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考察;之后,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大理进行调研,为大理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描绘了新蓝图。
短短7个月时间,大理山欢水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践行着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向大理各族儿女点赞!向大理各族儿女致敬!
大理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的新蓝图与频频妙招,也令经济专家和城市管理者称道。
大理之美,在苍山洱海。千百年来,这里的山山水水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诗意画卷,这里的历史人文展现了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壮丽诗篇,这里的各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幸福家园。在大理生活的每一个人,每天可以坐拥绿水青山,每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可以看白鹭翩跹起舞,每天可以幸福自在地生活,大理正成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如花生活的繁荣之地、和睦之地、幸福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说,大理,他从小就知道,颇为羡慕,让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今后还要再来,但是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不能盲目乐观,要落实好各项保护治理措施,不能松懈。
为了保护好苍山洱海之美,大理州委、州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展开了洱海流域保护行动,打出洱海流域保护“四治一网”组合拳;按照2565平方公里全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村田湖”统筹考虑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规划了各类项目,总投资247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在当下迅速启动了实施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306.3公里环洱海截污管(渠)及建设6座水质净化厂。
PPP模式,即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收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理完成环洱海截污工程规划的评审。项目规划内容为:新建6座水质净化厂,总规模日处理11.8万立方米;新建环洱海截污干管(渠)总长度306.3公里;修建污水提升泵站12座;配套修建混合污水储水池13座,总规模8万立方米;综合考虑雨水系统循环利用及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建设,分期建设城市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洱海西岸库塘系统,工程规划匡算投资45.76亿元,其中除下凹式绿地系统和洱海西岸库塘系统外,其余采取PPP模式运作,规划投资34.68亿元,2015年启动部分项目建设。
洱海之美,在干净、在清澈。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洱海水体生态功能将不断得到恢复,自净能力不断增强,流域生态环境趋稳向好。
大理之美,在民居。曾有世界顶级画家评论说:“大理是一幅钟灵毓秀、意蕴深邃的水墨画,而画幅中那最为凝重、最为浑厚、最能让人击节三叹,大发思古之幽情的‘点睛之笔’,当数那些蔚为气象、庄重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称赞了这里的民居。他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促使大理州委、州政府加快了大理传统村落保护、城乡规划建设的力度。按照 “生态优先、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战略,大理出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云南省率先建立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责任主体,建立了管理机构,完善了管理制度,开展了村庄规划,逐步形成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对传统村落中的村庄形态和整体风貌、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典型的建筑构件、地方民族习俗和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了保护。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多年“沉睡”的垃圾不见了,长期堵塞的河道疏通了,疏远的干群联系走近了,大理全州城乡环境卫生显著改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大理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海东开发完成独秀路路基工程等25个项目,中心区桥隧工程等26个项目加快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融资25.1亿元,引进资金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9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全面启动,下关城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及中心集镇建设稳步实施,建成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22.2公里,11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完成,51项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启动实施,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2万立方米;房地产投资增长33.8%,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7342套;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0.5%;园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宾川、弥渡、南涧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8%。风景名胜区和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得到加强,鹤庆新华、洱源凤翔等37个村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大理全州已入选94个,居全省第一。
大理之美,在民族。 大理是我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在大理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25个民族,总人口为359万人。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各民族长期亲如一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指出:“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的重点是发展。”大理认真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民族政策,着力打牢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建小康、共享小康格局,努力将大理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样板。
……
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当前,大理正处在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重要关口,正在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我们坚信,大理一定能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释放的重大机遇,和云南加快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和自身发展蕴藏的良好机遇,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首次离京专程到大理考察这一强大动力推动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够续写大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短短7个月时间,大理山欢水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践行着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向大理各族儿女点赞!向大理各族儿女致敬!
大理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的新蓝图与频频妙招,也令经济专家和城市管理者称道。
大理之美,在苍山洱海。千百年来,这里的山山水水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诗意画卷,这里的历史人文展现了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壮丽诗篇,这里的各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幸福家园。在大理生活的每一个人,每天可以坐拥绿水青山,每天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可以看白鹭翩跹起舞,每天可以幸福自在地生活,大理正成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如花生活的繁荣之地、和睦之地、幸福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说,大理,他从小就知道,颇为羡慕,让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今后还要再来,但是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不能盲目乐观,要落实好各项保护治理措施,不能松懈。
为了保护好苍山洱海之美,大理州委、州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展开了洱海流域保护行动,打出洱海流域保护“四治一网”组合拳;按照2565平方公里全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村田湖”统筹考虑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规划了各类项目,总投资247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在当下迅速启动了实施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306.3公里环洱海截污管(渠)及建设6座水质净化厂。
PPP模式,即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按照“依山就势,有缝闭合,管渠结合,分片收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理完成环洱海截污工程规划的评审。项目规划内容为:新建6座水质净化厂,总规模日处理11.8万立方米;新建环洱海截污干管(渠)总长度306.3公里;修建污水提升泵站12座;配套修建混合污水储水池13座,总规模8万立方米;综合考虑雨水系统循环利用及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建设,分期建设城市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洱海西岸库塘系统,工程规划匡算投资45.76亿元,其中除下凹式绿地系统和洱海西岸库塘系统外,其余采取PPP模式运作,规划投资34.68亿元,2015年启动部分项目建设。
洱海之美,在干净、在清澈。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洱海水体生态功能将不断得到恢复,自净能力不断增强,流域生态环境趋稳向好。
大理之美,在民居。曾有世界顶级画家评论说:“大理是一幅钟灵毓秀、意蕴深邃的水墨画,而画幅中那最为凝重、最为浑厚、最能让人击节三叹,大发思古之幽情的‘点睛之笔’,当数那些蔚为气象、庄重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称赞了这里的民居。他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习总书记的一席话,促使大理州委、州政府加快了大理传统村落保护、城乡规划建设的力度。按照 “生态优先、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战略,大理出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云南省率先建立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责任主体,建立了管理机构,完善了管理制度,开展了村庄规划,逐步形成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同时,对传统村落中的村庄形态和整体风貌、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典型的建筑构件、地方民族习俗和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了保护。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多年“沉睡”的垃圾不见了,长期堵塞的河道疏通了,疏远的干群联系走近了,大理全州城乡环境卫生显著改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大理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大理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海东开发完成独秀路路基工程等25个项目,中心区桥隧工程等26个项目加快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融资25.1亿元,引进资金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9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全面启动,下关城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及中心集镇建设稳步实施,建成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22.2公里,11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完成,51项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启动实施,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2万立方米;房地产投资增长33.8%,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7342套;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0.5%;园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宾川、弥渡、南涧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8%。风景名胜区和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得到加强,鹤庆新华、洱源凤翔等37个村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大理全州已入选94个,居全省第一。
大理之美,在民族。 大理是我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在大理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25个民族,总人口为359万人。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各民族长期亲如一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考察时指出:“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的重点是发展。”大理认真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民族政策,着力打牢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建小康、共享小康格局,努力将大理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样板。
……
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当前,大理正处在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重要关口,正在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我们坚信,大理一定能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释放的重大机遇,和云南加快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和自身发展蕴藏的良好机遇,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首次离京专程到大理考察这一强大动力推动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就一定能够续写大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