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 早接触廉政瞭望,是1989年11月,那会儿杂志还叫《四川监察》。当时,我从四川蓬溪县永前乡调隆盛区公所担任监察干部,因为刚从事行政监察工作,对于相关的监察业务一窍不通,亟须通过报刊杂志吸取营养。而《四川监察》又刚好在成都创刊,从此,我就同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以来,杂志不仅成为了我提升工作技能的读本,也成了我扩大知识面的读物。
1991年3月,我离开隆盛区公所,到石门乡担任乡长,后来又先后在回马镇、红江镇、赤城镇工作,但无论我在什么地方工作,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找来杂志一期不漏地仔细阅读,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无论是“领导论坛”“调查研究”“经验交流”还是“前车之鉴”“案例讨论”,我都爱不释手,几乎每期都认真阅读。
因为当时年轻,也正是长知识的时候,无论是各地的监察资讯还是专家学者的理论研讨文章我都爱读,有的甚至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字里行间的意思弄明白了才松手。再加上《廉政瞭望》“不媚俗邀宠,不粉饰太平”“追求精深厚重而不矫揉造作,关注大众舆情而不哗众取宠,坚持独立思考而不孤芳自赏”的办刊理念,给了我很大触动。
后来,随着岁月的沉淀,注意力渐渐向“封面策划”“论道”“学思探索”等栏目集中。也逐漸有了从读者变为作者的想法。当时我刚从县委驻赤城片区组织员任上借调到县纪委工作,是第一次撰写反腐倡廉研究文章,题目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虽然这篇3000字左右的署名文章深受领导的好评,但我因为一直在跑田坎,见识不多,理论水平也不高,在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领导说好一定是“矮子里选高人”。后来,想到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一遛,于是心一横就把稿子发到杂志编辑部的邮箱里。
就在我快把稿子的事情忘记了的时候,一天收到杂志社发行部寄来的杂志,我像往常一样一篇一篇地仔细拜读杂志上的文章,突然看到一篇题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文章。不错,就是我当初撰写的那篇研究文章。
突然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我的血液直往头上涌,忙不跌地跟领导报告“发了”“发了”。领导问“啥子发了”,我急忙补充说上次那篇研究文章被杂志发了。
在同《廉政瞭望》交往的岁月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那次约稿。
当年2月19日下午,杂志社跟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干部手记——纪检干部的微信朋友圈。为写这篇稿子,我下班的时候突发奇想,何不通过群发向微友借脑借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看到我群发的消息后,先后有两百多名微友为我加油鼓劲、献计献策。由于有众多微友的扎起,《一名纪检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经过精心打磨,在2016年第5期顺利刊发。
经过一番程序,我的公众号“村人李耘枞”在2月26日正式开通,但开通之后问题就来了,要留住粉丝就得有稿子,于是又马不停蹄地使劲写,而稿子多了又滋生出结集出版的念头,于是我的散文集《岁月沉思》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次约稿的产物。可以说,《廉政瞭望》再次激发了我对写作的激情。
更出乎我预料的是,我公众号发的《酒中品人性》《贾谊为何不被汉文帝重用》等多篇文章,经《廉政瞭望》刊发后又纷纷被《特别关注》等众多媒体转载。2016年10月,当我的散文集《岁月沉思》出版后,《廉政瞭望》又第一时间以《一名纪检干部的人文情怀》为题向广大读者推荐,让我大大地过了一把“网红瘾”,更让我见识了《廉政瞭望》杂志对一个平凡读者和作者的关怀。
从读者变成作者
1991年3月,我离开隆盛区公所,到石门乡担任乡长,后来又先后在回马镇、红江镇、赤城镇工作,但无论我在什么地方工作,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找来杂志一期不漏地仔细阅读,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无论是“领导论坛”“调查研究”“经验交流”还是“前车之鉴”“案例讨论”,我都爱不释手,几乎每期都认真阅读。
因为当时年轻,也正是长知识的时候,无论是各地的监察资讯还是专家学者的理论研讨文章我都爱读,有的甚至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字里行间的意思弄明白了才松手。再加上《廉政瞭望》“不媚俗邀宠,不粉饰太平”“追求精深厚重而不矫揉造作,关注大众舆情而不哗众取宠,坚持独立思考而不孤芳自赏”的办刊理念,给了我很大触动。
后来,随着岁月的沉淀,注意力渐渐向“封面策划”“论道”“学思探索”等栏目集中。也逐漸有了从读者变为作者的想法。当时我刚从县委驻赤城片区组织员任上借调到县纪委工作,是第一次撰写反腐倡廉研究文章,题目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虽然这篇3000字左右的署名文章深受领导的好评,但我因为一直在跑田坎,见识不多,理论水平也不高,在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领导说好一定是“矮子里选高人”。后来,想到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一遛,于是心一横就把稿子发到杂志编辑部的邮箱里。
就在我快把稿子的事情忘记了的时候,一天收到杂志社发行部寄来的杂志,我像往常一样一篇一篇地仔细拜读杂志上的文章,突然看到一篇题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文章。不错,就是我当初撰写的那篇研究文章。
突然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我的血液直往头上涌,忙不跌地跟领导报告“发了”“发了”。领导问“啥子发了”,我急忙补充说上次那篇研究文章被杂志发了。
她激发了我对写作的激情
在同《廉政瞭望》交往的岁月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那次约稿。
当年2月19日下午,杂志社跟我约稿,要我写一篇干部手记——纪检干部的微信朋友圈。为写这篇稿子,我下班的时候突发奇想,何不通过群发向微友借脑借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看到我群发的消息后,先后有两百多名微友为我加油鼓劲、献计献策。由于有众多微友的扎起,《一名纪检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经过精心打磨,在2016年第5期顺利刊发。
长期以来,杂志不仅成为了我提升工作技能的读本,也成了我扩大知识面的读物。
经过一番程序,我的公众号“村人李耘枞”在2月26日正式开通,但开通之后问题就来了,要留住粉丝就得有稿子,于是又马不停蹄地使劲写,而稿子多了又滋生出结集出版的念头,于是我的散文集《岁月沉思》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这次约稿的产物。可以说,《廉政瞭望》再次激发了我对写作的激情。
更出乎我预料的是,我公众号发的《酒中品人性》《贾谊为何不被汉文帝重用》等多篇文章,经《廉政瞭望》刊发后又纷纷被《特别关注》等众多媒体转载。2016年10月,当我的散文集《岁月沉思》出版后,《廉政瞭望》又第一时间以《一名纪检干部的人文情怀》为题向广大读者推荐,让我大大地过了一把“网红瘾”,更让我见识了《廉政瞭望》杂志对一个平凡读者和作者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