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秀集团1985年在香港成立,是广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0年底,集团控股总资产约100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目前,越秀集团形成了“3+X”产业体系,包括房地产、交通基建、金融证券等三大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产业,以及造纸、电池等传统产业,并正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越秀集团旗下控有越秀地产(00123.HK)、越秀交通(01052.HK)和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00405.HK)等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基金)。
战略管控型集团的信息化思路探索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中央、省市等国资委或其他政府出资人的推动下,国内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多元化集团企业。虽然每个集团的构成、组建进程和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随着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各级出资人的强力推动,目前大都形成了以投资控股为组织模式、以多元化产业为经营内容的集团型企业。
从集团化管理模式来看,这些企业根据其自身特点,逐步在投资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等三种基本模式中进行尝试和选择。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集团,主要采取投资管控或战略管控的模式。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竞争水平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降低经营风险、突出主业的国资管理要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多元化集团逐步从投资管控走向战略管控模式。
那么,在此变革背景下,战略管控型集团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总部的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的战略价值?这是许多企业感到困惑的问题。
越秀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选择了战略管控的道路。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并在初步的建设中验证信息化的战略价值。
战略定位,集团信息化的战略输入源头
从2003年起,越秀集团开展了有规划的集团信息化建设,但当时以战略管控为主的集团管控思路尚未定型,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以财务为主线,从集团总部纵深到主要下属企业,开展一体化的财务系统建设,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各业务系统。由于各产业板块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信息化建设模式耗时长、投入大、推行难度高,经过了几年的建设,企业虽然在一些板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集团总体管控方面却未见成效。
2008年以后,越秀集团逐步明确了“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传统产业、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既有强大投融资能力,又有持续发展后劲的现代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需要和大型多元化投资控股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集团开始推行“强总部管控下的专业化经营”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作为全集团的战略管理中心、投融资决策中心、财务与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人力资源管控中心,而各产业板块则是专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集团还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管控指标体系,以支撑集团的战略管理、事业计划、全面预算、营运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考核和经理人评价等各项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如何满足集团战略型管控需要,如何更好地为强总部管控服务,集团总部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与下属板块做好对接,集团信息化管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面对这些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越秀集团经过认真反思,决定重新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开展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建立服务集团管控的信息化支撑体系,重塑信息化应有的战略价值。
创新规划,明确信息化战略方向
2009年,随着越秀集团三年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走上了转型之路。集团新的信息化规划以“可操作、可落地”为目标,力图通过规划使得信息化能力成为越秀集团的核心管理能力之一,推动集团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及完善的信息化组织。
架构创新,全面支持集团管控模式
根据集团战略管控思路,信息化战略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了“1+5+3”的集团信息化架构,明确了信息化建设以战略为核心,通过战略构建、战略落实、战略监控、战略评价和战略支持五个环节支撑集团的战略发展,构建流程管理体系、以会议为载体的决策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的三大集团管控保障体系。
分层管控,重新定位信息化职能
根据集团三级管控架构和强总部管控的要求,规划重新定位了各级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集团总部信息化以“总体规划、规范标准、分层管控、汇总分析”作为总体定位,以“可操作、可落地”为目的推动集团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使得信息化能力成为越秀集团的核心管理能力之一。各产业板块则定位于“自主建设”及“专业化经营”。总部和各产业板块信息系统分层应用,通过规范标准确保上下衔接、资源共享。
快速见效,逐层推进信息化建设。
规划明确了信息化推进采取“快速见效,逐层推进”的思路,力求使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集团管理水平连续提升。在推进策略上,优先开展战略支持类信息化建设,再逐步开展战略构建类、战略落实类、战略监控类的建设,最后逐步实现战略评价类的建设。
落实到2010~2012年的三年建设计划中,具体内容是:2010年,密集建设打基础,重点开展战略支持类基础管控系统的建设,基本支撑集团主要管理职能,初步开展监控类系统建设;2011年,深化拓展重应用,深化战略支持类的建设,有序铺开战略构建、战略落实、战略监控等几类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化与集团管理模式的良好融合;2012年,全面优化树标杆,加强以上几类系统的优化与整合,重点建设战略监控类系统,从而完整地实现对越秀管理模式的固化和全面支撑,树立业界标杆。
集团总部计划在三年内,投资大量资金组织建设二十多个信息化项目,搭建包括协同办公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审计、战略竞争情报、计划与预算、合并报表和商务智能平台在内的七大信息平台,同时开展多项集团管理提升项目匹配信息化建设,从各方面支撑“1+5+3”体系。
密集建设,信息化战略价值初见成效
2010年,集团本部信息化建设在“密集建设打基础”的主题下,重点开展了三大战略环节共八个主要项目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信息系统对集团管理职能的基本支撑。
构建竞争情报体系——战略构建的“源头活水”
由于下辖各产业板块、多家上市公司,越秀集团需要获取大量的宏观信息、行业数据、竞争对手企业经营数据,作为制订中期战略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因此,集团通过建立专业的战略竞争情报系统,来采购竞争情报数据、定制集团管控分析指标模型、加快外部数据采集、加强行业分析和对标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支持。
加强企业管控数据体系——战略监控的“看板”
在战略监控方面,我们以财务为重点,开展了集团监控类管控信息平台的建设。越秀集团特点是下属企业多、股权关系复杂,治理结构与管理结构分离,从内部来看需要有清晰的集团财务信息,从外部来看定期需要面向粤港两地政府相关单位、香港证监会等机构开展信息披露,这要求获取准确的合并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通过建设集团财务合并系统和完善总部会计核算系统,集团提升了总部的核算质量和效率,实现了中港两地会计准则报表的快速生成,满足了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
集团总部的核心工作对象,是战略监控环节的管理报告,针对下属各板块企业运营的监控、调整和控制。未来考虑使用BI系统集中收集、管理、分析、展示板块经营数据。为配合集团管控体系的推行,根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集团管控指标体系建设要求,越秀信息化人员积极探索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模式,以支撑集团对战略实施和事业计划执行的监控和分析。
同时,下属企业经营信息的透明、准确是战略绩效评价的基础。因此,集团总部积极推动审计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了集团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信息沟通与协作——战略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重点建设集团协同办公及知识管理平台。越秀集团的管理幅度比较大、管理链条比较长、管理板块企业多,而且内部信息流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管理系统非常复杂。集团协同办公及知识管理平台系统的建立,促使集团总部管理人员从事务型向分析型工作转变,推动了管理规范化和效率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越秀信息化人员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全面梳理、规范和固化集团总部业务流程,重点推进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建立集团知识管理体系并固化在系统应用中,提升了集团知识的积累、共享与应用。
第二,建设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支撑集团人才结构模型和人才战略规划。
梳理脉络,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
越秀集团下属产业跨度大、共性小的特点,决定了集团总部不能完全替代下属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越秀信息化治理模式以“分层管控、汇总分析”为原则,采用混合型的纵向信息化治理模式,明确集团总部对下属产业板块信息化的推动和共享定位。各板块产业信息化建设则围绕“规划自身发展、加强项目建设、配合总部系统衔接、继续完善管理制度”等内容开展各项工作。
目前,总部一方面加强推动板块自身信息化规划,建立下属板块的信息报送平台,对集团总部及下属板块的信息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统一信息收集、报送、发布等一列的流程要求,提升集团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效率。同时,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及时跟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情况,编写信息月刊,加强总部与各部门、各事业板块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经验分享。
实践体会——战略中心,紧扣管理
越秀集团信息化工作在集团战略和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越秀集团在探索大型战略管控型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如何体现来开展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越秀信息化人员体会颇深。
科学规划——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科学的规划是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前提。在越秀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中,战略规划是第一层次;事业计划是第二层次,是战略规划的分年度实施;信息化是落实战略规划、事业计划的操作手段,属第三层次。前两个层次决定了第三层次,即战略及管理模式必须先行。因此,信息化规划必须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紧扣事业计划,如果脱离前两者独立发展,不以战略为中心动态审视信息化工作,在技术上容易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而忽视了与公司长远利益的方向性、可持续性;在管理上容易只关注适应当前管理模式而忽视了集团的长期战略发展需求。
集团信息化规划重视“可操作、可落地”,即规划不仅是战略层面明确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方向和描绘蓝图,更要把规划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落实到明确的预算上。同时,规划不能只局限于集团总部或局限于信息化相关部门,需要信息部门主动推广,与集团上下各层面进行不断沟通,让全集团对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情况都有明晰的认识,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高层推动、资源匹配——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领导支持、组织健全、广泛参与是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对集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集团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定位信息化的作用,并将信息化作为集团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行;其次,集团领导自觉参与信息化使用, 在关键节点积极决策,同时在组织上和资源上为信息化建设全面护航。再次,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在2010~2012年的战略规划期内,集团对信息化的投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建设需要扎实的组织保障,必须保证集团及下属板块信息化人员的配备,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和应用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平衡;必须明确集团的IT治理模式,明确各层面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职责和分工,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配备的基础条件。
信息化必须以“客户导向”----信息化的推进方法
全员参与、加强沟通、换位思考,坚持以“客户导向”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群众基础非常重要,越秀集团各个部门从领导到业务骨干、普通员工都积极为信息化的工作出谋划策,积极探索其本职工作与信息化的结合方式,自觉使用和推广信息系统。
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是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业务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驱动力,离开业务支撑,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越秀信息化人员深入了解业务领域,力求信息系统可以全面、有效地支持前端用户的业务需求,构建支持部门高效工作的信息系统;突出业务特性,研究专业领域的管理改进方法,更好地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信息化工作应将用户体验摆在重要位置,应用系统的方便、简易操作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动领导及员工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滚动发展的过程。今年,集团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平衡计分卡(BSC)战略工具,并在集团全面推开。集团信息化工作将结合集团管控要求,将新的管理思路、新的战略工具更新到信息化规划中,以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智能分析等工作落地推行作为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全面铺开各项应用系统建设。
战略管控型集团的信息化思路探索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中央、省市等国资委或其他政府出资人的推动下,国内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多元化集团企业。虽然每个集团的构成、组建进程和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随着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各级出资人的强力推动,目前大都形成了以投资控股为组织模式、以多元化产业为经营内容的集团型企业。
从集团化管理模式来看,这些企业根据其自身特点,逐步在投资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等三种基本模式中进行尝试和选择。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集团,主要采取投资管控或战略管控的模式。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竞争水平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降低经营风险、突出主业的国资管理要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多元化集团逐步从投资管控走向战略管控模式。
那么,在此变革背景下,战略管控型集团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总部的信息化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的战略价值?这是许多企业感到困惑的问题。
越秀集团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选择了战略管控的道路。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并在初步的建设中验证信息化的战略价值。
战略定位,集团信息化的战略输入源头
从2003年起,越秀集团开展了有规划的集团信息化建设,但当时以战略管控为主的集团管控思路尚未定型,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是以财务为主线,从集团总部纵深到主要下属企业,开展一体化的财务系统建设,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各业务系统。由于各产业板块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信息化建设模式耗时长、投入大、推行难度高,经过了几年的建设,企业虽然在一些板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集团总体管控方面却未见成效。
2008年以后,越秀集团逐步明确了“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传统产业、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既有强大投融资能力,又有持续发展后劲的现代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需要和大型多元化投资控股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集团开始推行“强总部管控下的专业化经营”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作为全集团的战略管理中心、投融资决策中心、财务与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人力资源管控中心,而各产业板块则是专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集团还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管控指标体系,以支撑集团的战略管理、事业计划、全面预算、营运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考核和经理人评价等各项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如何满足集团战略型管控需要,如何更好地为强总部管控服务,集团总部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与下属板块做好对接,集团信息化管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面对这些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越秀集团经过认真反思,决定重新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开展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建立服务集团管控的信息化支撑体系,重塑信息化应有的战略价值。
创新规划,明确信息化战略方向
2009年,随着越秀集团三年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走上了转型之路。集团新的信息化规划以“可操作、可落地”为目标,力图通过规划使得信息化能力成为越秀集团的核心管理能力之一,推动集团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及完善的信息化组织。
架构创新,全面支持集团管控模式
根据集团战略管控思路,信息化战略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了“1+5+3”的集团信息化架构,明确了信息化建设以战略为核心,通过战略构建、战略落实、战略监控、战略评价和战略支持五个环节支撑集团的战略发展,构建流程管理体系、以会议为载体的决策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的三大集团管控保障体系。
分层管控,重新定位信息化职能
根据集团三级管控架构和强总部管控的要求,规划重新定位了各级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集团总部信息化以“总体规划、规范标准、分层管控、汇总分析”作为总体定位,以“可操作、可落地”为目的推动集团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使得信息化能力成为越秀集团的核心管理能力之一。各产业板块则定位于“自主建设”及“专业化经营”。总部和各产业板块信息系统分层应用,通过规范标准确保上下衔接、资源共享。
快速见效,逐层推进信息化建设。
规划明确了信息化推进采取“快速见效,逐层推进”的思路,力求使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集团管理水平连续提升。在推进策略上,优先开展战略支持类信息化建设,再逐步开展战略构建类、战略落实类、战略监控类的建设,最后逐步实现战略评价类的建设。
落实到2010~2012年的三年建设计划中,具体内容是:2010年,密集建设打基础,重点开展战略支持类基础管控系统的建设,基本支撑集团主要管理职能,初步开展监控类系统建设;2011年,深化拓展重应用,深化战略支持类的建设,有序铺开战略构建、战略落实、战略监控等几类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化与集团管理模式的良好融合;2012年,全面优化树标杆,加强以上几类系统的优化与整合,重点建设战略监控类系统,从而完整地实现对越秀管理模式的固化和全面支撑,树立业界标杆。
集团总部计划在三年内,投资大量资金组织建设二十多个信息化项目,搭建包括协同办公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审计、战略竞争情报、计划与预算、合并报表和商务智能平台在内的七大信息平台,同时开展多项集团管理提升项目匹配信息化建设,从各方面支撑“1+5+3”体系。
密集建设,信息化战略价值初见成效
2010年,集团本部信息化建设在“密集建设打基础”的主题下,重点开展了三大战略环节共八个主要项目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信息系统对集团管理职能的基本支撑。
构建竞争情报体系——战略构建的“源头活水”
由于下辖各产业板块、多家上市公司,越秀集团需要获取大量的宏观信息、行业数据、竞争对手企业经营数据,作为制订中期战略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因此,集团通过建立专业的战略竞争情报系统,来采购竞争情报数据、定制集团管控分析指标模型、加快外部数据采集、加强行业分析和对标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支持。
加强企业管控数据体系——战略监控的“看板”
在战略监控方面,我们以财务为重点,开展了集团监控类管控信息平台的建设。越秀集团特点是下属企业多、股权关系复杂,治理结构与管理结构分离,从内部来看需要有清晰的集团财务信息,从外部来看定期需要面向粤港两地政府相关单位、香港证监会等机构开展信息披露,这要求获取准确的合并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通过建设集团财务合并系统和完善总部会计核算系统,集团提升了总部的核算质量和效率,实现了中港两地会计准则报表的快速生成,满足了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
集团总部的核心工作对象,是战略监控环节的管理报告,针对下属各板块企业运营的监控、调整和控制。未来考虑使用BI系统集中收集、管理、分析、展示板块经营数据。为配合集团管控体系的推行,根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集团管控指标体系建设要求,越秀信息化人员积极探索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模式,以支撑集团对战略实施和事业计划执行的监控和分析。
同时,下属企业经营信息的透明、准确是战略绩效评价的基础。因此,集团总部积极推动审计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了集团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信息沟通与协作——战略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重点建设集团协同办公及知识管理平台。越秀集团的管理幅度比较大、管理链条比较长、管理板块企业多,而且内部信息流转、外部信息交互、内部管理系统非常复杂。集团协同办公及知识管理平台系统的建立,促使集团总部管理人员从事务型向分析型工作转变,推动了管理规范化和效率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越秀信息化人员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全面梳理、规范和固化集团总部业务流程,重点推进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建立集团知识管理体系并固化在系统应用中,提升了集团知识的积累、共享与应用。
第二,建设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支撑集团人才结构模型和人才战略规划。
梳理脉络,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
越秀集团下属产业跨度大、共性小的特点,决定了集团总部不能完全替代下属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越秀信息化治理模式以“分层管控、汇总分析”为原则,采用混合型的纵向信息化治理模式,明确集团总部对下属产业板块信息化的推动和共享定位。各板块产业信息化建设则围绕“规划自身发展、加强项目建设、配合总部系统衔接、继续完善管理制度”等内容开展各项工作。
目前,总部一方面加强推动板块自身信息化规划,建立下属板块的信息报送平台,对集团总部及下属板块的信息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统一信息收集、报送、发布等一列的流程要求,提升集团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效率。同时,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及时跟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情况,编写信息月刊,加强总部与各部门、各事业板块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经验分享。
实践体会——战略中心,紧扣管理
越秀集团信息化工作在集团战略和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越秀集团在探索大型战略管控型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信息化的战略价值如何体现来开展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越秀信息化人员体会颇深。
科学规划——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科学的规划是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前提。在越秀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中,战略规划是第一层次;事业计划是第二层次,是战略规划的分年度实施;信息化是落实战略规划、事业计划的操作手段,属第三层次。前两个层次决定了第三层次,即战略及管理模式必须先行。因此,信息化规划必须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紧扣事业计划,如果脱离前两者独立发展,不以战略为中心动态审视信息化工作,在技术上容易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而忽视了与公司长远利益的方向性、可持续性;在管理上容易只关注适应当前管理模式而忽视了集团的长期战略发展需求。
集团信息化规划重视“可操作、可落地”,即规划不仅是战略层面明确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方向和描绘蓝图,更要把规划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落实到明确的预算上。同时,规划不能只局限于集团总部或局限于信息化相关部门,需要信息部门主动推广,与集团上下各层面进行不断沟通,让全集团对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情况都有明晰的认识,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高层推动、资源匹配——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领导支持、组织健全、广泛参与是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对集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集团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定位信息化的作用,并将信息化作为集团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行;其次,集团领导自觉参与信息化使用, 在关键节点积极决策,同时在组织上和资源上为信息化建设全面护航。再次,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在2010~2012年的战略规划期内,集团对信息化的投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建设需要扎实的组织保障,必须保证集团及下属板块信息化人员的配备,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和应用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平衡;必须明确集团的IT治理模式,明确各层面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职责和分工,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配备的基础条件。
信息化必须以“客户导向”----信息化的推进方法
全员参与、加强沟通、换位思考,坚持以“客户导向”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群众基础非常重要,越秀集团各个部门从领导到业务骨干、普通员工都积极为信息化的工作出谋划策,积极探索其本职工作与信息化的结合方式,自觉使用和推广信息系统。
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是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业务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驱动力,离开业务支撑,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越秀信息化人员深入了解业务领域,力求信息系统可以全面、有效地支持前端用户的业务需求,构建支持部门高效工作的信息系统;突出业务特性,研究专业领域的管理改进方法,更好地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信息化工作应将用户体验摆在重要位置,应用系统的方便、简易操作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动领导及员工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滚动发展的过程。今年,集团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平衡计分卡(BSC)战略工具,并在集团全面推开。集团信息化工作将结合集团管控要求,将新的管理思路、新的战略工具更新到信息化规划中,以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智能分析等工作落地推行作为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全面铺开各项应用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