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30日,福建的周先生在一电商网站购买了一台50英寸的液晶电视,5月3日电视机竟然由一名临时的送货员送上门。当周先生的家人向送货人员索要发票时,对方称发票不是由其负责送的,并且只是口头告知以短信形式转发验证码确认收货便离开了。周先生原以为发票会由安装人员送上门,但第二天安装人员上门安装时依然没有提供发票。周先生尝试拨打当地的送货电话,可对方称发票在送货时已提供,而且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无奈之下,周先生只好拨打电商的客服热线反映情况,当晚便接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但过后却没有任何音讯,一等就是半个月。
因为节能补贴政策5月30日结束,周先生担心错过领取时间,反复跟在线客服和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交涉,可得到的答复是已经上报相关部门,会进一步跟进,但迟迟没有进展,周先生只好向第三方求助。经多次催促,周先生终于在6月5日收到电商寄来的发票。然而,看着手中的发票,周先生却有点哭笑不得。原来周先生购买的是4千多元的液晶电视,收到的却是1千多元的冰箱发票。随后,周先生又一次联系电商客服,经核实,发票被寄错了。客服人员表示会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结果一等又是半个多月。
几经周折,周先生终于在6月底收到了发票,事情总算解决了。“电商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物渠道,价格也比较优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售后服务太让人失望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主动给我打过3次电话,而我通过在线客服和客服热线跟他们联系不下20次。”提起此次经历,周先生既气愤又无奈。
专家点评
王利阳
(知名电商研究者)
在此案例中,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流程不规范,物流配送不规范,售后服务也不规范,主要还是执行问题。目前各大电商都制定了一定的执行政策,但到最终层面,由于员工问题经常会出现疏漏,这就有待于电商企业做好对服务流程的把控,以及对业务人员服务态度作出要求。
罗胜道
(网络购物维权专家)
电商企业成立售后部门,本意就是完善弥补销售环节中存在的失误及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但很遗憾,案例中的电商售后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企业的初衷。 网购产品配送的正常流程一般是发票随产品一起提供给消费者,配送员应该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案例中周先生的遭遇不免让人怀疑电商有偷税漏税之嫌,又或者是为了占有国家的节能补贴。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遇到此类问题,应及时与电商售后协商,如协商未果,可联系电商所在地的消协或工商部门,请求介入处理。另外,目前微博应用广泛,消费者也可通过微博将情况反馈给电商的中高层领导,以便问题得到重视。
因为节能补贴政策5月30日结束,周先生担心错过领取时间,反复跟在线客服和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交涉,可得到的答复是已经上报相关部门,会进一步跟进,但迟迟没有进展,周先生只好向第三方求助。经多次催促,周先生终于在6月5日收到电商寄来的发票。然而,看着手中的发票,周先生却有点哭笑不得。原来周先生购买的是4千多元的液晶电视,收到的却是1千多元的冰箱发票。随后,周先生又一次联系电商客服,经核实,发票被寄错了。客服人员表示会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结果一等又是半个多月。
几经周折,周先生终于在6月底收到了发票,事情总算解决了。“电商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物渠道,价格也比较优惠,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售后服务太让人失望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主动给我打过3次电话,而我通过在线客服和客服热线跟他们联系不下20次。”提起此次经历,周先生既气愤又无奈。
专家点评
王利阳
(知名电商研究者)
在此案例中,电商最大的问题在于流程不规范,物流配送不规范,售后服务也不规范,主要还是执行问题。目前各大电商都制定了一定的执行政策,但到最终层面,由于员工问题经常会出现疏漏,这就有待于电商企业做好对服务流程的把控,以及对业务人员服务态度作出要求。
罗胜道
(网络购物维权专家)
电商企业成立售后部门,本意就是完善弥补销售环节中存在的失误及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但很遗憾,案例中的电商售后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企业的初衷。 网购产品配送的正常流程一般是发票随产品一起提供给消费者,配送员应该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案例中周先生的遭遇不免让人怀疑电商有偷税漏税之嫌,又或者是为了占有国家的节能补贴。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遇到此类问题,应及时与电商售后协商,如协商未果,可联系电商所在地的消协或工商部门,请求介入处理。另外,目前微博应用广泛,消费者也可通过微博将情况反馈给电商的中高层领导,以便问题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