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传承传统文化探究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唐诗宋词可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传统文化代表。古诗词的历史已经超过千年,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古诗词作品,这些不仅仅是提升国人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更是我们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学好古诗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古诗词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文学艺术上的享受,还可以陶冶我们的人文情怀,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一点我们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尤其是在义务阶段教育中,古诗词文化教育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古诗词学习和传统文化教育也要从小抓起,为孩子们接受古诗词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古诗词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要透过文字,挖掘文化韵味,感受人文情怀,引导孩子们感悟古诗词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一、借助电视媒体栏目,开展古诗词与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国家这几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央视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该栏目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热”。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古诗词文化教育的重担,借助电视媒体传播,开展古诗词与传统文化教育。看电视是很多孩子业余时间的消遣,很多孩子对于《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还是非常熟悉的,栏目中不仅包括了汉字识记、古诗词背诵,还包括了连字成句、“飞花令”等比赛环节,这些环节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和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词相关电视栏目,开展古诗词教育,例如带领孩子们集体观看节目视频,学习栏目中的古诗词,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例如带领孩子们学习节目中讲述的通假字、叠音汉字的含义等,例如“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萋萋”一词就形容了草木茂盛的样子,这是传统文化的独特运用,学习这些古诗词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了解汉字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深化古诗词教育
  校园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场所,各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书画一体”的说法,更是有“君子六艺”的讲究,诗、书、礼、乐、御、射,诗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古诗词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把书法、绘画和古诗词教育结合起来,举办校园古诗词书法大赛、国画和古诗词大赛,让学生通过书法、国画创作,感受古代文人墨客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怀。例如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出色的行书作品,更是一篇文学佳作,学生通过书法创作,可以感受行书的恣意洒脱,感受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感受文人不流于世俗,坚守情操的高尚情怀,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道德熏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山水田园诗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例如王维、孟浩然,描绘了淳朴的归园田居生活,也是国画创作的重要素材,我们可以引导儿童结合古诗词,进行国画创作,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鸟儿、风雨、落花等,鼓励孩子进行大胆创作,感受山水田园诗的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是传统文化的情怀。
  三、渗透家国情怀,升华传统文化魅力
  家国情怀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情怀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字传承,更是对人文情怀进行传承,传承优秀的民族品质,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例如著名的唐朝诗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描绘了游子对于故乡的眷恋,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用词朴素自然,描写了自己的异乡生活,每到良辰佳节,思乡怀亲的感情愈加浓厚,对于美好家庭团聚的回忆更加清晰。这首诗以九月九日为时间节点,这天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诗人在诗中写到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例如登高、插茱萸等,学习完这首古诗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结语
  总之,古诗词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密不可分的關系,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把古诗词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古诗词与传统文化齐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了解民族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根基,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立足于这一优势,加快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段春梅.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03).
  [2]王世欣.浅析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例[J].视听,2019(06):209-210.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四师六十七团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让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转变,由单一的文字阅读向音频阅读转变,我们的阅读视野变得越来越宽,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阅读体验得到了有效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的网民群体在进一步扩大,这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产生了一些影响,虽然让我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书籍,但是网络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产生了不利影响,人们在追求新鲜事物
期刊
以河源紫金上義镇村貌为背景,采用剪纸风格,提取当地建筑元素“上义兵工厂”及“培锋书院”等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出东江纵队图,表现出东江纵队不畏艰苦、勇敢向前的革命精神,并开发水晶球、零钱袋等文化创意产品,便于更好地推广及宣传客家红色文化。  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Q2015194);2017年度广东省高
期刊
摘要:随着科研领域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因此,在时代的更迭下,人工智能与美学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本文以人工智能与美学为主体,分析人工智能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使人工智能与美学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引起人们的思考。  关键:人工
期刊
摘要: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  关键词:石刻 石门十三品 互联网  一、石门十三品的历史  汉《石门颂》有云:“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 意即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下诏,开通褒斜道并凿通此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因当时尚无隧道这一称谓,故称其为石门。现已察知,此隧道高、宽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专卖店设计出发提出的品牌DNA设计方法,旨在将DNA的继承性、相似性和变异性理论引入到品牌专卖店的遗传与变异特质中,通过品牌DNA的提取与表达,建立面向风格意象的专卖店创新设计方法,保持企业品牌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品牌 DNA 专卖店设计 核心价值  一、专卖店设计中注入品牌DNA 的意义  (一)品牌DNA排他性  品牌的DNA是品牌的精髓,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越来越旺盛。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文化馆作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担,新形势下的地方文化馆建设势必要做出创新、群众文化工作也要适时作出创新。文化馆应该立足于地方特色,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文化馆展览和讲座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展览内容;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影视传媒艺术与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影视传媒艺术进行了概述分析,随后探讨了运用影视传媒艺术开展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运用影视传媒艺术开展对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影视传媒艺术 大学生审美文化 教育  一、影视传媒艺术概述  影视传媒艺术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由近几年兴起,是一种区别于美术、音乐专业之外的又一大艺术类别。影视传媒
期刊
摘要: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出花纹,用于生活装饰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阜阳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清朝时期,阜阳地区很多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主要是为妇女做鞋花、帽花、枕花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装饰花样。本文对中国剪纸的特征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弘扬发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 弘扬发展  一、剪纸艺术的特征  (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和丰富的民族精神,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开展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要养分。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拥有浓烈文化气息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规范的道德行为准则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
期刊
摘要:历史,承载着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变革,是民族文化变迁的见证者。历史犹如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道门,我们从古代或近现代史中窥探传统文化的身影,細数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点点渗透。近些年,有学者提出认同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历史和传统文化之间也需要树立认同感,将该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施教者要注重相关资料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巩固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理念,用多样化手段给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增强受教育者的文化自信心。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