
郭刚堂45岁,山东聊城人,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的人物原型。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两岁的幼子郭振走失,从此郭刚堂踏上漫漫寻子路。一辆摩托车,身后插着一面飘扬的旗,上面印着儿子的照片,这些已成了他生命中无比重要的画面。为了寻找郭振,他骑摩托车找遍全国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万公里。18年过去,儿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2015年 3月20日电影《失孤》上映当天,45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