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会消亡吗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企业家还没有成为大势、企业家精神若有还无时,这篇文章的观点显然超前了。超前自有超前的价值,这一价值不仅会拓展我们面向未来的视野,更重要的,也会影响当下我们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
  一般认为,有效公司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基础上的。企业家是业主与经营者合为一体,企业家既是公司所有者,又是公司管理与经营者,唯有如此,企业家才能具有企业家精神,敢于冒险和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以此推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进步。业主和经营者一分为二,也就没有了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有的只是所有者与经营者。
  为何有效公司管理必须建立在所有者与管理者合二为一的体制内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回答,离不开对人性的认识。人的行为受自身利益支配,地位不同,利益就不同,行为和目的也不同。最初的企业家都是守财奴,省吃俭用为投资,投资是想让钱生钱,结果出人意料地推动了就业和发展,为政府创造了税收,使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
  那企业家会不会消失?熊彼特认为会的,如果投资机会消失。企业家天生为投资而活,投资机会的消失会使企业家无所事事。那投资机会为何会消失?这是由投资回报递减的规律决定的,投资与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投资利润率趋于零。另外,合理化与专业化的办公室工作最终抹去了个人影响,企业家不再有机会投身于激烈斗争中。一旦企业家的职能丧失了重要性,他们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最重要的是公司结构与生产要素的改变。过去,企业家依靠自身资本积累开办公司,现在,这种情况基本已经消失,现代公司投资资本主要来自社会,来自金融机构与银行的投资和贷款,来自合伙人的出资,来自公司上市后的融资,等等。这样一来,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企业家就不存在了,代之的是一分为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前者是投资人,股东,后者是执行董事,公司经理和CEO。
  没有了业主和企业家,也就没有了企业家精神,原来由企业家独立承担的风险和回报,现在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共同承担和分享。问题是,谁都想多享利益,少担风险;利益由自己享有,风险由别人承担。显然,所有者与经营者位置不同,利益不同,他们的行为动机与规则也不同。大股东一般认为他们与公司的关系是永久的,但他们跟企业所有人的职能和态度有差距;小股东们很少为企业操心,即使想操心,也轮不到他们;公司经营者很少视自己利益与股东利益为一回事。事实是,所有者或企业投资人只关心公司业绩与分红,业绩不好,分红少了,就换一个经理或CEO。后者为保住饭碗,或努力工作,或编一些业绩,更有甚者,有的还要挟投资人或所有者,形成没有财产权的权力。所有权者失去了他的工厂和他对工厂的控制权。结果是人们不知在为谁打工,不知道钱到底去了哪里。
  现代公司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结果就是这样用一包股票代替了工厂围墙和机器,夺走了财产权的生命力,它把资本主义的推动力或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的范围无情缩小了,最终还将毁掉资本主义根基。所以,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财产实体的蒸发是资本主义解体的内部原因,它从内部瓦解了资本主义原动力。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有一种固有的、自我毁灭的趋势,就是投资的社会化。这显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私人资本主义变成了人民资本主义,私人公司变成了大家的公司,这既是资本主义文明毁灭的原因,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出现的原因。资本主义过程不只是把自己的制度毁灭了,还为另一个制度结构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熊彼特、凯恩斯等殊途同归,他们都视资本主义为历史发展一个过程,一种必要的恶,它的历史使命就是创造财富,然后退出历史舞台,人类历史进入休闲时代,这个时代也许就如人生晚年,这你懂的。这个时代到来之际,人类应该是怎样的心态呢?是留恋过去充满竞争与悲喜的创业年代,还是兴高采烈去迎接休闲式时代的到来?W
其他文献
同路人
期刊
【情感主持】  李晓蕾  资深媒体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多家杂志撰写相关专栏文章  毒舌其实仁心 辣语满怀关切 倾听多方呼叫 祝愿岁月静好  问:我的预产期是12月中旬,老公的父母在老家替他哥姐照顾孩子,无法再顾及我们,我的父亲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自然也是帮不上什么忙,我们不敢把刚出生的孩子全权扔给保姆。所以,我和老公之间必须有一个需要扮演在家看孩子的角色。我的月薪比老公高出2000左右,
期刊
中国人做事前先看有用没用。对公务员来说,阅读能带来提拔吗?不如陪领导;对员工来说,阅读能带来业绩吗?不如磕客户;对学生来说,阅读能带来高分吗?不如背课本;对老师来说,阅读能带来升学率吗?不如押考题。  ——评论家言咏认为,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让中国人远离书籍。  ●我身上灰多,别弄脏了车。  ——武汉一水果店老板请一疲惫的女环卫工到自己车上休息。她执意不肯,只挨车门坐下,一会儿就睡着了。  ●出
期刊
一个人总是笑话住对面的女人,“她晾在外的衣服根本没洗干净,老有污渍。”有一天,一位朋友到他家,发现不是那个女人不会洗衣服。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他家窗玻璃上的一块污渍抹掉,“这不就干净了吗?”  【启封】所谓“老鸹落猪身上,光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可以很准确地概括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大抵是角度、眼力、态度、认知和思维、行为方面存在问题。一个管理者,哪怕有能力管理上千亿资金和上万员工,在这几大
期刊
中国很多事,不恶化到极致,一般来讲是不会谋划改变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是指人只要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貌似言死,其实说活。我们则因死而变,不仅没哲学况味,还颇具苟活之气。比如,若无当年孙志刚之死,能有救助制度的颠覆性改变吗?  纵观中国当下,因死而变比比皆是,哪哪失火死了人,马上消防大整顿;哪哪客车超载倾覆又死了人,又是交通安全大整顿。因死而变绝非毫无益处,毕竟有人死了,
期刊
“观念更新”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似不可考。这不打紧。重要的是,在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新概念中,“观念更新”最有生命力、最得人心,从没有一个常见语,会像这4个字这样被当下各阶层全面接受。  依一般逻辑,总是被强调的,常常也是最薄弱的。观念更新这4个字走红中国30多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向前狂奔时有某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似也说明我们的观念还很保守、落后,还需持续更新。  进一步而言,这4个字既
期刊
教训,动词意思是:教育训导。生活中一般现象是:家长教训孩子;老师教训学生;上司教训下属。训:训话,训导,训诫是也。若在一般性严肃气氛中挨训,当事人还能挺过去;若教训是以嘲讽或污辱形式出现,那教训无论如何都算软暴力。生活中常见这种软暴力,恕不一一赘述。  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持着一种仪式。当族里某人犯了错,族长会让他站在村落中央,整个部落的人放下手中活计,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他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
期刊
国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这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基调。这个总基调既来自于邓公对国际世界的瞻望,也来自于他几十年的思索。思索终于让他颠覆了旧观念。  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公有制,是不患寡而
期刊
参保人员死亡后该如何领取丧葬费  问:辽宁沈阳市王前进  ——我的一名亲属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参加了社保,最近因病去世。请问他的丧葬费该如何领取?  适用文件:辽宁省人社厅《关于贯彻基本养老保险法律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  辽人社〔2012〕277号  答:  文件规定:“参保人员死亡,企业单位或参保人员生前的直系亲属应凭其死亡证明书、居民登记证及相关参保证件资料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
期刊
意外来电  午餐刚过,董清波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准备休息,在京奋斗十几年,身居公司要职的董清波在CBD拥有一间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宽大气派,象征一个中年男人的成功与满足。这时电话突然响了。当他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A城,那个南方小城!难道是她?  电话里传来了让董清波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是我……你忙吗?”一个女人,略有不安。  果然是她!“不忙,你有什么事儿?”  “儿子要上初中了,我想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