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思维固定,不能很好地启迪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创新意识的特征,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学生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措施需要有系统化、科学化、客观化的培养原则来进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应该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贯彻数学教育理念,并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措施。同时,创新意识培养原则也要建立在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学校软硬件条件、创新意识培养规律等条件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第一,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具有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化教育变革时,需要因地制宜展开教学措施和指导,顺从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对于有趣、创新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感,教师可以在把握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化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四年级学生对赞美、鼓励比较憧憬,因此教师在创新教育时应该使用鼓励式教育、赞美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符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律和特点。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符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律和特点。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加强,所面对的计算难度与数量有所上升。同时,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会深入学习关于各种图形的知识,如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训练。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将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有机结合的路径,在数学学习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中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第三,符合课堂的教学环境。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在形象思维上发展得更为成熟一些,对于直接的感官刺激比较敏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环境,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对小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认知和理解数学知识。除了多媒体环境,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和结合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等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学中应该具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自我探究,激发学习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基于上述创新意识培养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将结合具体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需要搭建符合数学学习内容的情境,通过小组谈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辅助,并有机结合教师环境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情境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运用在应用题型的解决中,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发生场景。例如,在应用题“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紅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商店的场景,摆放上述的各种商品,并利用纸张制作出各种币值的纸币,让学生能够在购买的交易行为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境教学中,能够使用生动、形象的创新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激发了学生创新行为的产生。
2.利用小组探究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个体教学和群体教学之间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将群体探究融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四年级学生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中为他们创造宽松、自主的群体学习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相互交流之中增进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三角形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导入,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形状、特点以及作用。在具体展开中,教师需要布置有关三角形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让小组通过手工制作、测量、相互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三角形的初级知识,让学生能够激发对三角形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后续的三角形计算和应用内容做铺垫。在小组讨论的自由形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其学习创新意识。
3.利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养成及时总结与巩固的习惯。在传统的总结方式中,教师往往通过知识点复习以及习题演练的形式展开总结与复习,实际上这种总结的效果不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每个单元进行总结、对每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例如,在《平行与垂直》的训练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利用图形、图画、数字、文字等多样化的形式和色彩表现,将有关平行与垂直的定义、内容、特征、应用等内容串联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示范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总结中,提升自身在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对于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基础,相关教育者应该注重在小学数学阶段的创新启蒙。小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把握学生发展特征、数学教学规律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的原则上,创新数学教育路径,利用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思维导图等多种数学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参看文献:
[1]刘文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64.
[2]唐胤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2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学生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措施需要有系统化、科学化、客观化的培养原则来进行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应该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贯彻数学教育理念,并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措施。同时,创新意识培养原则也要建立在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学校软硬件条件、创新意识培养规律等条件上。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第一,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具有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化教育变革时,需要因地制宜展开教学措施和指导,顺从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对于有趣、创新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感,教师可以在把握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化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四年级学生对赞美、鼓励比较憧憬,因此教师在创新教育时应该使用鼓励式教育、赞美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符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律和特点。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符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规律和特点。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加强,所面对的计算难度与数量有所上升。同时,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会深入学习关于各种图形的知识,如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训练。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将数学教学与创新意识有机结合的路径,在数学学习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中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第三,符合课堂的教学环境。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其自身在形象思维上发展得更为成熟一些,对于直接的感官刺激比较敏感。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环境,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对小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认知和理解数学知识。除了多媒体环境,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和结合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等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学中应该具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自我探究,激发学习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基于上述创新意识培养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将结合具体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需要搭建符合数学学习内容的情境,通过小组谈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辅助,并有机结合教师环境中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情境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运用在应用题型的解决中,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发生场景。例如,在应用题“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紅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商店的场景,摆放上述的各种商品,并利用纸张制作出各种币值的纸币,让学生能够在购买的交易行为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境教学中,能够使用生动、形象的创新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激发了学生创新行为的产生。
2.利用小组探究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个体教学和群体教学之间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将群体探究融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四年级学生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中为他们创造宽松、自主的群体学习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相互交流之中增进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三角形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导入,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形状、特点以及作用。在具体展开中,教师需要布置有关三角形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让小组通过手工制作、测量、相互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三角形的初级知识,让学生能够激发对三角形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后续的三角形计算和应用内容做铺垫。在小组讨论的自由形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其学习创新意识。
3.利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养成及时总结与巩固的习惯。在传统的总结方式中,教师往往通过知识点复习以及习题演练的形式展开总结与复习,实际上这种总结的效果不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创新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每个单元进行总结、对每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例如,在《平行与垂直》的训练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利用图形、图画、数字、文字等多样化的形式和色彩表现,将有关平行与垂直的定义、内容、特征、应用等内容串联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示范和引导,并且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总结中,提升自身在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对于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基础,相关教育者应该注重在小学数学阶段的创新启蒙。小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把握学生发展特征、数学教学规律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的原则上,创新数学教育路径,利用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思维导图等多种数学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发展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参看文献:
[1]刘文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64.
[2]唐胤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