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得以提出,主要是指城市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对于雨水等进行科学的调节,可实现弹性应对灾害的目标。也就是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与自然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仅要做到合理开发,更要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但是,在实际中有许多城市为了加快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本文就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規划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对自然环境进行肆无忌惮的破坏。但是,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原有的气候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也因此而受到损坏。在城市中,园林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我们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应充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使其不断恢复原本的海绵状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概述,重点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1.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的是当发生灾害或者环境变化时,城市自身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经过调节恢复原本的状态,因此也就被称为海绵城市,换句话说就是指受到一定的破坏或者发生变化,具有海绵恢复性特征的城市。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随着生态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为了探究海绵城市对于生态保护的作用,在多个地区都进行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尤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因为以往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过于粗放,对于原有生态的破怀性是极大的,海绵城市则可以对以往那些遭到破坏的海绵体进行修复;海绵城市注重对原有生态的保护,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此外,构建新的海绵体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内容,可以将由于城市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
1.2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如今我国多数城市的河道建设都是应用传统的建造模式,如果城市遭到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例如受到雨水的冲击,则很难保持吸水和供水等功能,所以在雨季城市内部就很容易出现内涝的情况,在干旱的季节对于供水也比较困难,水循环受到阻碍。风景园林作为城市重要的小型调节媒介,在规划时可以借助自然优势,将园林规划和雨水处理系统相结合,进而提高透水性、增加绿化覆盖率、合理控制径流系数。此外,风景园林应该具有蓄养水源的作用,所以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短时间的为城市供水,解决眼前危机,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带,如果突发地震则会出现临时的断电断水情况,这时就可以利用公园建设的蓄水池,为城市短期提供用水。由此可见,建设海绵城市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应急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以往在园林之中,水景规划的整个水池都处于封闭的状态之中,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换水和管理非常便捷,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水池处于封闭状态,所以水体不能够做到与外界自由的交换。这种传统方式设计的水池,在干旱或者平常需要外界为其不断的补充水资源,以保证其需水量,只有在降水非常多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不需要外界补充,所以这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将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之中,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地势条件和人工条件,在比较低洼的地区设计园林水景,所以降水会自然向地处汇集,既做到了水池蓄水的目的,又有利于节省水资源。对于岸边和水底的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渗水能力,这样有助于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同时这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最终目的。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处理好景观设计和雨水储存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生态效益是重要的内容。
2.2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海绵理论主张不能够随意改变自然地势,更不能过多参与自然系统的循环,设计师应该具备将自然因素和设计要求相结合的能力。另外,园林规划时都会涉及到大面积的绿地,所以设计师应该了解树木根系的走向,借助于这个地势条件设计一个集水的坑塘,同时也要兼顾草地等植被的规划设计。此外,在建设园林绿地时不能忽视管网的设计,将其与景观设置相结合,保证流水通道没有有阻碍。这种设计形式,不但可以达到排水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做到使绿地看起来起伏多变,使绿地景观看起来更加具有观赏性。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绿地建设时所选择植被的种类,必须要确定植被的生长与当地环境适合,还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对水质进行净化。所以园林绿地的规划关系到园林整体水质净化问题,所以在规划时设计师综合考虑问题。
2.3人工湿地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园林风景规划时,一方面是要做到保护自然湿地,另一方面就是要合理的进行人工湿地的规划,同时人工湿地规划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项建设规划都不能够代替的。在进行湿地规划时,需要全方面的考虑问题,且不可以出现从前生猪养殖的错误,关于生猪养殖问题就是只考虑了将粪便排出湿地可以增加水藻营养度进而提高鱼的产量,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方式会对湿地造成很严重的污染,甚至对周围环境的其他生物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湿地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问题,不能够只顾及眼前利益。
2.4风景园林建筑物规划设计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建筑物也具有很好海绵特性,针对雨水收集系统而言,在雨季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内部的暗渠蓄水,这些都要归结于对建筑物规划布局之后再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设计雨水收集系统。除了暗渠蓄水之外,还可以设计合适的虑水槽,使得雨水通过之后可以进入蓄水池,还可以与种植槽连接,这样可以实现灌溉的目的。此外,有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利用建筑屋顶实现雨水收集利用,这是一项重要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由于屋顶的花坛对于雨水具有渗透作用,这些雨水渗透之后会与道路上的雨水结合,通过绿地,如果雨量过大则会继续下渗。
3结语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比如海绵城市的创建能够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与自然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仅要做到合理开发,更要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风景园林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要在设计之前全面分析其中的各项因素,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风景园林的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1] 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
[2] 陈子薇.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园艺,2017(14):138-138.
[3] 仇建忠.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风景园林的专业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42-242.
(身份证号:130636199110163812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对自然环境进行肆无忌惮的破坏。但是,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原有的气候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也因此而受到损坏。在城市中,园林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我们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应充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使其不断恢复原本的海绵状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概述,重点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1.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的是当发生灾害或者环境变化时,城市自身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经过调节恢复原本的状态,因此也就被称为海绵城市,换句话说就是指受到一定的破坏或者发生变化,具有海绵恢复性特征的城市。此外,海绵城市还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随着生态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为了探究海绵城市对于生态保护的作用,在多个地区都进行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尤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因为以往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过于粗放,对于原有生态的破怀性是极大的,海绵城市则可以对以往那些遭到破坏的海绵体进行修复;海绵城市注重对原有生态的保护,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此外,构建新的海绵体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内容,可以将由于城市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
1.2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如今我国多数城市的河道建设都是应用传统的建造模式,如果城市遭到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例如受到雨水的冲击,则很难保持吸水和供水等功能,所以在雨季城市内部就很容易出现内涝的情况,在干旱的季节对于供水也比较困难,水循环受到阻碍。风景园林作为城市重要的小型调节媒介,在规划时可以借助自然优势,将园林规划和雨水处理系统相结合,进而提高透水性、增加绿化覆盖率、合理控制径流系数。此外,风景园林应该具有蓄养水源的作用,所以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以短时间的为城市供水,解决眼前危机,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带,如果突发地震则会出现临时的断电断水情况,这时就可以利用公园建设的蓄水池,为城市短期提供用水。由此可见,建设海绵城市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应急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以往在园林之中,水景规划的整个水池都处于封闭的状态之中,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换水和管理非常便捷,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水池处于封闭状态,所以水体不能够做到与外界自由的交换。这种传统方式设计的水池,在干旱或者平常需要外界为其不断的补充水资源,以保证其需水量,只有在降水非常多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不需要外界补充,所以这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将海绵城市的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之中,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地势条件和人工条件,在比较低洼的地区设计园林水景,所以降水会自然向地处汇集,既做到了水池蓄水的目的,又有利于节省水资源。对于岸边和水底的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渗水能力,这样有助于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同时这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最终目的。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处理好景观设计和雨水储存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生态效益是重要的内容。
2.2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海绵理论主张不能够随意改变自然地势,更不能过多参与自然系统的循环,设计师应该具备将自然因素和设计要求相结合的能力。另外,园林规划时都会涉及到大面积的绿地,所以设计师应该了解树木根系的走向,借助于这个地势条件设计一个集水的坑塘,同时也要兼顾草地等植被的规划设计。此外,在建设园林绿地时不能忽视管网的设计,将其与景观设置相结合,保证流水通道没有有阻碍。这种设计形式,不但可以达到排水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做到使绿地看起来起伏多变,使绿地景观看起来更加具有观赏性。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绿地建设时所选择植被的种类,必须要确定植被的生长与当地环境适合,还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对水质进行净化。所以园林绿地的规划关系到园林整体水质净化问题,所以在规划时设计师综合考虑问题。
2.3人工湿地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园林风景规划时,一方面是要做到保护自然湿地,另一方面就是要合理的进行人工湿地的规划,同时人工湿地规划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湿地对于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项建设规划都不能够代替的。在进行湿地规划时,需要全方面的考虑问题,且不可以出现从前生猪养殖的错误,关于生猪养殖问题就是只考虑了将粪便排出湿地可以增加水藻营养度进而提高鱼的产量,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方式会对湿地造成很严重的污染,甚至对周围环境的其他生物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湿地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问题,不能够只顾及眼前利益。
2.4风景园林建筑物规划设计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建筑物也具有很好海绵特性,针对雨水收集系统而言,在雨季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内部的暗渠蓄水,这些都要归结于对建筑物规划布局之后再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设计雨水收集系统。除了暗渠蓄水之外,还可以设计合适的虑水槽,使得雨水通过之后可以进入蓄水池,还可以与种植槽连接,这样可以实现灌溉的目的。此外,有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利用建筑屋顶实现雨水收集利用,这是一项重要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由于屋顶的花坛对于雨水具有渗透作用,这些雨水渗透之后会与道路上的雨水结合,通过绿地,如果雨量过大则会继续下渗。
3结语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比如海绵城市的创建能够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与自然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不仅要做到合理开发,更要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风景园林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要在设计之前全面分析其中的各项因素,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风景园林的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1] 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29-129.
[2] 陈子薇.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园艺,2017(14):138-138.
[3] 仇建忠.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风景园林的专业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42-242.
(身份证号:130636199110163812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