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语文教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言源自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学习是不真实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却存在唯教材、唯教师、唯教参的现象,使语文教学低效高负,学生没有能从“课文这个例子”,”得到“知识世界”的点化,关照并刷新自己的“生活世界”,找到语文能力和课程素养发展的“源头活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应倍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生活化,让教材更多地成为例子,搭建“知识”到“生活”、“符号”到“实践”的桥梁。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文字符号”和“实践运用”的对应点
有时候,教材的内容中就有特定的“点”,能够让学生从这个点得到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表达的含义,构建的方法及这样表达的趣味,并依照这样的例子学会表达,运用实践,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删改。
1. 找到符号与实践的对应点
在《鸟语》一文中,教者发现作者与布谷的一段对话就
是极好的衔接点,于是从教材中找出对话:“布谷布谷,耕田织布;布谷布谷,勤劳刻苦。 ”让学生读一读,感知对话内容;再让学生尝试用“布谷布谷”(\-\-)的旋律来读“耕田织布”、“勤劳刻苦”,在声音的模仿中体验语言的旋律;接着让学生讨论这组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联系?得出“押韵”这样的语言特点。昀后再次诵读这段对话。
句段经过这样的突出教学后,学生便能通过读、仿、思、再读,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对仗的语言形式,体验语言的音律美,让学生很好地习得了语言符号的含义,为语言运用提供帮助。
2. 设计从符号到实践的训练步骤
在教学中,找到对应点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从符号的习得指导实践的运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训练的帮助,组织训练的方式,促进训练的达成。
还以上文为例,学生诵读“布谷布谷,耕田织布;布谷布谷,勤劳刻苦”这部分后,老师询问:像“谷、苦”中韵母为 “u”的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吗?学生说:有书、读、步、图等(辅助板书)。老师再设语境:假如我来到山谷,与布谷交流,你猜布谷鸟会同我说什么呢?“布谷布谷……”学生们先是揣摩犹豫,没有人举手。老师提示:借助黑板上押韵的字思考,再想想我是一名老师,你觉得布谷会说什么呢?学生想
着老师的身份,念着“书、读”这样的字,于是纷纷仿造:
布谷布谷,好好教书。布谷布谷,努力教书;布谷布谷,
喜欢教书。学生在模仿中与老师分角色对话,交流中体验到
鸟与人的亲近。老师再提示语境:如果你来到布谷鸟面前,
它又会同你说什么?“布谷布谷,勤劳刻苦”“布谷布谷,好
好跑步”“布谷布谷,认真画图”,学生在押韵的旋律中,造出
的句子都是“催人奋进”的内涵,都有四字对仗的结构,都
体验了歌唱般对话的趣味。再来读“能跟鸟儿谈谈心……
也是很快意的。 ”“与鸟儿交谈,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
翩飞翔的鸟儿”这些句子时,因为刚刚经过充分的、无拘无
束地一问一答,那真实的快乐还在心中;也便能更生动地体
会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如此,课文这部分的教学难
点、重点迎刃而解。
二、在教学情境中创造文字符号与实践运用的对应点
有时候,从语言符号到语言实践并没有直接可以仿造的句式和段落,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塑造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创造对应点,让学生学习实践。
1. 用书本语言直接塑造情境
在“喜鹊报喜”部分,老师围绕“乡里人都很喜欢它”这句展开诵读指导。听喜鹊的声音,看喜鹊图画,出示句子: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学生在上文仿句练习后来读这句话,自然极易体会到词句背后的含义、韵律,对喜鹊平添几分亲切。而且,在简单的唱诵中,学生心里也便能感受“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的憧憬。这为下面的语言实践奠定了第一步基础。
2. 对应书本语言用更丰富的画面、文字塑造情境
经过对浅显语句的初步诵读后,学生对喜鹊是“报喜之鸟”有了初步感受,但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的原因还不够具体,也没有生发更丰富的生活联想。老师需要
对应这样的书本语言补充材料,塑造出喜鹊更丰富、更鲜活的形象。老师补充:“喜鹊”作为离人昀近、叫人喜爱的鸟,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传说和文化表达中。这是剪纸—喜鹊登枝,乡里人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着它;这是“喜鹊登梅”,它成为中国画中极其常见的题材;这是以“喜鹊”命名的网站,人们期待借鹊桥的古老寓意结成知心的朋友;“喜鹊”的形象还被用在现代的纸质贺卡、电子贺卡中,表达人们一份美好的祝愿;在诗歌、对联、民间传说中人们更是给了它无限的寄托。老师在精心组织的文字诉说中,还配有相应的画面,学生对喜鹊越发地亲近起来,也更加明白了“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的内涵。
3. 让学生用心中的体验凝聚情
情动而辞发,当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积淀起对鸟儿无限的亲近时,就应该让他们顺畅地抒发、表达。
老师出示:喜鹊,你是________。(报喜之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喳喳喳喳,喜事到家。)
你的叫声,总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让人倍感亲切等)人们把你带进了他们的生活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画进画里,贴在窗上,制作在他们的贺卡上,写进《鹊桥仙》的诗歌里,编进《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里等等。)学生自然地将课文中的文字和接触到的历史、民俗、生活文化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积累,表达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喜鹊深切的喜爱。
4. 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再实践
昀后再出示各不相同的鸟儿的形态,有的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有的独自一人昂首鸣唱,有的是和父母交流,有的是和伙伴翱翔,让学生以“知音”自居,猜测鸟语,编织故事。
学生此刻表达已经有了基础,自然不畏惧,敢想象,勇表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方式。
这样的语文教学将语言的感悟运用作为圆心,将学生的乐学、善学作为半径,画出了语文课堂完美的圆,让学生从符号—实践—符号,相互观照,体验运用,体现出语文的真正内涵。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文字符号”和“实践运用”的对应点
有时候,教材的内容中就有特定的“点”,能够让学生从这个点得到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表达的含义,构建的方法及这样表达的趣味,并依照这样的例子学会表达,运用实践,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删改。
1. 找到符号与实践的对应点
在《鸟语》一文中,教者发现作者与布谷的一段对话就
是极好的衔接点,于是从教材中找出对话:“布谷布谷,耕田织布;布谷布谷,勤劳刻苦。 ”让学生读一读,感知对话内容;再让学生尝试用“布谷布谷”(\-\-)的旋律来读“耕田织布”、“勤劳刻苦”,在声音的模仿中体验语言的旋律;接着让学生讨论这组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联系?得出“押韵”这样的语言特点。昀后再次诵读这段对话。
句段经过这样的突出教学后,学生便能通过读、仿、思、再读,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对仗的语言形式,体验语言的音律美,让学生很好地习得了语言符号的含义,为语言运用提供帮助。
2. 设计从符号到实践的训练步骤
在教学中,找到对应点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从符号的习得指导实践的运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训练的帮助,组织训练的方式,促进训练的达成。
还以上文为例,学生诵读“布谷布谷,耕田织布;布谷布谷,勤劳刻苦”这部分后,老师询问:像“谷、苦”中韵母为 “u”的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吗?学生说:有书、读、步、图等(辅助板书)。老师再设语境:假如我来到山谷,与布谷交流,你猜布谷鸟会同我说什么呢?“布谷布谷……”学生们先是揣摩犹豫,没有人举手。老师提示:借助黑板上押韵的字思考,再想想我是一名老师,你觉得布谷会说什么呢?学生想
着老师的身份,念着“书、读”这样的字,于是纷纷仿造:
布谷布谷,好好教书。布谷布谷,努力教书;布谷布谷,
喜欢教书。学生在模仿中与老师分角色对话,交流中体验到
鸟与人的亲近。老师再提示语境:如果你来到布谷鸟面前,
它又会同你说什么?“布谷布谷,勤劳刻苦”“布谷布谷,好
好跑步”“布谷布谷,认真画图”,学生在押韵的旋律中,造出
的句子都是“催人奋进”的内涵,都有四字对仗的结构,都
体验了歌唱般对话的趣味。再来读“能跟鸟儿谈谈心……
也是很快意的。 ”“与鸟儿交谈,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
翩飞翔的鸟儿”这些句子时,因为刚刚经过充分的、无拘无
束地一问一答,那真实的快乐还在心中;也便能更生动地体
会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如此,课文这部分的教学难
点、重点迎刃而解。
二、在教学情境中创造文字符号与实践运用的对应点
有时候,从语言符号到语言实践并没有直接可以仿造的句式和段落,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塑造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创造对应点,让学生学习实践。
1. 用书本语言直接塑造情境
在“喜鹊报喜”部分,老师围绕“乡里人都很喜欢它”这句展开诵读指导。听喜鹊的声音,看喜鹊图画,出示句子: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学生在上文仿句练习后来读这句话,自然极易体会到词句背后的含义、韵律,对喜鹊平添几分亲切。而且,在简单的唱诵中,学生心里也便能感受“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的憧憬。这为下面的语言实践奠定了第一步基础。
2. 对应书本语言用更丰富的画面、文字塑造情境
经过对浅显语句的初步诵读后,学生对喜鹊是“报喜之鸟”有了初步感受,但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的原因还不够具体,也没有生发更丰富的生活联想。老师需要
对应这样的书本语言补充材料,塑造出喜鹊更丰富、更鲜活的形象。老师补充:“喜鹊”作为离人昀近、叫人喜爱的鸟,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传说和文化表达中。这是剪纸—喜鹊登枝,乡里人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着它;这是“喜鹊登梅”,它成为中国画中极其常见的题材;这是以“喜鹊”命名的网站,人们期待借鹊桥的古老寓意结成知心的朋友;“喜鹊”的形象还被用在现代的纸质贺卡、电子贺卡中,表达人们一份美好的祝愿;在诗歌、对联、民间传说中人们更是给了它无限的寄托。老师在精心组织的文字诉说中,还配有相应的画面,学生对喜鹊越发地亲近起来,也更加明白了“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的内涵。
3. 让学生用心中的体验凝聚情
情动而辞发,当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积淀起对鸟儿无限的亲近时,就应该让他们顺畅地抒发、表达。
老师出示:喜鹊,你是________。(报喜之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喳喳喳喳,喜事到家。)
你的叫声,总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让人倍感亲切等)人们把你带进了他们的生活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画进画里,贴在窗上,制作在他们的贺卡上,写进《鹊桥仙》的诗歌里,编进《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里等等。)学生自然地将课文中的文字和接触到的历史、民俗、生活文化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积累,表达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喜鹊深切的喜爱。
4. 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再实践
昀后再出示各不相同的鸟儿的形态,有的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有的独自一人昂首鸣唱,有的是和父母交流,有的是和伙伴翱翔,让学生以“知音”自居,猜测鸟语,编织故事。
学生此刻表达已经有了基础,自然不畏惧,敢想象,勇表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方式。
这样的语文教学将语言的感悟运用作为圆心,将学生的乐学、善学作为半径,画出了语文课堂完美的圆,让学生从符号—实践—符号,相互观照,体验运用,体现出语文的真正内涵。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