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一门世界化的课程便由城市“蹒跚”而至农村,他就是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很多农村教师没有明确目标,据课程标准教学后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很多教师开始疑惑,到底农村英语教学标准该如何定位?农村英语教学中该做些什么?本文我将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氛围;兴趣;生活
近年来,英语渐渐走进偏远山村孩子的课堂,它甚至同我们传统的《语文》《数学》平起平坐,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主科”,大家都在风风火火地操练英语,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庄小学都能听到怪腔怪调的“English、mather、father……”(偏远山村学校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所以发音不准、不对,所以听起来别扭。)由此可见,英语课程很受教育领导们的青睐!但是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就痛苦了,学生语文、数学课程都还忙不过来,现在又空降来一科英语;学生连汉语拼音的“a/o/e”都还没弄懂,现在又增添了“/a/、/o/、/e/”;很多学生都蒙了,做语文作业,写汉字写成了英语,拼拼音拼成英语。老师也是蒙了,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笑!今天交的明天学生又不会了!不知这英语课堂该如何是好!
在农村从事英语教学近十年,对这些问题我也是深有体会,其实,我们该对《小学英语》这门课程重新审视。不能只看到困难,我们应该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英语课,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将其标准化。就像工厂车间一样,总是要求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模一样,不能有丝毫之差。我们的英语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模具,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该是各具特色的。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如何定位我的英语课堂,我在英语课堂中要去做些什么?作为农村英语老师,教学中我们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的孩子对英语相对较陌生,并且发音同我们的母语又是天壤之别,他们就觉得特别稀奇,因此就会有前面提到的“老师在教,学生在笑”的现象发生。所以作为一名农村英语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后,就要去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气氛。比如,我们要先给学生打打“预防针”,课前先给他们说说英语同我们母语的不同,在听到老师读英语时不要发笑;其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平之时,我们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就力求使用英语;第三,多去创设小情景,让学生用尽量使用英语对话。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学习英语的气氛就有了。学习英语的基础也就夯实了。
其次是要培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以上两者皆言一物,都是兴趣。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有兴趣去做,必定有收获,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不愁他们还会“今天教的明天就忘记”。
然而,在农村要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是一大难事。农村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会给他们请家庭教师、不会送他们去培训班,孩子仅凭学校安排的一周一两节课要去学好一门语言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要靠老师们的教学艺术了!比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去记住英语单词;可以借助课本最后的“开心一笑”环节带领学生记住一些口语;也可以借用每章节末尾处的“英文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总之,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味让学生去死记那些枯燥的字母,如果不能变枯燥为有趣,那等来的便是“今天教的明天就忘记”。
第三,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几十年以来,我们农村的初中英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考试很厉害,但是口语很糟糕。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不重视口语的训练,只是为了应试。今天的小学英语就不能再重蹈覆辙,该淡化考试,注重实用,注重口语的训练,应该把“肚才”与“口才”相结合,多培养能说会道的“英语小天才”。所以,在课堂之中,多给学生说和读的机会,让他们会说,敢说;把课堂与生活纤细起来,让他们说出课堂,说进生活。
第四,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现代汉语》对《语文》有这样一个定义“生活既是语文,语文既生活”,我想,学生学习英语也要达到这一标准,培养学生英语结合语文,英语联系生活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比如新学习了“tool”这一单词,用汉语翻译过来便是“工具”,我们便进一步联系生活,联系农村学生学习的工具,“tool”便是你们的橡皮擦、转笔刀、尺子……再联系他们在家从事家务劳动的工具—小锄头、小铲子、小镰刀……另外再反过来,见到爸爸,知道用英语说是“father”,见到书包知道说“bag”,这样相互联系,英语、汉语和生活三者相互串接连结,慢慢的就能营造出气氛,激发起兴趣,奠定起学习英语的基础。
要搞好农村英语的教学,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万事皆有一个过程,需要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多去探索。以上四点,虽是个人浅薄之见,但愿能为迷惘于农村英语教学的老师带去一缕阳光。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教学理论探讨(Towarda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M]美国
[2]迈克尔.霍恩、《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美国
关键词:小学英语;氛围;兴趣;生活
近年来,英语渐渐走进偏远山村孩子的课堂,它甚至同我们传统的《语文》《数学》平起平坐,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主科”,大家都在风风火火地操练英语,即使在最偏远的村庄小学都能听到怪腔怪调的“English、mather、father……”(偏远山村学校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所以发音不准、不对,所以听起来别扭。)由此可见,英语课程很受教育领导们的青睐!但是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就痛苦了,学生语文、数学课程都还忙不过来,现在又空降来一科英语;学生连汉语拼音的“a/o/e”都还没弄懂,现在又增添了“/a/、/o/、/e/”;很多学生都蒙了,做语文作业,写汉字写成了英语,拼拼音拼成英语。老师也是蒙了,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笑!今天交的明天学生又不会了!不知这英语课堂该如何是好!
在农村从事英语教学近十年,对这些问题我也是深有体会,其实,我们该对《小学英语》这门课程重新审视。不能只看到困难,我们应该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英语课,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将其标准化。就像工厂车间一样,总是要求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模一样,不能有丝毫之差。我们的英语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模具,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该是各具特色的。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如何定位我的英语课堂,我在英语课堂中要去做些什么?作为农村英语老师,教学中我们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的孩子对英语相对较陌生,并且发音同我们的母语又是天壤之别,他们就觉得特别稀奇,因此就会有前面提到的“老师在教,学生在笑”的现象发生。所以作为一名农村英语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后,就要去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气氛。比如,我们要先给学生打打“预防针”,课前先给他们说说英语同我们母语的不同,在听到老师读英语时不要发笑;其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平之时,我们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就力求使用英语;第三,多去创设小情景,让学生用尽量使用英语对话。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学习英语的气氛就有了。学习英语的基础也就夯实了。
其次是要培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以上两者皆言一物,都是兴趣。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有兴趣去做,必定有收获,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不愁他们还会“今天教的明天就忘记”。
然而,在农村要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是一大难事。农村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会给他们请家庭教师、不会送他们去培训班,孩子仅凭学校安排的一周一两节课要去学好一门语言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要靠老师们的教学艺术了!比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去记住英语单词;可以借助课本最后的“开心一笑”环节带领学生记住一些口语;也可以借用每章节末尾处的“英文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总之,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味让学生去死记那些枯燥的字母,如果不能变枯燥为有趣,那等来的便是“今天教的明天就忘记”。
第三,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几十年以来,我们农村的初中英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考试很厉害,但是口语很糟糕。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不重视口语的训练,只是为了应试。今天的小学英语就不能再重蹈覆辙,该淡化考试,注重实用,注重口语的训练,应该把“肚才”与“口才”相结合,多培养能说会道的“英语小天才”。所以,在课堂之中,多给学生说和读的机会,让他们会说,敢说;把课堂与生活纤细起来,让他们说出课堂,说进生活。
第四,要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现代汉语》对《语文》有这样一个定义“生活既是语文,语文既生活”,我想,学生学习英语也要达到这一标准,培养学生英语结合语文,英语联系生活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比如新学习了“tool”这一单词,用汉语翻译过来便是“工具”,我们便进一步联系生活,联系农村学生学习的工具,“tool”便是你们的橡皮擦、转笔刀、尺子……再联系他们在家从事家务劳动的工具—小锄头、小铲子、小镰刀……另外再反过来,见到爸爸,知道用英语说是“father”,见到书包知道说“bag”,这样相互联系,英语、汉语和生活三者相互串接连结,慢慢的就能营造出气氛,激发起兴趣,奠定起学习英语的基础。
要搞好农村英语的教学,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万事皆有一个过程,需要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多去探索。以上四点,虽是个人浅薄之见,但愿能为迷惘于农村英语教学的老师带去一缕阳光。
参考文献:
[1]杰罗姆·布鲁纳《教学理论探讨(Towarda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M]美国
[2]迈克尔.霍恩、《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