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其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则尤为重要。 创造教育并不是教育中另外附加的东西,它是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特殊、不孤立,那么这个环境的建设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去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如果一切人云亦云、循规蹈矩,虽不会出错,但绝不会有所创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鼓励他们敢于质疑书本、挑战权威,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亚里士多德也同样认为:“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在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课文,强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多向思考。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能够从不同的侧面说出自己独特的、颇有见解的阅读体验,例如:①要善待弱者;②应通过正确的途径去维护自身权益;③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比什么都重要;④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是“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地提供多种思考角度,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求异质疑,自古有“《诗》无达诂、《易》无达诂、《春秋》无达诂”之说,不破不立,要鼓励他们向所谓的经典挑战。
  二、注重有效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拘常理,探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起着开拓信息的作用,是创新思维的中心,它不囿于陈规,不拘泥于单条途径、单种方法,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思考,通过独立地自觉运用问题的条件,开展独创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定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这种训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提高思维的逻辑能力。如怎样看待《甜甜的泥土》中的看门老头?一般我们习惯于从正面去分析看门老头的形象。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看门老头的哪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做法又是值得否定的?这样,学生就会一分为二的去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了。此外,平时遇到“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道人所不道。这样,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就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开通创新思路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言道:“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有了创造兴趣才能使创造性思维持续不断进行。赞可夫说:“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出现灵感,更谈不上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学生一听老师愿意唱歌来打赌,不就顿时来了兴趣了吗!怎样培养和形成创造兴趣呢?常识和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知识、现象、生活实例或游戏等方法来激趣,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之后还要对对所设计的问题予以把握,既不能太简单、太容易,使人感到一眼可以看到底,也不能太复杂、太难,使人处处碰钉子,无法实现,而是经过创造性思维之后,确有可能成功,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伴随着人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兴趣就可形成。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创造性思维,使创造性思维在更高的思维效率水平上进入最佳状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道理也就在这里。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乳山市教育局重点围绕课堂教学、作业设置、能力培养,纵深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是高效课堂的研究渐入佳境。探索形成小学的“情景教学”、初中的“学案导学”、高中的“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新模式,有序开展观摩课达标、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抓普及、抓完善、抓提高,引领教师创新实践,促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为质量的持续提升搭建了新的“跳板”。  二是有效作业的实施初见成
期刊
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小学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异想天开、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作文教学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知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许多中学生怕作文,他们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亦或是文不对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
期刊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繁琐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反复的德育工作,而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又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怎样去了解、摸透并如何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这种普遍现象,是值得我们教师潜心研究和用心感悟的课题。  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后进生转化个案简要地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用爱心浇灌开花的土壤  案例:王思懿 08届学生  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
期刊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中学语文课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古诗词(课内讲读29首,课外阅读背诵60首)。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概况  仔细研究入选教材的这部分古诗词,不难看出它们描绘
期刊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展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一、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
期刊
古典名著就像一坛芬芳的酒,愈陈愈醇,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一代一代传承,经久不衰,经典里隐含着民族的文化密码,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了中国人成长的教科书。阅读名著如同与圣贤论道,被先人指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特别希望学生能喜欢阅读迷恋经典。那么,如何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成为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武侠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自己能解决的绝不能包办,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
期刊
魏书生曾说过:“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博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只有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才能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领异标新二月花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样的课堂我感到很压抑。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富有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一直在摸索、尝试,再摸索、再尝试。渐渐地,我的课堂发生了嬗变,学生变得活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