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数阶微积分是当前计算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将这一科学研究融合到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文章首先介绍科教融合的背景,然后探讨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分数阶微积分科学研究问题的意义,最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探讨其对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机 构】
:
桂林理工大学 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数阶微积分是当前计算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将这一科学研究融合到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文章首先介绍科教融合的背景,然后探讨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分数阶微积分科学研究问题的意义,最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探讨其对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围绕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行探讨,以大健康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前提,明确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论述医学院校“系统整合式”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思路和“综合评价式”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制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建议.
医学类高校一校多区对提高学校整体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拓宽了教学科研空间,而且增强了地区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整个地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就研究生教育而言,尚存在管理运行模式滞后、科研资源分配不够均衡、思政教育欠缺等问题.文章以医学类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研究生教育及管理模式为出发点,立足医学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分析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全面保障各校区研究生培养均衡有效发展.
工程伦理课程引入我国时间较短,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工程伦理研究进展、工程伦理本土化、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教育实践创新等方面.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伦理意识和分析能力薄弱、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工程伦理思想普及不够等问题,鲜有针对考核机制和教师全员工程伦理教育展开的研究,而根据工程伦理课程特点和最终目标,考核机制和全员参与是工程伦理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专业硕士工程伦理课程通过完善教学体系,营造工程伦理学习氛围,建立精彩案例分析,打造阳光考核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工程伦理学习,增强了教师、学生的
探索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困境、困境的根本性缘由及内在逻辑,并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志愿活动中,只有补齐伦理中的“合科学性”部分和效益中的“合目的性”部分,在追求效益的理性思维下,注重价值理性所遵从的伦理精神,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
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协同建设和共同发展,文章以作者所在院校体系调整改革为契机,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给出分析意见,并以我校某专业和学科建设为例,从模型搭建、理念构建、特色发展、团队建设、平台搭建和课程建设几个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和实际方案.改革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是新形势下院校建设的良好开端,同时对于地方高校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充分挖掘电子类课程中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在专业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通过在教学内容中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思维观的培养教育、在考核评价系统中强化岗位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改革,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探索电子类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大学语文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塑造方面,起着“培根固本”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母语意识、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引导学生走出价值判断的迷惘并思考生命的意义.大学语文教学应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改革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数学是许多大学的公共必修课,是学习其他课程必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数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学习其他知识提供数学工具.文章基于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分析在高等数学的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给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随着我国高考日语人数的增加、国家的国际化人才教育战略和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升,高校有必要开设公共日语课程.公共日语课程面临着不同基础和需求的授课对象,对分层次教学提出了要求.可考虑开设日语入门课程和日语拓展课程,日语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无日语基础的学生,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日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日语拓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日语基础学生,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对日本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以及民俗风情等的认知能力.无论是入门课程还是拓展课程,都应该注重学习过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文章通过分析学院能源动力类本科实践教学的不足,阐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大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对学院多年来能源动力类本科实践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开设大型实践教学课程——节能减排创新训练,以传授节能知识、培育创新理念并指导实践行为,建立课程内容逐年更新及形成机制,实现依据学生兴趣、特点确定实践内容,因材施教.整合、应用线上教学技术构建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课程专用管理平台.应用平台进行教学组织、管理,实现师生线上互动、互助学习,改善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