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勤于练笔,从而增强积累。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作灵感;点拨习作技巧,鼓励自主表达;实地“下水”示范,引领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师指导; 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64-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将如何引导写出文通字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将从积累、写作等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多种形式,引导积累
《课程标准》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勤于练笔,从而增强积累。
1.引导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首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对于确定的对象,既要观察整体,又要观察局部,还要观察细部;既要观其静态,又要关注动态;既要按一定顺序,又要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尤其要学会捕捉鲜活的带着露水的、令人眼睛发亮的材料。其次选好观察对象。观察自然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各种活动、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生活;观察家庭生活,家里的变化,家人的言谈举止等。第三坚持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的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
2.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为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余,我努力开设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围绕活动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每周五的“读书交流日”、“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的表演、“小小辩论会”等等。春天,我会带学生去野外郊游,顺便挖些野菜;夏天,我们去河里游泳;秋天,我们拾稻穗;冬天,我们去溜冰。四季轮回,学生的课余生活五彩缤纷……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首先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作好读物介绍。向学生推荐好书、新书,特别是一些名著名篇。有针对性、系统地传授读书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等。
4.引导学生勤于练笔,积累写作技巧
所谓的写作技巧,就是结合阅读教学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范文中借鉴迁移,逐步掌握一些写作基本方法。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只要我们留心教学,关注细节,提取有代表性训练点,学生就会在训练中逐步掌握写作要领。
二、扶放结合,指导写作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联系阅读、生活、社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语言。不讲究文体形式,自由表达。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不是没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情境的创设,可以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呢?首先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游览家乡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种树栽花,陶冶情趣。这些生动形象的情境,既为学生提供描写事物的材料,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与和谐,激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其次创设语言描述情境。教师用形象有趣的、童真味、情感味极浓的话语,去描述题材所需的特定情境,绘声绘色,令学生如闻其声、如入其境。第三,创设音乐渲染情境。根据作文题材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如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我就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激发学生的情怀,使学生产生描写家乡景物的欲望。
2.点拨习作技巧,鼓励自主表达
所谓的技巧点拨,就是根据本次习作训练要求,对写作方法进行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会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启发学生广泛回忆生活,拓宽思路,精心选材等。(1)《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形式尽可能开放,让学生多些选择。作文的选择不能过严过细,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放宽。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例如写《扬子鳄》,学生有困难,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写喜爱的小动物。(2)教师的点拨切忌过细,只是粗略地引领,含蓄地暗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比如只指导详写某个自然段,略写的部分自己完成;或只指导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教给他们“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的首尾写法。重点段落放手让学生写,直至过渡到教师用少量时间指导,突破写作的难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想去写,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学生。(3)在指导中,尊重学生不同风格,提倡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构思;擅长心理描写的力求细腻,擅长用场面渲染的尽可能把场面写生动。
不过,教师要特别把握好“指导”的力度,切忌指导过细。指导过细易使学生的作文产生雷同现象,对教师的依赖感加重,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个性表达受到严重影响。教师尽量淡化作文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如实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表达,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心”。
3.实地“下水”示范,引领学生发展
有些作文如果对学生有些难度,就需要教师“下水”示范。经常和学生一起写作,亲自“下水”,自然知“水”之深浅。在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困惑、兴趣等,适时加以指点鼓励,会使指导更有效果,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例如在改写《村居》这首诗时,学生对于到底怎么改写有许多困难,笔者就写了一篇下水文——《二月天》,并和学生交流,学生深受启发,写出了许多佳作。正是在一“扶”一“放”中,学生的思维灵动飞扬,习作的过程充满个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师指导; 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64-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将如何引导写出文通字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将从积累、写作等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多种形式,引导积累
《课程标准》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勤于练笔,从而增强积累。
1.引导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首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对于确定的对象,既要观察整体,又要观察局部,还要观察细部;既要观其静态,又要关注动态;既要按一定顺序,又要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尤其要学会捕捉鲜活的带着露水的、令人眼睛发亮的材料。其次选好观察对象。观察自然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各种活动、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生活;观察家庭生活,家里的变化,家人的言谈举止等。第三坚持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的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
2.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为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余,我努力开设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围绕活动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每周五的“读书交流日”、“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的表演、“小小辩论会”等等。春天,我会带学生去野外郊游,顺便挖些野菜;夏天,我们去河里游泳;秋天,我们拾稻穗;冬天,我们去溜冰。四季轮回,学生的课余生活五彩缤纷……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首先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作好读物介绍。向学生推荐好书、新书,特别是一些名著名篇。有针对性、系统地传授读书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等。
4.引导学生勤于练笔,积累写作技巧
所谓的写作技巧,就是结合阅读教学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范文中借鉴迁移,逐步掌握一些写作基本方法。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只要我们留心教学,关注细节,提取有代表性训练点,学生就会在训练中逐步掌握写作要领。
二、扶放结合,指导写作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联系阅读、生活、社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语言。不讲究文体形式,自由表达。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不是没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情境的创设,可以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呢?首先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游览家乡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种树栽花,陶冶情趣。这些生动形象的情境,既为学生提供描写事物的材料,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与和谐,激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其次创设语言描述情境。教师用形象有趣的、童真味、情感味极浓的话语,去描述题材所需的特定情境,绘声绘色,令学生如闻其声、如入其境。第三,创设音乐渲染情境。根据作文题材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如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我就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激发学生的情怀,使学生产生描写家乡景物的欲望。
2.点拨习作技巧,鼓励自主表达
所谓的技巧点拨,就是根据本次习作训练要求,对写作方法进行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会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启发学生广泛回忆生活,拓宽思路,精心选材等。(1)《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形式尽可能开放,让学生多些选择。作文的选择不能过严过细,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放宽。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例如写《扬子鳄》,学生有困难,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写喜爱的小动物。(2)教师的点拨切忌过细,只是粗略地引领,含蓄地暗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果子”。比如只指导详写某个自然段,略写的部分自己完成;或只指导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教给他们“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的首尾写法。重点段落放手让学生写,直至过渡到教师用少量时间指导,突破写作的难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想去写,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学生。(3)在指导中,尊重学生不同风格,提倡他们从不同角度展开构思;擅长心理描写的力求细腻,擅长用场面渲染的尽可能把场面写生动。
不过,教师要特别把握好“指导”的力度,切忌指导过细。指导过细易使学生的作文产生雷同现象,对教师的依赖感加重,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个性表达受到严重影响。教师尽量淡化作文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如实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表达,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心”。
3.实地“下水”示范,引领学生发展
有些作文如果对学生有些难度,就需要教师“下水”示范。经常和学生一起写作,亲自“下水”,自然知“水”之深浅。在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困惑、兴趣等,适时加以指点鼓励,会使指导更有效果,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例如在改写《村居》这首诗时,学生对于到底怎么改写有许多困难,笔者就写了一篇下水文——《二月天》,并和学生交流,学生深受启发,写出了许多佳作。正是在一“扶”一“放”中,学生的思维灵动飞扬,习作的过程充满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