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的《金锁记》一经问世,便以其独特的魅力震撼文坛。主人公曹七巧被迫嫁给患骨痨病的废人姜二爷,出身的低微让她在大家庭里受尽轻视、鄙薄,丈夫身患重病又让她的个人情欲也遭到极度的压抑,最终在各种合力的影响下,七巧走上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婆婆不像婆婆”的不归路,用自己的疯狂断送了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婚姻幸福。长久以来曹七巧被评论者定性为一个人性被扭曲和异化的女性形象代表。傅雷称她为“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认为她的人生悲剧源自于“她是她自己各种巴望,考虑,情感的奴隶”。如果说儿女的悲剧人生是七巧一手造就的,那么七巧一生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很多评论者认为七巧“是用黄金锁住了自己,被金钱扭曲了灵魂”。笔者不否认金钱对于七巧灵魂扭曲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七巧形象的艺术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因失落的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人情的冷漠、生存的艰辛共同造就了七巧的悲剧人生。
小说里,曹七巧的确是让人有彻骨之寒的人物。她的故事让人领悟了悲怆的人生之谜。每读一遍曹七巧的故事,都会觉得周围的天空似乎也阴暗了下来,这种灰暗的基调,在小说的第一段就已奠定了:“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凄凉来自“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这灰暗的调子要吟唱的绝不会是一个可恨可杀人物的葬歌。因而,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曹七巧看作一个套上黄金的枷锁而舞的丧失人性的奴隶。
首先,曹七巧不是生来就爱金钱。她也曾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有着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在《金锁记》中,曹七巧两次回忆起了自己婚前较为快乐的生活,一次是 “隔着密密层层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米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地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另一次是“想到自己十八岁当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夏布衫补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人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如果她挑中他们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这两段幻影式的追忆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前部和后部,第一段回忆是她送走哥嫂后看到丫头搬箱子时引起的,第二段回忆是她人到暮年意识到周围的人都在敌视她时的思绪。这些回忆无疑是曹七巧一生中最快乐的记忆,氤氲着她纯真的天性,表达着她对真情实爱的渴望。朝禄在她的回忆中出现了两次,朝禄无疑是她后来意识到的较为理想的结婚对象。她做了一次换位思考,即如果当初她选择他们中的一个,她或许会体会到更多的人间真情。在幻想中,曹七巧向人们表明她没有完全把自己麻痹在“金钱”和“欲望”的枷锁中,她对美好健康的生活充满着向往。
其次,曹七巧的不幸遭遇不仅在于出生低微,被狠心的哥嫂“卖”给破落大家中的软骨病的男人,还在于嫁入姜家以后她从未体味到人生的乐趣,从未尝到人间的一点温情。在声名显赫的姜家,七巧遭受众多不明不白的难堪与屈辱,连丫鬟都敢嘲笑她。这些鄙视和嘲笑可以说伴随了七巧一生。甚至到了曹七巧拥有了金钱、自立门户后,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收获的是各色对她有所企图的人的恨。
七巧对爱情的向往,自身情欲的渴望,在姜家的孤立寂寞,导致了她把目光投向了她的小叔纪泽,一个眼睛里总有几分不耐烦和几分冷漠的浪荡公子。她爱他,不仅仅是由于情欲,更重要的是他是她没有爱没有温情的生活中的一棵救命草,她要抓住他,向他倾诉自己的苦、自己的痛。为了这份爱,她关心季泽,他的一点点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尽管这种表达有些打情骂俏之嫌,但于七巧都是来自真心。当纪泽向她抱怨全家人合起来管他时,七巧迫不及待地向他表白道:“阿弥陀佛,我保不定别人不安着这个心,我可不那么想。你就是闹了亏空,押了房子卖了田,我若皱一皱眉头,我就不是你二嫂子了。谁叫咱们是骨肉至亲呢? 我不过是要你当心你的身子。”这几句话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七巧许多真情。这时的曹七巧不是一个金钱的女奴,而是一个渴求着幸福、渴求着爱情的女人。可谁能听懂她的心音,谁又能在意她的声音?她爱的人季泽对她有的只是嘲讽和戏弄。残酷在这里,凄美在这里,七巧永远也不会懂自己为什么就该这样。她怨,她恨,可她不知是谁裁决了她命该如此。她不平,她不服,她绝望地说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气,沾都沾不得?”这凄怆的质问道出了她之所以不能为人的真正原因,她生活在一个冷漠污浊的世界里,她怎么可以有人的尊严?她的爱怎么可以如她所愿呢?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无论是她的哥嫂、妯娌还是小姑,就连下人都对其厌恶与嫌弃,她没有做人的尊严,更没人关心她、理解她、在乎她。曹七巧不仅仅是在“爱情”中苦苦挣扎,她还要在“亲情”中孤立地挣扎。在这冰冷的世间,她唯一的亲人兄嫂给她的是屈辱和辛酸,残废的丈夫给她的是压抑和厌恶,左右的人给她的是白眼和做践。在这深渊似的苦痛中,她被人一步步逼向变态的边缘。
然而,即使饱受冷漠和白眼,在分家之前,她还有着人性的渴望。小说中也没有描写她不尽人情的行为,这正是作家要警示我们的:七巧不仅仅是被金钱扭曲了灵魂的,逼她一步步扭曲自己的,主要是那人间的冷酷,爱的失落和虚伪。张爱玲在小说中描写了季泽在分家后,对七巧剖白了自己的感情,七巧听后“低着头,洒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然而,当她证明季泽真的是为了她的钱而来时,她暴怒了,她抓他,她打她。她的爱就像沿着桌子一滴滴的酸梅汤,无人理睬,任人践踏。于是,她动情地、绝望地、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滴一滴、一点一点的爱滴尽,流光。此时,一切都变得死一般的沉寂。“就在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粉墙上,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他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湖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是小说里七巧心理挣扎最激烈的一次。至此,她参悟了她的爱之虚无、之可鄙,她绝望了。这也是作家所给与我们的残酷但却真实的警示:在这无爱的世界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因这爱的失落,七巧才真的明白人生的苦痛和无奈。于是,她恨,她怨,她要与自己抗争,与这个世界抗争。在这抗争中,她要牢牢抓住最实在的东西——金钱。从此,她才完全把自己套在黄金的枷锁里,一步步泯灭了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从此,七巧才彻底变得乘戾、任性、无情、变态。爱的失落使她有些偏激地看透了这个人世,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她要报复。于是在这扭曲的人格下,她也葬送了自己儿女的幸福。在报复中她一点点走向干枯和毁灭。
应该说,如果给七巧一个符合人性的环境和制度,她是不大可能成为“恶人恶妇”的。作家张爱玲让她的主人公曹七巧品尝爱的苦味,又让她在爱的戏弄中被挤扁,被颠狂,最终让爱失落她,抛弃她,让她失去人性可爱的一面,而牢牢抓住人性中“可信”之点黄金。经历了诸多不堪与屈辱之后,七巧终于明白实际生存比爱情更重要,她不能为了已经千疮百孔的爱情,牺牲自己用青春换来的金钱,她不会为爱而发狂,在爱情与世俗人生需求发生冲突时,她熄灭了自己的心火,选择了后者。从此,在欲望和命运碾压下完全走形变样。
在张爱玲的笔下,悲剧不仅由外界的因素造成,也根植在人性的弱点中。《金锁记》的诞生,不仅仅是只鞭挞了这个没有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警示了我们: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猜疑、嫉妒、荒谬、畸态的爱与恨、莫名的是非恩怨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无数悲剧。没有爱的人世间处处都是畸形的变态者。
很多评论者认为七巧“是用黄金锁住了自己,被金钱扭曲了灵魂”。笔者不否认金钱对于七巧灵魂扭曲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七巧形象的艺术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因失落的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人情的冷漠、生存的艰辛共同造就了七巧的悲剧人生。
小说里,曹七巧的确是让人有彻骨之寒的人物。她的故事让人领悟了悲怆的人生之谜。每读一遍曹七巧的故事,都会觉得周围的天空似乎也阴暗了下来,这种灰暗的基调,在小说的第一段就已奠定了:“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凄凉来自“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这灰暗的调子要吟唱的绝不会是一个可恨可杀人物的葬歌。因而,我们不能单纯地把曹七巧看作一个套上黄金的枷锁而舞的丧失人性的奴隶。
首先,曹七巧不是生来就爱金钱。她也曾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有着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在《金锁记》中,曹七巧两次回忆起了自己婚前较为快乐的生活,一次是 “隔着密密层层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米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地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另一次是“想到自己十八岁当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夏布衫补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人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如果她挑中他们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这两段幻影式的追忆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前部和后部,第一段回忆是她送走哥嫂后看到丫头搬箱子时引起的,第二段回忆是她人到暮年意识到周围的人都在敌视她时的思绪。这些回忆无疑是曹七巧一生中最快乐的记忆,氤氲着她纯真的天性,表达着她对真情实爱的渴望。朝禄在她的回忆中出现了两次,朝禄无疑是她后来意识到的较为理想的结婚对象。她做了一次换位思考,即如果当初她选择他们中的一个,她或许会体会到更多的人间真情。在幻想中,曹七巧向人们表明她没有完全把自己麻痹在“金钱”和“欲望”的枷锁中,她对美好健康的生活充满着向往。
其次,曹七巧的不幸遭遇不仅在于出生低微,被狠心的哥嫂“卖”给破落大家中的软骨病的男人,还在于嫁入姜家以后她从未体味到人生的乐趣,从未尝到人间的一点温情。在声名显赫的姜家,七巧遭受众多不明不白的难堪与屈辱,连丫鬟都敢嘲笑她。这些鄙视和嘲笑可以说伴随了七巧一生。甚至到了曹七巧拥有了金钱、自立门户后,依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收获的是各色对她有所企图的人的恨。
七巧对爱情的向往,自身情欲的渴望,在姜家的孤立寂寞,导致了她把目光投向了她的小叔纪泽,一个眼睛里总有几分不耐烦和几分冷漠的浪荡公子。她爱他,不仅仅是由于情欲,更重要的是他是她没有爱没有温情的生活中的一棵救命草,她要抓住他,向他倾诉自己的苦、自己的痛。为了这份爱,她关心季泽,他的一点点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尽管这种表达有些打情骂俏之嫌,但于七巧都是来自真心。当纪泽向她抱怨全家人合起来管他时,七巧迫不及待地向他表白道:“阿弥陀佛,我保不定别人不安着这个心,我可不那么想。你就是闹了亏空,押了房子卖了田,我若皱一皱眉头,我就不是你二嫂子了。谁叫咱们是骨肉至亲呢? 我不过是要你当心你的身子。”这几句话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七巧许多真情。这时的曹七巧不是一个金钱的女奴,而是一个渴求着幸福、渴求着爱情的女人。可谁能听懂她的心音,谁又能在意她的声音?她爱的人季泽对她有的只是嘲讽和戏弄。残酷在这里,凄美在这里,七巧永远也不会懂自己为什么就该这样。她怨,她恨,可她不知是谁裁决了她命该如此。她不平,她不服,她绝望地说道:“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气,沾都沾不得?”这凄怆的质问道出了她之所以不能为人的真正原因,她生活在一个冷漠污浊的世界里,她怎么可以有人的尊严?她的爱怎么可以如她所愿呢?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无论是她的哥嫂、妯娌还是小姑,就连下人都对其厌恶与嫌弃,她没有做人的尊严,更没人关心她、理解她、在乎她。曹七巧不仅仅是在“爱情”中苦苦挣扎,她还要在“亲情”中孤立地挣扎。在这冰冷的世间,她唯一的亲人兄嫂给她的是屈辱和辛酸,残废的丈夫给她的是压抑和厌恶,左右的人给她的是白眼和做践。在这深渊似的苦痛中,她被人一步步逼向变态的边缘。
然而,即使饱受冷漠和白眼,在分家之前,她还有着人性的渴望。小说中也没有描写她不尽人情的行为,这正是作家要警示我们的:七巧不仅仅是被金钱扭曲了灵魂的,逼她一步步扭曲自己的,主要是那人间的冷酷,爱的失落和虚伪。张爱玲在小说中描写了季泽在分家后,对七巧剖白了自己的感情,七巧听后“低着头,洒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然而,当她证明季泽真的是为了她的钱而来时,她暴怒了,她抓他,她打她。她的爱就像沿着桌子一滴滴的酸梅汤,无人理睬,任人践踏。于是,她动情地、绝望地、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滴一滴、一点一点的爱滴尽,流光。此时,一切都变得死一般的沉寂。“就在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粉墙上,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他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湖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是小说里七巧心理挣扎最激烈的一次。至此,她参悟了她的爱之虚无、之可鄙,她绝望了。这也是作家所给与我们的残酷但却真实的警示:在这无爱的世界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因这爱的失落,七巧才真的明白人生的苦痛和无奈。于是,她恨,她怨,她要与自己抗争,与这个世界抗争。在这抗争中,她要牢牢抓住最实在的东西——金钱。从此,她才完全把自己套在黄金的枷锁里,一步步泯灭了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从此,七巧才彻底变得乘戾、任性、无情、变态。爱的失落使她有些偏激地看透了这个人世,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她要报复。于是在这扭曲的人格下,她也葬送了自己儿女的幸福。在报复中她一点点走向干枯和毁灭。
应该说,如果给七巧一个符合人性的环境和制度,她是不大可能成为“恶人恶妇”的。作家张爱玲让她的主人公曹七巧品尝爱的苦味,又让她在爱的戏弄中被挤扁,被颠狂,最终让爱失落她,抛弃她,让她失去人性可爱的一面,而牢牢抓住人性中“可信”之点黄金。经历了诸多不堪与屈辱之后,七巧终于明白实际生存比爱情更重要,她不能为了已经千疮百孔的爱情,牺牲自己用青春换来的金钱,她不会为爱而发狂,在爱情与世俗人生需求发生冲突时,她熄灭了自己的心火,选择了后者。从此,在欲望和命运碾压下完全走形变样。
在张爱玲的笔下,悲剧不仅由外界的因素造成,也根植在人性的弱点中。《金锁记》的诞生,不仅仅是只鞭挞了这个没有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警示了我们: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猜疑、嫉妒、荒谬、畸态的爱与恨、莫名的是非恩怨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无数悲剧。没有爱的人世间处处都是畸形的变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