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学生漠视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充斥报端、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导致这些偶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中学生对生命认识的缺乏,对生命意义理解的模糊。
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工具性,但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紧密相连。生命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由是观之,两者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钻研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找出其与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独立的篇幅介绍生命教育的知识,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在关注生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对挫折问题的阐述,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面性,指导他们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与压力,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再如,苏教版教材中提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和谐”不仅指集体、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安定有序,也指成长中的社会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识记忆和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让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房。
二、充分利用节假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
思想品德学科既然离不开社会现实、时事热点,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给予的生命恩情和倾情付出,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另一方面,让他们受到感恩教育,从而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再如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教导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结合时事,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时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将其与生命教育有效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川雅安地震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出现了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人。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为了早日赶赴灾区,日夜兼程,为了避让群众车辆,坠落悬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但怎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活着仅仅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在于我为他人、社会、国家做了什么。通过学习时事,学生在思考、辨析中会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三、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生命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尤其是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必须要提高他们的个体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精神。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都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同样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的生命关怀与教育也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遇到灾难如何避险,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掌握一些及时应对灾难的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学为所用,学以致用,生命教育的很多理论来自于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它能较好地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然,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广阔和丰富,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它还应该加强对自我身体、自然万物生与死的认识等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结合现实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验自己的生命价值,尊重关爱他人生命,让思想品德课找回失落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
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工具性,但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紧密相连。生命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由是观之,两者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钻研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找出其与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独立的篇幅介绍生命教育的知识,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在关注生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对挫折问题的阐述,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面性,指导他们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与压力,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再如,苏教版教材中提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和谐”不仅指集体、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安定有序,也指成长中的社会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识记忆和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让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房。
二、充分利用节假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
思想品德学科既然离不开社会现实、时事热点,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给予的生命恩情和倾情付出,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另一方面,让他们受到感恩教育,从而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再如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教导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结合时事,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时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将其与生命教育有效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川雅安地震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出现了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人。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为了早日赶赴灾区,日夜兼程,为了避让群众车辆,坠落悬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但怎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活着仅仅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在于我为他人、社会、国家做了什么。通过学习时事,学生在思考、辨析中会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三、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生命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尤其是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必须要提高他们的个体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精神。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都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同样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的生命关怀与教育也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遇到灾难如何避险,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掌握一些及时应对灾难的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学为所用,学以致用,生命教育的很多理论来自于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它能较好地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当然,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广阔和丰富,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它还应该加强对自我身体、自然万物生与死的认识等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结合现实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体验自己的生命价值,尊重关爱他人生命,让思想品德课找回失落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