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视觉文化的传达有着多种的表现方式,建筑师通过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互动,传播设计思想,并获取受众的反馈,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作品创作。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建筑视觉文化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视觉文化;建筑设计;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视觉文化与建筑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图像比起文字更容易传达信息,进行沟通与交流。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就作出“应该把视觉活动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眼力也是一种悟解能力”的论断。对于由文字化向图像化的转变而产生的“视觉文化”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不但显示出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且还包含着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而对于世界上影响最大、规模也最大的建筑艺术来说,其中所包含的视觉文化不仅反映着建筑师的视觉意识、人文理念以及设计风格,更能够表现出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对广大的受众心理以及审美习惯与方式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而在历史上,最早对建筑要素提出的是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他在《建筑十书》中将其概括为“实用、坚固、美观”。之后,又有不少学者对建筑进行解释,但其中都离不开“实用”与“美观”。因此,可以说人们对于建筑的这两点要求从未改变,建筑是一种将实用与审美结合起来的视觉艺术。如今,当代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的新著《图像建筑: 不可思议的力量》中说“一个幽灵正萦绕在地球村,图像建筑的幽灵。”詹克斯所谓的“图像建筑”就是强调了建筑的形式以及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视觉文化,他看到了当今建筑在已满足人们使用功能需求之后,建筑藝术的发展方向。
在建筑中的视觉文化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来展现出来。具体说来,建筑的“视觉”,是通过色彩、光影、材质以及结构等方面来传达,即其“形”。而建筑的“文化”是蕴含在建筑作品中的包含人文意识、审美观念等,即其“意”。建筑中的“形”与“意”相对称,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2 建筑中视觉文化的表达
“ 建筑结构体系决定于可用的建筑材料、技术进步、建筑物的预期功能和文化美学。”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文化内涵。
例如位于新喀里多尼亚岛首都努美阿的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图1)又是一件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设计。文化中心的名字来自于国家的民族英雄让·马里·吉巴乌。在设计时,设计师伦佐·皮亚诺融入了卡纳克人的文化,每个部分都采用了传统的卡纳克人的茅屋设计,呈纺锤形。除此之外,这种造型设计还具有抵抗地震以及飓风袭击的功能,并能够在建筑之间形成高效地通风系统。从空中俯瞰,文化中心的整体布局清晰地展现出卡纳克人村庄的传统布局。最后,在当地文化的启发之下,皮亚诺选择了一种“未完成”的造型在传递出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思想。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设计也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国外学者认为,“在任何设计领域中,巧妙地运用生态学理论,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达到最小的形式都可称之为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态的人文观念。
图1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
除此之外,位于法国巴黎的居民住宅楼——花塔(图2),便是一座颇具视觉魅力的建筑。由绿色建筑设计代表人物弗朗科伊斯设计,住宅楼共10 层,像一座垂直的花园,表面全部包裹着380 盆绿色的竹类植物。每个花盆都有灌溉系统,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肥料。最终,这座能够自给自足的竹园就此诞生,且四季繁盛。每棵竹子大约高4m,在保证室内房屋隐私的同时也能够为其遮阳。住在里面的人曾这么描述:在夏季,把窗户打开,微风透过竹园吹进卧室感觉非常凉爽惬意,就像睡在树上一样。另外,花塔上的竹子也有效地遮盖住了笨重的混凝土墙面,让整个住宅楼看上去充满生机与活力。花塔在降低环境能耗的同时,也宣传了建筑设计对人、环境、社会的关怀,通过绿色的植被直接表现出绿色设计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人们践行环保意识具有着极大的推动性。
图2花塔
3 结语
综合以上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建筑中各种元素的运用是传达文化思想的媒介,可以说,建筑物它是“一件艺术作品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视觉”元素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色彩与结构,而“文化”则蕴藏着建筑的文脉、历史与内涵。
对于建筑设计中的视觉文化的研究,是研究建筑的“视觉”来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现象。不同时期的建筑都是以一种可观、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形式不仅仅是受当时的风格影响,更联系到历来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建筑艺术的审美以及设计法则。
因此,只有对建筑历史以及视觉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才能做到运用视觉设计的原则来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用建筑设计来延续历史的文脉。才能具有卓识的理念引领建筑的发展,而非从历史的精华中胡乱的拼凑,进而让建筑艺术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视觉文化;建筑设计;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视觉文化与建筑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图像比起文字更容易传达信息,进行沟通与交流。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就作出“应该把视觉活动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眼力也是一种悟解能力”的论断。对于由文字化向图像化的转变而产生的“视觉文化”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不但显示出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且还包含着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而对于世界上影响最大、规模也最大的建筑艺术来说,其中所包含的视觉文化不仅反映着建筑师的视觉意识、人文理念以及设计风格,更能够表现出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对广大的受众心理以及审美习惯与方式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而在历史上,最早对建筑要素提出的是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他在《建筑十书》中将其概括为“实用、坚固、美观”。之后,又有不少学者对建筑进行解释,但其中都离不开“实用”与“美观”。因此,可以说人们对于建筑的这两点要求从未改变,建筑是一种将实用与审美结合起来的视觉艺术。如今,当代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的新著《图像建筑: 不可思议的力量》中说“一个幽灵正萦绕在地球村,图像建筑的幽灵。”詹克斯所谓的“图像建筑”就是强调了建筑的形式以及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视觉文化,他看到了当今建筑在已满足人们使用功能需求之后,建筑藝术的发展方向。
在建筑中的视觉文化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来展现出来。具体说来,建筑的“视觉”,是通过色彩、光影、材质以及结构等方面来传达,即其“形”。而建筑的“文化”是蕴含在建筑作品中的包含人文意识、审美观念等,即其“意”。建筑中的“形”与“意”相对称,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2 建筑中视觉文化的表达
“ 建筑结构体系决定于可用的建筑材料、技术进步、建筑物的预期功能和文化美学。”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文化内涵。
例如位于新喀里多尼亚岛首都努美阿的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图1)又是一件将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设计。文化中心的名字来自于国家的民族英雄让·马里·吉巴乌。在设计时,设计师伦佐·皮亚诺融入了卡纳克人的文化,每个部分都采用了传统的卡纳克人的茅屋设计,呈纺锤形。除此之外,这种造型设计还具有抵抗地震以及飓风袭击的功能,并能够在建筑之间形成高效地通风系统。从空中俯瞰,文化中心的整体布局清晰地展现出卡纳克人村庄的传统布局。最后,在当地文化的启发之下,皮亚诺选择了一种“未完成”的造型在传递出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思想。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设计也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国外学者认为,“在任何设计领域中,巧妙地运用生态学理论,尽量使其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达到最小的形式都可称之为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态的人文观念。
图1让·马里·吉巴乌文化中心
除此之外,位于法国巴黎的居民住宅楼——花塔(图2),便是一座颇具视觉魅力的建筑。由绿色建筑设计代表人物弗朗科伊斯设计,住宅楼共10 层,像一座垂直的花园,表面全部包裹着380 盆绿色的竹类植物。每个花盆都有灌溉系统,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肥料。最终,这座能够自给自足的竹园就此诞生,且四季繁盛。每棵竹子大约高4m,在保证室内房屋隐私的同时也能够为其遮阳。住在里面的人曾这么描述:在夏季,把窗户打开,微风透过竹园吹进卧室感觉非常凉爽惬意,就像睡在树上一样。另外,花塔上的竹子也有效地遮盖住了笨重的混凝土墙面,让整个住宅楼看上去充满生机与活力。花塔在降低环境能耗的同时,也宣传了建筑设计对人、环境、社会的关怀,通过绿色的植被直接表现出绿色设计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人们践行环保意识具有着极大的推动性。
图2花塔
3 结语
综合以上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建筑中各种元素的运用是传达文化思想的媒介,可以说,建筑物它是“一件艺术作品既是物质,又是精神;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视觉”元素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色彩与结构,而“文化”则蕴藏着建筑的文脉、历史与内涵。
对于建筑设计中的视觉文化的研究,是研究建筑的“视觉”来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现象。不同时期的建筑都是以一种可观、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形式不仅仅是受当时的风格影响,更联系到历来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建筑艺术的审美以及设计法则。
因此,只有对建筑历史以及视觉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才能做到运用视觉设计的原则来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用建筑设计来延续历史的文脉。才能具有卓识的理念引领建筑的发展,而非从历史的精华中胡乱的拼凑,进而让建筑艺术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