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今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篇很特别的稿子,作者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二(7)班的孙冰。
如果你读过本刊今年1月号上刊登的《改变世界不必等我长大》的话,想必还记得这个女孩子。孙冰在10岁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江西一个村子里没有桥,那里的同学们上学放学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她被震撼了。为了给他们捐建一座桥,她不仅寄去了自己1300元的积蓄,还给各大企事业单位写信,寻求他们的资助。最后,她共筹到了近11万元捐款。桥,终于建起来了。
今年,孙冰又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西北。
8月12日,伴随着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外婆、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一家带着三大箱矿泉水、书籍、学习用品等礼物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
暑假前,爸爸妈妈问我有什么计划,他们想带我出国游玩,但是,我却想去另一个地方。在报纸上,我看到甘肃省会宁县新庄乡杨岔村条件艰苦,饱受缺水的煎熬,我就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去那里看看。
汽车一路颠簸在狭窄的盘山黄土路上,当“爬”上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峰时,我们的感觉就像坐飞机进入高空似的,有点耳鸣。此时,向车窗外望去,满眼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黄色的峭壁悬崖,令人胆战心惊,外婆连吃了好几粒护心丸。汽车卷起的漫漫黄土一路伴随着我们,六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住在大山沟底的杨岔村村支书王彦德的家。
王书记热情地从水窖里吊了一桶水,爬上两米多高的梯子,倒进固定在墙上的桶里,然后拧开水龙头,客气地招呼大家洗手。我们都不肯洗,我知道,这里的人视水如金,生活用水全靠雨水和雪水,而这里已经有四年没下雨了。在王书记的一再劝说下,我用细细的水流湿了湿手。好客的女主人请我们吃玉米棒子、手擀面,睡大炕。山沟沟里的夜晚静悄悄的,闪烁的星空和浩瀚的银河让我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
第二天,我们在南副乡长、王支书等乡村干部的陪同下,开始走村访户。
杨岔村坐落在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黄土高坡深处,分四个自然村,共有一千多人,人均年收入600元左右,政府每月给每户发一袋25公斤的面粉救助村民。村子里大部分人一辈子没洗过澡、没见过火车,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即便是如此的艰苦,杨岔村去年仍盖起了有6个小教室的小学,现有学生160多名。那天,我们先后见到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三十多个小同学。我们把带去的矿泉水、书籍和学习用品送给他们,大家还在一起开心地合了影。
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我终于见到了最让我们挂念的村上生活最艰苦、又住得最僻远的三年级学生张志雄。我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过他的故事。去年,雄雄的妈妈得病去世了,爸爸身体也一直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他一边上学,一边帮爸爸干农活、照顾弟弟,冬天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冰块,背回家融化了省着喝,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也许是环境压迫造成的自卑,他一直没抬头看我,也没和我说一句话。当我捧着文具盒和课外书送给他时,突然看到了他脚上那双尽是黄土的布鞋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露出一只黑黑的大脚趾。我情不自禁地拉起他的手,感觉到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非常粗糙,像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我的心里一阵剧烈的难受。雄雄,我会经常惦念你、帮助你的。
下午,我们来到了马孝良爷爷家,老两口正在窑洞里烧炉子。两位60多岁的老人家中至今没有水窖,平时连喝的水都得向邻居“借”,更不要说洗脸洗澡了。我们当场把带去的装有7000元钱的信封交给了王书记。几位村干部立即决定从中拿出500元给老人修建一个水窖,两位老人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你们浙江人真好!”“谢谢浙江人!”我看到马爷爷紧紧地握着五张百元钞票的手在轻轻地颤抖。王书记告诉我们,村里没建水窖的农户还比较多,他们决定把我们带来的这些钱都用来为村民建水窖,这样可以基本解决14户人家的饮水问题,“明年你们再来时,‘浙江水窖’一定建好了。”
临走的那天早上,女主人袁阿姨为我们每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王书记动情地说:“送鸡汤是村里接待最尊贵客人的礼节,我代表全村老百姓,感谢你们浙江人,感谢小孙冰一家。”
我们坐着王书记开的吉普车缓缓“爬”上盘山黄土路,村庄渐渐隐去,可是杨岔村小伙伴纯朴灿烂的笑脸、村民对水的渴望和老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在网上建一个博客,取名为“希望之水”,为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呼吁,让他们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帮助……
后来的事:
回到杭州后,孙冰很快建起了这个名叫“希望之水”的博客(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happysunnyheart),呼吁大家为杨岔村捐建100座水窖。在孙冰的感召下,杭州电视台特地远赴杨岔村采访,将那里的情况告诉更多的杭州市民。人们行动起来了。截至今年9月9日,已经募集到了修建57座水窖的钱。
而王彦德书记告诉我们,当地前不久刚刚下了一场雨,孙冰一家人捐建的14座水窖已经派上了用场,另外57座水窖也在修建中。
在今年杭州市几大媒体联合推出的“平民英雄”评选中,孙冰被推举为候选人。孙冰的外婆告诉我们,孙冰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吓了一大跳:“英雄?这只是我们自己家里人想给那里的人做一点事,没那么夸张吧……”
今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篇很特别的稿子,作者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二(7)班的孙冰。
如果你读过本刊今年1月号上刊登的《改变世界不必等我长大》的话,想必还记得这个女孩子。孙冰在10岁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江西一个村子里没有桥,那里的同学们上学放学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她被震撼了。为了给他们捐建一座桥,她不仅寄去了自己1300元的积蓄,还给各大企事业单位写信,寻求他们的资助。最后,她共筹到了近11万元捐款。桥,终于建起来了。
今年,孙冰又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西北。
8月12日,伴随着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外婆、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一家带着三大箱矿泉水、书籍、学习用品等礼物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
暑假前,爸爸妈妈问我有什么计划,他们想带我出国游玩,但是,我却想去另一个地方。在报纸上,我看到甘肃省会宁县新庄乡杨岔村条件艰苦,饱受缺水的煎熬,我就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去那里看看。
汽车一路颠簸在狭窄的盘山黄土路上,当“爬”上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峰时,我们的感觉就像坐飞机进入高空似的,有点耳鸣。此时,向车窗外望去,满眼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黄色的峭壁悬崖,令人胆战心惊,外婆连吃了好几粒护心丸。汽车卷起的漫漫黄土一路伴随着我们,六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住在大山沟底的杨岔村村支书王彦德的家。
王书记热情地从水窖里吊了一桶水,爬上两米多高的梯子,倒进固定在墙上的桶里,然后拧开水龙头,客气地招呼大家洗手。我们都不肯洗,我知道,这里的人视水如金,生活用水全靠雨水和雪水,而这里已经有四年没下雨了。在王书记的一再劝说下,我用细细的水流湿了湿手。好客的女主人请我们吃玉米棒子、手擀面,睡大炕。山沟沟里的夜晚静悄悄的,闪烁的星空和浩瀚的银河让我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
第二天,我们在南副乡长、王支书等乡村干部的陪同下,开始走村访户。
杨岔村坐落在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黄土高坡深处,分四个自然村,共有一千多人,人均年收入600元左右,政府每月给每户发一袋25公斤的面粉救助村民。村子里大部分人一辈子没洗过澡、没见过火车,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即便是如此的艰苦,杨岔村去年仍盖起了有6个小教室的小学,现有学生160多名。那天,我们先后见到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三十多个小同学。我们把带去的矿泉水、书籍和学习用品送给他们,大家还在一起开心地合了影。
在村支书的帮助下,我终于见到了最让我们挂念的村上生活最艰苦、又住得最僻远的三年级学生张志雄。我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过他的故事。去年,雄雄的妈妈得病去世了,爸爸身体也一直不好,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他一边上学,一边帮爸爸干农活、照顾弟弟,冬天还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冰块,背回家融化了省着喝,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也许是环境压迫造成的自卑,他一直没抬头看我,也没和我说一句话。当我捧着文具盒和课外书送给他时,突然看到了他脚上那双尽是黄土的布鞋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露出一只黑黑的大脚趾。我情不自禁地拉起他的手,感觉到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非常粗糙,像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我的心里一阵剧烈的难受。雄雄,我会经常惦念你、帮助你的。
下午,我们来到了马孝良爷爷家,老两口正在窑洞里烧炉子。两位60多岁的老人家中至今没有水窖,平时连喝的水都得向邻居“借”,更不要说洗脸洗澡了。我们当场把带去的装有7000元钱的信封交给了王书记。几位村干部立即决定从中拿出500元给老人修建一个水窖,两位老人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你们浙江人真好!”“谢谢浙江人!”我看到马爷爷紧紧地握着五张百元钞票的手在轻轻地颤抖。王书记告诉我们,村里没建水窖的农户还比较多,他们决定把我们带来的这些钱都用来为村民建水窖,这样可以基本解决14户人家的饮水问题,“明年你们再来时,‘浙江水窖’一定建好了。”
临走的那天早上,女主人袁阿姨为我们每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王书记动情地说:“送鸡汤是村里接待最尊贵客人的礼节,我代表全村老百姓,感谢你们浙江人,感谢小孙冰一家。”
我们坐着王书记开的吉普车缓缓“爬”上盘山黄土路,村庄渐渐隐去,可是杨岔村小伙伴纯朴灿烂的笑脸、村民对水的渴望和老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在网上建一个博客,取名为“希望之水”,为我的那些小伙伴们呼吁,让他们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帮助……
后来的事:
回到杭州后,孙冰很快建起了这个名叫“希望之水”的博客(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happysunnyheart),呼吁大家为杨岔村捐建100座水窖。在孙冰的感召下,杭州电视台特地远赴杨岔村采访,将那里的情况告诉更多的杭州市民。人们行动起来了。截至今年9月9日,已经募集到了修建57座水窖的钱。
而王彦德书记告诉我们,当地前不久刚刚下了一场雨,孙冰一家人捐建的14座水窖已经派上了用场,另外57座水窖也在修建中。
在今年杭州市几大媒体联合推出的“平民英雄”评选中,孙冰被推举为候选人。孙冰的外婆告诉我们,孙冰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吓了一大跳:“英雄?这只是我们自己家里人想给那里的人做一点事,没那么夸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