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个新兴学说和新兴流派,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思想文化在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独特中国元素的融入而使有机马克思主义熠熠生辉,虽然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在中国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元素;生态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97-01
作者简介:罗义欣(1989-),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一、基于中国视角下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但却引人瞩目,是因为理论中融入了中国元素而显得独特、熠熠生辉。它并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的创新,对其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它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形成的智慧进行了合理地借鉴,同时还与有机哲学相结合,从而生成了一种新的学说、新的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所一直追求的,因此在这一追求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有机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有着强烈的共鸣。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的生态内涵
(一)反对消费主义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不良的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弊端之一,这种消费观念日趋严重,影响了人们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坚决抵制,并提倡健康消费和创造性节约,这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正确看待消费提供了帮助。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明显提高,带动消费方式丰富多样,享乐、攀比、挥霍等不良消费观念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样毫无节制的高消费肯定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所以,消费模式的转变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让人们护理勤俭节约、绿色环保意识,这从思想、观点与有机马克思主义达到了高度一致。
(二)主张机整体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中的整体主义是实现人与生态系统两方面合作、共生的和谐关系,它是双方的。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通过调整、优化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满足人类社会进步需求为目的,从而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见,两者的生态态文化观点相得益彰。
(三)两者的生态内涵一致
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一项包括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项巨大工程。有机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人和自然共存、人和社会共发展、人和人统一为生态文明致力于目的,而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也是关注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这与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谋而合、相互统一、相互认同的。
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并将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的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個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深入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得以夯实,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二)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首先经济发展的方式要加快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城乡、区域经济要统筹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体系。同时,把节约资源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发、推广循环利用、节约的先进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改善民生
人民大众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力量,所以应该立足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己任,需要加强生态立法,建立生态发展制度,强化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体制,改变过去一味追求GDP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变为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任务,只有提高大众地认知程度,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自发到自觉,推动生态文明深入的建设。
四、结语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烙上了中国的印迹,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如何利用制度优势和优秀的文化资源,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恰当地反映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而且揭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道路,有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大卫·格里芬,柯进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思维[J].唐都学刊,2013(05).
[2]杨志华.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1).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元素;生态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97-01
作者简介:罗义欣(1989-),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一、基于中国视角下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但却引人瞩目,是因为理论中融入了中国元素而显得独特、熠熠生辉。它并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的创新,对其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它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形成的智慧进行了合理地借鉴,同时还与有机哲学相结合,从而生成了一种新的学说、新的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所一直追求的,因此在这一追求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有机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有着强烈的共鸣。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的生态内涵
(一)反对消费主义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不良的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弊端之一,这种消费观念日趋严重,影响了人们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坚决抵制,并提倡健康消费和创造性节约,这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正确看待消费提供了帮助。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明显提高,带动消费方式丰富多样,享乐、攀比、挥霍等不良消费观念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样毫无节制的高消费肯定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所以,消费模式的转变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让人们护理勤俭节约、绿色环保意识,这从思想、观点与有机马克思主义达到了高度一致。
(二)主张机整体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中的整体主义是实现人与生态系统两方面合作、共生的和谐关系,它是双方的。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通过调整、优化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满足人类社会进步需求为目的,从而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可见,两者的生态态文化观点相得益彰。
(三)两者的生态内涵一致
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一项包括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项巨大工程。有机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人和自然共存、人和社会共发展、人和人统一为生态文明致力于目的,而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也是关注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这与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谋而合、相互统一、相互认同的。
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并将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的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個客观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深入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得以夯实,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二)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首先经济发展的方式要加快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城乡、区域经济要统筹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体系。同时,把节约资源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发、推广循环利用、节约的先进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改善民生
人民大众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力量,所以应该立足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己任,需要加强生态立法,建立生态发展制度,强化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体制,改变过去一味追求GDP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变为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任务,只有提高大众地认知程度,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自发到自觉,推动生态文明深入的建设。
四、结语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烙上了中国的印迹,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如何利用制度优势和优秀的文化资源,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恰当地反映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而且揭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道路,有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大卫·格里芬,柯进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思维[J].唐都学刊,2013(05).
[2]杨志华.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