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出发,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详細的探讨,希望与同行一起切磋。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才能生产出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己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施工图纸审查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质量监督监理制度、质量保修索赔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人意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使用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工程质量下降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抑制。工程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影响投资效果、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地面、墙面空鼓开裂,门“窗开启不灵、关闭不严,屋面和管道渗漏,电气、避雷装置存在有不安全隐患,消防设施不符合防火规定等质量通病,在一些地区仍没有得到很好治理。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合同规定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
1、事前、事中、事后控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3、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以上事前控制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设计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
(3)事后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一般有以下内容:(1)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如发现问题则要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返工,绝对不可以疏忽; (2)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如有缺损则要重新检测或整理,直到补齐为止;(3)审核提交的竣工图,如与原设计的施工图不符(有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图者除外)必须说明原因,否则需按照施工图返工; (4)对于工业建筑还要组织联动试车,直至其功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止; (5)整理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及报告,按照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三、对4M1E的控制
1、人的控制
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一是规范项目法人行为;二是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和“顾客观”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
2、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此外尚应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3、材料、构配件的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合理可靠还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5、施工环境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结论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变革”和“创新”是这一世纪企业经营的主题。质量管理走过了百年历程,质量的概念也由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多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我们应根据形式的发展,把握我国建筑业的新动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伟俊.浅谈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珠江现代建设,2005.6, P18-19
【2】林奕群.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9, P106-109
【3】张矩,曹雅娟,李伯生.浅谈如何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基建优化,1998专刊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才能生产出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己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施工图纸审查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质量监督监理制度、质量保修索赔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但是,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水平不尽人意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使用功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市场经过治理整顿,目前工程质量下降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抑制。工程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影响投资效果、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地面、墙面空鼓开裂,门“窗开启不灵、关闭不严,屋面和管道渗漏,电气、避雷装置存在有不安全隐患,消防设施不符合防火规定等质量通病,在一些地区仍没有得到很好治理。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合同规定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
1、事前、事中、事后控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3、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以上事前控制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设计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
(3)事后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一般有以下内容:(1)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如发现问题则要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返工,绝对不可以疏忽; (2)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如有缺损则要重新检测或整理,直到补齐为止;(3)审核提交的竣工图,如与原设计的施工图不符(有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图者除外)必须说明原因,否则需按照施工图返工; (4)对于工业建筑还要组织联动试车,直至其功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止; (5)整理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及报告,按照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三、对4M1E的控制
1、人的控制
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一是规范项目法人行为;二是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和“顾客观”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
2、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此外尚应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模板、脚手架,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3、材料、构配件的控制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合理可靠还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定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5、施工环境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结论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变革”和“创新”是这一世纪企业经营的主题。质量管理走过了百年历程,质量的概念也由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多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更加丰富,我们应根据形式的发展,把握我国建筑业的新动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伟俊.浅谈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珠江现代建设,2005.6, P18-19
【2】林奕群.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9, P106-109
【3】张矩,曹雅娟,李伯生.浅谈如何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基建优化,1998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