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不像现在有大棚,冬日里基本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土豆其实是后来才多了起来,以前也少见,老百姓叫做地蛋。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出去买菜回来,遇见一个同学正要去买菜,问我买到了什么,我就说买了点土豆,他听了一怔,执意要看看我买了多少,待其看过,一脸放心地说:“噢,就是地蛋啊。”我这才明白,他不知道土豆指的是什么,又不好意思问,这才要看看。
土豆再早的时候一度叫做“马铃薯”,是苏联文学作品里常常提到的东西,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似乎都有提及为马铃薯削皮的细节。土豆见光就容易变绿、生芽,芽和绿色的部分有毒,这大约是植物为保护自己所进化出来的一种能力。在我们这儿,如果不是土豆已经绿了的话,一般不用削的办法,只采用刮皮处理,也用不着刀,最好用的是瓷片,小时候都是大院,居家过日子,总有谁家不小心摔了盘子、摔了碗的,找一块合手的碎片留着,刮土豆皮,比刀子好用得多。这在我们食物匮乏的年头里,很重要,一切食物都要物盡其用。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厨房里总有一两个瓷片,专用于刮土豆。小时候没了这东西,就总盼着最好是谁家吵架能摔个碗,回头想想小小的孩子实在是居心叵测,那会儿都穷,要不是上了大火,谁家舍得摔碗啊?真是不盼点好。
要说白菜、萝卜,其实都是好东西,但是萝卜吃多了会有些问题,容易放屁,而且臭,一闻就知道是吃了萝卜了。白菜没这毛病,可是吃法也就那么几样,炒白菜条,溜白菜片,炖白菜帮,拌白菜叶,当然也可以腌制成辣白菜或者酸白菜,但当时一般不做成酸白菜和辣白菜,那玩意下饭、消食;吃得多,饿得还快;不划算。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说的也对,白菜很养人,不伤脾胃,中正平和,而且做得好有一种很鲜美的味道。但是天天吃、顿顿吃,终归还是单调了一点。
冬笋、冬菇是南方的产物,我小时候的北方还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一般家庭很少能吃到,就不说了。常年情况下,一般家庭就得凭购物本到菜店买上百斤的大白菜,也是按人口有计划供应的,也不是随便买。买大白菜是一年冬季的开始,是大事,这个理由足以在各单位请一天事假,各单位也都会依例允许,没大有不开眼的领导不许假的,此事不许假,请假者多半会闹将起来,一干人众也都会同情请假者,导致单位人心浮动,不好收拾。可知大白菜是一冬的主菜。
有一年,冬天里终于有了好东西——干菜,而且一来就是两种,干扁豆和干黄花菜。
那一年院子里的大人们基本都下放到农村的干校劳动去了,机关干部去干农活,虽说这些土八路好多人以前就是农民出身,但要论种地也并不在行,当然让他们去种地,主要还是以示惩戒,估计产量上倒也没什么要求,就是不能回家。后来就流行了一种风气,田边地头就种些不大用管理的扁豆、黄花菜,待到稍微老一些,摘了,上锅蒸,用铁丝穿起来晒干、晒透,可以久储不坏,黄花菜的处理好像要复杂一些,我弄不太清。
五七干校也叫“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冬天里农活没了,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的这些学员,每日里学学毛选,其实也没多少事干,都是有家有小的人,也都惦记着回家过年,其中重要的一宗就是这些干菜。
干扁豆抓一把用水泡开了能出一小盆,再加上泡开的黄花菜,一炖,满院子香,扁豆长到老一点再摘,这会儿就看出好处来了,肉墩墩的,有嚼头。可惜终归数量有限,不能顿顿吃这个,眼看着干菜不多了,做的时候还要加上粉皮,充充数,干菜是提味用的。
忘了是哪一年,弄干菜这些事被禁止了,来干校劳动是为了改造思想、和群众打成一片,都忙着给自家弄干菜成何体统?也是改造不彻底的表现,就不让弄了。院里面唯独程伯伯没受影响,他出身好,又没查出什么历史问题,就没罚他去干校,不知道怎么的安排他去莱钢当了仓库主任。莱钢仓库那是多大的地盘,他每年能带回来很多干菜。我们那个院是机关一宿舍,住着十几户人家,文革一起,基本都属于“老保”,相互都很关照。我那会儿还很小,但是有一件事我还记得,一位父辈的老同事,住四宿舍,文革前就调到了劳动局,文革闹得凶的时节,下属企业的造反派要揪斗当权派,到处找他,有一天晚上他慌慌张张地就跑到我们院来了,嘀嘀咕咕地说了情况,对门的姜伯伯主张,把他藏在我们两家的后夹道里(那个后夹道专出好蛐蛐,后来成了我的专属圣地)。关了门,用毛主席语录牌子遮了,大人们神情严肃,嘱咐我们这些孩子千万不能乱说话。造反派真带了好多人来,因为也不确定藏在我们院,那帮人转了一圈,四处看了看,也就走了。这事在我们孩子看来有点像躲猫猫,但其实还是挺危险的,窝藏揪斗对象是会引火烧身的,可见同院邻居的团结。那会儿谁家能弄到有点量的好东西也都会拿出来分享,挨家送一点。程伯伯和我父亲关系挺好,每年送我们家的好像要多一些,那些年可吃了程伯伯不少干扁豆、干黄花菜。干黄花菜尤其香,尤其是炖肉,汤汁黄黄的,比鲜黄花菜要香很多,可以说基本就不是一个味道。那个味道我至今记得,很香,很温馨。
土豆再早的时候一度叫做“马铃薯”,是苏联文学作品里常常提到的东西,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似乎都有提及为马铃薯削皮的细节。土豆见光就容易变绿、生芽,芽和绿色的部分有毒,这大约是植物为保护自己所进化出来的一种能力。在我们这儿,如果不是土豆已经绿了的话,一般不用削的办法,只采用刮皮处理,也用不着刀,最好用的是瓷片,小时候都是大院,居家过日子,总有谁家不小心摔了盘子、摔了碗的,找一块合手的碎片留着,刮土豆皮,比刀子好用得多。这在我们食物匮乏的年头里,很重要,一切食物都要物盡其用。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厨房里总有一两个瓷片,专用于刮土豆。小时候没了这东西,就总盼着最好是谁家吵架能摔个碗,回头想想小小的孩子实在是居心叵测,那会儿都穷,要不是上了大火,谁家舍得摔碗啊?真是不盼点好。
要说白菜、萝卜,其实都是好东西,但是萝卜吃多了会有些问题,容易放屁,而且臭,一闻就知道是吃了萝卜了。白菜没这毛病,可是吃法也就那么几样,炒白菜条,溜白菜片,炖白菜帮,拌白菜叶,当然也可以腌制成辣白菜或者酸白菜,但当时一般不做成酸白菜和辣白菜,那玩意下饭、消食;吃得多,饿得还快;不划算。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说的也对,白菜很养人,不伤脾胃,中正平和,而且做得好有一种很鲜美的味道。但是天天吃、顿顿吃,终归还是单调了一点。
冬笋、冬菇是南方的产物,我小时候的北方还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一般家庭很少能吃到,就不说了。常年情况下,一般家庭就得凭购物本到菜店买上百斤的大白菜,也是按人口有计划供应的,也不是随便买。买大白菜是一年冬季的开始,是大事,这个理由足以在各单位请一天事假,各单位也都会依例允许,没大有不开眼的领导不许假的,此事不许假,请假者多半会闹将起来,一干人众也都会同情请假者,导致单位人心浮动,不好收拾。可知大白菜是一冬的主菜。
有一年,冬天里终于有了好东西——干菜,而且一来就是两种,干扁豆和干黄花菜。
那一年院子里的大人们基本都下放到农村的干校劳动去了,机关干部去干农活,虽说这些土八路好多人以前就是农民出身,但要论种地也并不在行,当然让他们去种地,主要还是以示惩戒,估计产量上倒也没什么要求,就是不能回家。后来就流行了一种风气,田边地头就种些不大用管理的扁豆、黄花菜,待到稍微老一些,摘了,上锅蒸,用铁丝穿起来晒干、晒透,可以久储不坏,黄花菜的处理好像要复杂一些,我弄不太清。
五七干校也叫“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冬天里农活没了,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的这些学员,每日里学学毛选,其实也没多少事干,都是有家有小的人,也都惦记着回家过年,其中重要的一宗就是这些干菜。
干扁豆抓一把用水泡开了能出一小盆,再加上泡开的黄花菜,一炖,满院子香,扁豆长到老一点再摘,这会儿就看出好处来了,肉墩墩的,有嚼头。可惜终归数量有限,不能顿顿吃这个,眼看着干菜不多了,做的时候还要加上粉皮,充充数,干菜是提味用的。
忘了是哪一年,弄干菜这些事被禁止了,来干校劳动是为了改造思想、和群众打成一片,都忙着给自家弄干菜成何体统?也是改造不彻底的表现,就不让弄了。院里面唯独程伯伯没受影响,他出身好,又没查出什么历史问题,就没罚他去干校,不知道怎么的安排他去莱钢当了仓库主任。莱钢仓库那是多大的地盘,他每年能带回来很多干菜。我们那个院是机关一宿舍,住着十几户人家,文革一起,基本都属于“老保”,相互都很关照。我那会儿还很小,但是有一件事我还记得,一位父辈的老同事,住四宿舍,文革前就调到了劳动局,文革闹得凶的时节,下属企业的造反派要揪斗当权派,到处找他,有一天晚上他慌慌张张地就跑到我们院来了,嘀嘀咕咕地说了情况,对门的姜伯伯主张,把他藏在我们两家的后夹道里(那个后夹道专出好蛐蛐,后来成了我的专属圣地)。关了门,用毛主席语录牌子遮了,大人们神情严肃,嘱咐我们这些孩子千万不能乱说话。造反派真带了好多人来,因为也不确定藏在我们院,那帮人转了一圈,四处看了看,也就走了。这事在我们孩子看来有点像躲猫猫,但其实还是挺危险的,窝藏揪斗对象是会引火烧身的,可见同院邻居的团结。那会儿谁家能弄到有点量的好东西也都会拿出来分享,挨家送一点。程伯伯和我父亲关系挺好,每年送我们家的好像要多一些,那些年可吃了程伯伯不少干扁豆、干黄花菜。干黄花菜尤其香,尤其是炖肉,汤汁黄黄的,比鲜黄花菜要香很多,可以说基本就不是一个味道。那个味道我至今记得,很香,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