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运用,尤其是其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更高的技术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房屋施工的质量管理中,要全面细化每一个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要素,从房屋施工的整体质量以及特点出发,合理进行房屋质量控制,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要素;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高,因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低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其要素主要包括材料、机械设备、人员、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控制几方面(如下图示)
一、材料的控制
材料使用是否合理、产品和材质检验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得当是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方面。那么在选用及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如何防止不合理、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工程上来?应该从下列两个方面加以控制:第一,在决策或设计阶段应该防止不合理的材料的使用;第二,在項目建设过程中,作为工程的管理者、监督者,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必须严格把关材料的检验、材料的购入及材料的抽检,要根据国家标准、规范要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合格报告、合格证认真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以满足质量的要求。建筑所用的材料是构成整体工程质量的主要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我国建筑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所以我国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关的标准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的要求,在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在成本上,材料占总成本的70%而且材料的管理也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机械的控制
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是施工设备,要根据施工项目工程来选择确定机械设备,具体包括工程的规模、工期、技术要求等若干方面,选择机械设备的原则是:必要性、适用性、经济性,依据这几个原则选定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而且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可以分为自行租赁、采购、承包和调配等以上几种使用形式。对于在某一个工程中到底会采用何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多各个方面的因素,要通过详细准确分析来确定。另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要注重各机械之间的协调,遵守人机统一原则,实行定机、定岗位、定人三定责任制度,做到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使机械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保证机械设备在良好性能运行下和效率的充分发挥,尽量做到机械设备的多处使用。
三、人员的控制
人是影响质量的决定要素,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的人,是工程建设的实施者,从项目施工开始到项目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人的参与,是工程质量的保证者,同时工程的其他几个因素也是由它决定的。在项目施工的每个阶段,针对操作者的素质、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等应有严格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是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对人的因素进行的控制。增强人的因素的控制、核查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核查施工单位的管理、技术操作水平、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杜绝发生无证上岗的情况。任何形式的管理,离开了人的质量意识都会成为空谈。再有就是建筑工程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形成的,受到工程开展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所以,只有重视高层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单位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管理。在整体的管理环节中,监督者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管理的路线,把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在具体位置,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充分调动,使得员工主动的去关心材料的质量,细心的工作,使工作环节中的任务质量得到保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优秀的团队才可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工程,因此,加强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培训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在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创新性人才。
四、环境的控制
工程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等是施工现场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工程的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情况来做细致的施工方案,考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影响,有效的预控措施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适当的实行。因为涉及范围广,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因素对工程影响较大,所以,要依据工程具体特点综合分析考虑制定卓有成效的预控计划,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效果。
五、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
5.1 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完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后,再进行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的安装。该施工程序会引发箍筋间距无法保证或节点箍筋少放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2)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5.2 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
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一现象在柱截面较大时,表现不明显,但随柱截面的减小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
5.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
(1)梁箍筋的下料问题,高度可减小20 ~ 30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一向框架梁面筋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时,面筋将因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同时,也能消除对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现象;
(2)在设计时就要明确保护层厚度以哪一向为主,同时,由于增大保护层厚度,会使截面有效高度变小,也减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而构件表面也易开裂。所以,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5.4 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现浇框架易出现使根部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露筋”和“孔洞”的问题出现,即为“夹渣烂根”现象。为了保证质量,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如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注意浇筑时在顶部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浇平框面,且上次浇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从板面开始继续上浇前支横模,并铺厚为25 ~ 30mm,1:2 水泥砂浆,在其上浇混凝土,就可有效避免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且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过,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要重视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运距长、摇晃离析等现象,且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漏浆等现象。同时,要及时养护,这是提高强度的关键环节。
结语
在房屋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技术和质量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在对不同的房屋进行建设时应该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不同的建筑要点和相应的建筑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施工,另外也需要加强对当下建筑材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与验收、防水施工等方面进行控制,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质量行为管理,将各种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有效的提升当下的管理和建设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要素;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高,因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高低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其要素主要包括材料、机械设备、人员、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控制几方面(如下图示)
一、材料的控制
材料使用是否合理、产品和材质检验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得当是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方面。那么在选用及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如何防止不合理、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工程上来?应该从下列两个方面加以控制:第一,在决策或设计阶段应该防止不合理的材料的使用;第二,在項目建设过程中,作为工程的管理者、监督者,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必须严格把关材料的检验、材料的购入及材料的抽检,要根据国家标准、规范要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合格报告、合格证认真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以满足质量的要求。建筑所用的材料是构成整体工程质量的主要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我国建筑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所以我国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关的标准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的要求,在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在成本上,材料占总成本的70%而且材料的管理也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机械的控制
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是施工设备,要根据施工项目工程来选择确定机械设备,具体包括工程的规模、工期、技术要求等若干方面,选择机械设备的原则是:必要性、适用性、经济性,依据这几个原则选定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而且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可以分为自行租赁、采购、承包和调配等以上几种使用形式。对于在某一个工程中到底会采用何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多各个方面的因素,要通过详细准确分析来确定。另外,选择施工机械设备要注重各机械之间的协调,遵守人机统一原则,实行定机、定岗位、定人三定责任制度,做到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使机械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保证机械设备在良好性能运行下和效率的充分发挥,尽量做到机械设备的多处使用。
三、人员的控制
人是影响质量的决定要素,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的人,是工程建设的实施者,从项目施工开始到项目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人的参与,是工程质量的保证者,同时工程的其他几个因素也是由它决定的。在项目施工的每个阶段,针对操作者的素质、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等应有严格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是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对人的因素进行的控制。增强人的因素的控制、核查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核查施工单位的管理、技术操作水平、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杜绝发生无证上岗的情况。任何形式的管理,离开了人的质量意识都会成为空谈。再有就是建筑工程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活动形成的,受到工程开展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影响。所以,只有重视高层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单位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管理。在整体的管理环节中,监督者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管理的路线,把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在具体位置,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充分调动,使得员工主动的去关心材料的质量,细心的工作,使工作环节中的任务质量得到保障,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优秀的团队才可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工程,因此,加强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培训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在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创新性人才。
四、环境的控制
工程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等是施工现场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工程的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情况来做细致的施工方案,考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影响,有效的预控措施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适当的实行。因为涉及范围广,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因素对工程影响较大,所以,要依据工程具体特点综合分析考虑制定卓有成效的预控计划,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效果。
五、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
5.1 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完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后,再进行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的安装。该施工程序会引发箍筋间距无法保证或节点箍筋少放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2)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5.2 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
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一现象在柱截面较大时,表现不明显,但随柱截面的减小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
5.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
(1)梁箍筋的下料问题,高度可减小20 ~ 30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一向框架梁面筋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时,面筋将因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同时,也能消除对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现象;
(2)在设计时就要明确保护层厚度以哪一向为主,同时,由于增大保护层厚度,会使截面有效高度变小,也减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而构件表面也易开裂。所以,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5.4 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现浇框架易出现使根部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露筋”和“孔洞”的问题出现,即为“夹渣烂根”现象。为了保证质量,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如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注意浇筑时在顶部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浇平框面,且上次浇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从板面开始继续上浇前支横模,并铺厚为25 ~ 30mm,1:2 水泥砂浆,在其上浇混凝土,就可有效避免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且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过,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要重视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运距长、摇晃离析等现象,且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漏浆等现象。同时,要及时养护,这是提高强度的关键环节。
结语
在房屋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技术和质量的有效管理,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在对不同的房屋进行建设时应该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不同的建筑要点和相应的建筑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施工,另外也需要加强对当下建筑材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检验与验收、防水施工等方面进行控制,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质量行为管理,将各种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有效的提升当下的管理和建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