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重组,我国产生了大量社会利益矛盾,而人民內部经济利益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化解人民內部经济利益矛盾的有效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决策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调解功能。
关键词:人民內部矛盾;经济利益;化解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034-0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重组之中,社会利益矛盾纷繁复杂。在众多矛盾中,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妥善处理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经济利益矛盾,事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巩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快速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在加快。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加缓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农民的收入增加趋缓.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地区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方面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发展速度更快,进一步拉大了东、中、西部的差距,扩大了人们收入的差距,加剧了东、中、西部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居民心理失衡。
3.贫富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经济条件差、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容易产生仇富心理,导致犯罪率上升,危及社会稳定。
4.行业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某些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可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可能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这些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造成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
化解利益矛盾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人手,以机制的力量去解决利益矛盾。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特点,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必须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
一、构建利益表达机制
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各利益主体间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应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一要改革和完善人大和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在反映民意、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完善信访机制。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表达意愿和要求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对待信访群众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映问题合理合法、有政策依据的要坚决落实解决;要保持信访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防患于未然;要坚持依法处访,实行双项规范:既规范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依政策、依程序受理信访事项,又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要树立大信访意识,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整体联动的大信访格局。
二、构建利益科学决策机制
人民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到人民利益问题的决策,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科学程序,避免主观想象行事。要发挥人民群众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确保政情民意交流途径畅通,重大问题让群众知道,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量力而行。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如重大政策出台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与纠正制度。
三、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协调利益关系首先要从制度构建入手,保障利益主体公平、公正地享受社会公共利益、公共资源,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应尽可能惠及各社会主体。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发展的重点,我国制定了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投资主体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要公开、透明,确保机会的均等,避免优惠政策变成某些人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针对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阶层差别所带来的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不平等现象,要本着全面统筹、合理安排的原则,着重从制度上入手,加强宏观控制,缩小利益主体收入上的差别。针对分配不公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民内部利益分配平衡机制,确保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一,保证社会成员公平竞争,实现效率优先的初次分配。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要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土地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实行与不同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要全面整顿不合理收入,逐步把垄断行业推向市场;要建立和健全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惩处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第二,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的二次分配。要通过经济立法,借助行政干预,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严格个人资产和收入的登记制度,提 高政府的汲取和转移支付能力,规范分配秩序,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四、构建利益补偿机制
经济转軌、社会转型、政策调整,使某些社会成员的利益受到损失,有些人因退休、患病、负伤、生育、入学、失业等陷入困难,为这些人提供社会保障,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就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措施,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是造福人民、稳定社会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要采取国家拿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逐步推进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把广大农村人口纳入保障体系之中。第三,要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大力提倡社会捐助和个人捐助。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慈善公益捐款与一些国家的慈善公益捐款有巨大差距。我国慈善公益捐款仅占全国GDP的0.1%,而美国的慈善公益捐款占其GDP的9%。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只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捐助渠道,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捐助行动中,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是大有可为的。
五、构建利益冲突调解机制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冲突,或爆发群体性事件。对于这些矛盾我们一方面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确引导,教育人们要学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用经济、政治、行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以调解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影响大,危害大,扰乱社会治安,妨碍社会稳定,处理要十分慎重。要严格区分群体性事件中正当行为与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纠正或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对于借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惩处。
人民调解制度是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新时期,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立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解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是依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办法来调解自己的利益矛盾的。它可以起到行政、司法调解所起不到的作用。人民调解组织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它对各种利益矛盾能做到早觉察、早预警、早调解,有这种调解机制可以妥善处理一些矛盾,化解一些矛盾,钝化一些矛盾,不使事态扩大。为此,要建立人民调解的组织网络,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的水平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 孙莉艳]
关键词:人民內部矛盾;经济利益;化解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034-0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重组之中,社会利益矛盾纷繁复杂。在众多矛盾中,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妥善处理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经济利益矛盾,事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巩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快速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在加快。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加缓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农民的收入增加趋缓.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地区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方面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发展速度更快,进一步拉大了东、中、西部的差距,扩大了人们收入的差距,加剧了东、中、西部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居民心理失衡。
3.贫富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经济条件差、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容易产生仇富心理,导致犯罪率上升,危及社会稳定。
4.行业差距扩大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某些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可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可能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这些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造成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
化解利益矛盾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人手,以机制的力量去解决利益矛盾。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特点,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必须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
一、构建利益表达机制
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各利益主体间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应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一要改革和完善人大和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在反映民意、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完善信访机制。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表达意愿和要求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对待信访群众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映问题合理合法、有政策依据的要坚决落实解决;要保持信访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防患于未然;要坚持依法处访,实行双项规范:既规范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依政策、依程序受理信访事项,又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要树立大信访意识,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整体联动的大信访格局。
二、构建利益科学决策机制
人民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到人民利益问题的决策,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科学程序,避免主观想象行事。要发挥人民群众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确保政情民意交流途径畅通,重大问题让群众知道,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量力而行。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如重大政策出台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与纠正制度。
三、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协调利益关系首先要从制度构建入手,保障利益主体公平、公正地享受社会公共利益、公共资源,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应尽可能惠及各社会主体。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发展的重点,我国制定了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投资主体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要公开、透明,确保机会的均等,避免优惠政策变成某些人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针对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阶层差别所带来的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不平等现象,要本着全面统筹、合理安排的原则,着重从制度上入手,加强宏观控制,缩小利益主体收入上的差别。针对分配不公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民内部利益分配平衡机制,确保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一,保证社会成员公平竞争,实现效率优先的初次分配。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要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土地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实行与不同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要全面整顿不合理收入,逐步把垄断行业推向市场;要建立和健全市场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惩处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第二,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的二次分配。要通过经济立法,借助行政干预,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严格个人资产和收入的登记制度,提 高政府的汲取和转移支付能力,规范分配秩序,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四、构建利益补偿机制
经济转軌、社会转型、政策调整,使某些社会成员的利益受到损失,有些人因退休、患病、负伤、生育、入学、失业等陷入困难,为这些人提供社会保障,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就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措施,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是造福人民、稳定社会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要采取国家拿一点、集体拿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逐步推进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把广大农村人口纳入保障体系之中。第三,要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大力提倡社会捐助和个人捐助。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慈善公益捐款与一些国家的慈善公益捐款有巨大差距。我国慈善公益捐款仅占全国GDP的0.1%,而美国的慈善公益捐款占其GDP的9%。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已超过1.5亿,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只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捐助渠道,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捐助行动中,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是大有可为的。
五、构建利益冲突调解机制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些矛盾处理不好,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冲突,或爆发群体性事件。对于这些矛盾我们一方面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确引导,教育人们要学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用经济、政治、行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以调解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影响大,危害大,扰乱社会治安,妨碍社会稳定,处理要十分慎重。要严格区分群体性事件中正当行为与犯罪行为,依法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纠正或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对于借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惩处。
人民调解制度是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新时期,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立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解机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是依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办法来调解自己的利益矛盾的。它可以起到行政、司法调解所起不到的作用。人民调解组织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它对各种利益矛盾能做到早觉察、早预警、早调解,有这种调解机制可以妥善处理一些矛盾,化解一些矛盾,钝化一些矛盾,不使事态扩大。为此,要建立人民调解的组织网络,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的水平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 孙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