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水手》作者莫迪洛辞世 他的作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水手的原型法兰克·佛格,是吉勒摩·莫迪洛老家伊利诺伊州切斯特小镇里的一位老街坊,法兰克·佛格跟大力水手一样,都是独眼,也爱拍烟斗,还爱打拳击。
  《大力水手》曾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日前,其漫画作者、著名国际漫画家吉勒摩·莫迪洛在西班牙马略卡岛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童年时代的他整天画画
  吉勒摩·莫迪洛1932年8月4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曾在秘鲁、美国和西班牙生活和工作,之后定居法国南部。
  吉勒摩·莫迪洛从小就十分热爱画画,正如他自己所说:“从三、四岁起就那么整天地画,童年时代我把时间分为上学、踢足球、绘画三部分。我画画的欲望从不衰竭,这种欲望与日俱增,简直是一种病态”。12岁时,莫迪洛开始画漫画,15岁时他就能靠画来挣钱,18岁时他已为4本儿童读物画过插图,同时并为特技电影绘制图片。23岁时,莫迪洛迁居秘鲁,成为利玛一家广告公司的一员,在这以后的5年中他创作了许多儿童读物及幽默画片。1960年莫迪洛前往美国纽约,为派拉蒙电影公司的特技电影设计造型,并与别人一道绘制动画片《大力水手》,后来他离开了那儿,开始在幽默明信片面室工作,他在那儿又干了2年。
  1963年9月19日,莫迪洛终于冒着瓢泼大雨抵达向往已久的巴黎,他一句法語也不懂,一个人也不认识,但他还是带着他准备去英格兰展出的幽默明信片找到专门出版这类画片的米克麦克斯出版社,编辑们看了他的作品后十分欣赏,立即聘用了他。从他抵达巴黎算起总共不到24小时,他就以自己的艺术在巴黎找到了立足之地。1970年,莫迪洛的漫画创作进入了全盛期,此时他的作品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报纸及杂志上发表,他的第—部漫画册《海盗船》也在该年完成。
  “矮东瓜”是他的漫画风格
  半生创作,莫迪洛画了1500幅作品,平均一周一幅。莫迪洛笔下的男人和女人,只有鼻子和眼睛,他不给他们画嘴巴。
  至1970年,莫迪洛的漫画创作进入了全盛期,此时他的作品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报纸及杂志上发表,他的第一部漫画册《海盗船》也在这年完成,并且这年在意大利波伦亚获得漫画评论奖。1972年年他创作的第一本漫画月历在慕尼黑问世,这年他又在南斯拉夫举行的国际幽默漫画家大会上获银质奖。1975年,他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又举行个展……由于莫迪洛世界性的辉煌成就,他获得了国际幽默画家银质奖。
  莫迪洛的漫画充满了天乌行空的童稚幽默,加上鲜丽的色彩运用,构筑出一个纯净的梦幻世界。大师说他没有什么野心报负,开始画漫画的时候为了挣钱过活,但也渐渐发觉这大抵是他做得比较不赖的唯一的工作。一个漫画家的脑袋就像部计算机,能量来自生活,生活中种种人事都是创作灵感求源:烧菜,绘画,写作,建筑,音乐,散步,沉思……还有好看的漫画。从造型方面来看,他的漫画几乎都是以大鼻子矮东瓜的形象为主角,即使配角乃至各种动物也是如此,显然,这是从卡通中脱胎换骨出来的造型,是他长年绘制动画片的结果。这种矮东瓜的形象是莫迪洛漫画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了莫迪洛漫画的鲜明标志。
  漫画原型都是他家乡的街坊
  提到《大力水手》,想必好多老漫友心中都会浮现出那个独眼、爱吃菠菜、叼着烟斗的水手波派。其实波派在三次元现实生活中,是有人物原型的。波派的人物原型就是吉勒莫·莫迪洛的家乡一位街坊。吉勒莫·莫迪洛家乡的这位街坊叫法兰克·佛格。
  《大力水手》的原型法兰克·佛格,是吉勒摩·莫迪洛老家伊利诺伊州切斯特小镇里的一位老街坊,法兰克·佛格跟《大力水手》一样,都爱抽烟斗,还爱打拳击。小时候的吉勒摩·莫迪洛和很多同龄小伙伴都特别怕法兰克·佛格。
  法兰克·佛格虽然和湿画中的波派一样,都是个镇子中的小人物,而且打拳击时也和大力水手波派一样经常赢,不过,与《大力水手》漫画中不同的是,法兰克·佛格没有漫画中波派那样的“精气神”,因为现实中并没有《大力水手》中的大反派布鲁托让波派来达到。所以法兰克·佛格闲暇时,就只是坐在他家门口抽烟斗和发呆。除了《大力水手》的原型是出自吉勒摩·莫迪洛老家伊利诺伊州斯特小镇,《大力水手》的女朋友奥利弗,同样也生活中吉勒摩·莫迪洛老家伊利诺伊州切斯特小镇上,奥利弗是一个名叫多拉·巴斯科尔的女子。多拉·巴斯科尔在切斯特小镇上经营着一家杂货铺,少走走动,不常走出店门,吉勒摩·莫迪洛和很多同龄小伙伴们,也比较“畏惧”多拉·巴斯科尔这位杂货铺老板。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大力水手》中那个总在礼貌中藏着一个汉堡包,爱吃汉堡的小胖子,也是三次元现实世界中切斯特小镇上的居民。他在现实中的原型叫威廉·舒赫特。威廉·舒赫特在切斯特小镇中经营着一家剧院。威廉·舒赫特在现实中也特别喜欢吃汉堡,吉勒摩·莫迪洛正是被威廉·舒赫特雇佣,所以才能够有收入去学漫画。《大力水手》中虽然有很多现实中生活在切斯特小镇里的人物原型,但因为吉勒摩·莫迪洛1920年搬离出小镇后,就再也没能回去过。
其他文献
當年,父亲仅靠微薄的工资养活我们兄弟三个和大姐、母亲等人,日子过得极为艰辛。好不容易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父母一一将我们拉扯人,后来我们又都走上工作岗位,并都先后结婚生子。父母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年龄却越来越大,思念儿女盼望一大家人团聚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每逢佳节,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所有的儿女都能回到自己的身边。终于有这么一年父母的宿愿实现了,全家老少十几口团聚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家孩子
期刊
刘文西先生的人生谢幕,其实是开启了人们更深刻认识他的另一帧大幕。黄土地上的一头拓荒牛,在劳累一生之后,终于安卧下来,开始反嚼生活。而每一位熟悉他的人,都将长长久久参与其中,无论是思念还是追忆,还是欣赏他生命的结晶:画作,都将是魅力无比,回味无穷。这是只有忠于人民的人艺术家才会享有的待遇殊荣……  守正培德的一个人  刘文西是浙江人,毕业于浙江美院,堪称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文艺家。在画家八十六年的生命
期刊
我的入党介绍人商波,曾和我在单位工会并肩工作多年,她在思想、工作上帮助我、鼓励我。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我的入党介绍人,并于三年前搬到我居住的樓宇,和我成了邻居。如今已91岁高龄的她身体硬朗,成为我们楼宇的最高龄老人。
期刊
说起撒切尔夫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吗?她在成为英国首相之前,曾是一名化学家。更为有趣的是,她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甜筒冰激凌!  关于撒切尔与冰激凌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说法:一是,她曾参与一个让冰淇淋变软的方法,从而研制出了甜筒冰激凌;一是,她参与发明了一种软化剂,而该软化剂后来被应用在了甜筒冰激凌上。无论是哪种情况,反正如果没有撒切尔夫人,我们就无法在夏天享受这种诱人的美味了!  其实
期刊
宋教仁,字钝初,1882年出生,湖南常德人。他是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之一,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自幼读书刻苦,又天资聪颖,十五六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  宋教仁的妻子姓方,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许根本就没有名字,可能是因为她做什么都很麻利,人们都叫她“方快姐”。方氏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农家,不仅不识字,长得也很一般,年龄比宋教仁还大三歲。  宋、方两家订的一门娃娃亲。1898
期刊
考古的乐趣在于新的发现,你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枯燥而单调的操作,但一旦有了重大发现或出现稀奇古怪的东西,你就会忽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  “7月6日世界遗产大会宣布那天,我在良渚博物院庆祝现场的办公室里看遗产大会实况,当大会主席落槌的那一刹那,我从椅子上蹦起来,高喊了一声,‘成功了!’当时心里非常激动,我感觉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和艰辛,终于有了崇高的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年55岁的良渚文化研究
期刊
100多年前,德国有一个年轻的富豪,他的名字叫沃尔夫斯凯尔。沃尔夫斯凯尔的业余爱好也非常“高大上”——喜欢钻研物理和数学。  后来,沃尔夫斯凯尔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就大胆向人家表白了,结果,被发了“好人卡”。他从小生活得一帆风顺,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打击?他顿时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所以决定自杀。德国人的作风非常严谨,就连自杀也要安排得妥妥当当。沃尔夫斯凯尔决定在某天的午夜钟声响起时,一枪崩了自己。不过,
期刊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地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你去公园漫步之余,还可以赏花。在奥森赏花,春夏秋三个季节部可以不重样。盛夏避暑、赏花洗肺,所谓的佛系養身旅游,大概就是这样子吧。在靠近奥森公园北园西门的湿地就有种植的大量荷花。荷叶田田,荷花正在绽放自己的美丽,这景致让人倍感舒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当看见那些隐蔽在翠绿荷叶间的粉色花苞,让人向往的同时又多了一丝敬畏。奥森的荷花,不是一汪
期刊
吴京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身上的许多块肌肉我都练过,就是没有练过嘴皮子。”这当然是他的自嘲。事实上,他的口才十分了得。  曾经有个记者问他:“BBC说《战狼Ⅱ》是在宣扬民族主义,您怎么看?”  吴京答:“每一个国家都会通过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的电影宣传爱国主义,何错之有?你可以對我的作品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你要抨击我爱国,我不管你是谁,我就是不同意。Iam Chinese!还有些人说为什么你
期刊
45年前拍摄的一部儿童影片《闪闪的红星》,犹如一泓清泉,影响了几代人。近日,记者随电影研究专家刘澍等人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拜访了当年拍摄《闪闪的红星》的几位著名演员:刘江、师伟、赵汝平、祝新运、刘继忠,以及著名导演韦廉,听他们聊当年拍摄的故事,以及拍摄后的人生故事。  韦廉:影片拍摄曾历经磨难  走进著名导演韦廉的家,一进门就被摆在客厅一角的各种奖杯惊住了。1983年他初次独立执导影片《道是无情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