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可以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和监督,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避免和防止会计处理中发生的差错及营
私舞弊行为。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在我国,有些企业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其发展。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会计控制制度,会计的作用仅限于记帐算帐上以及如何少交税。在“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者体会到没有内部会计制度对自己更有利,因此,该类企业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当务之急。同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也是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弊端。
(二)企业内部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毫无概念。
(三)企业制度执行不规范。没有制度必将引起投资者、监管者的关注,相关各方会督促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而有制度不执行的欺骗性更大,更易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再好的内控制度不执行,也只能是形式主义。
(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现阶段,大多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加上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致管理者滥用职权。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一) 受运行成本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视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考虑控制成本因素,不能为了追求控制的严密性而不顾控制的成本。一般来讲,内部会计控制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
(二)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控可能因执行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如:如果出纳与会计共同作舞弊、财产保管人员与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那么,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受人为错误的限制。既使是设计完整的内控,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四)内控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如果相关控制岗位的人员越权行使职能,或管理当局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设定的权限,就很容易导致许多重大舞弊行为的发生和会计信息失真,有可能出现挪用、转移、隐瞒单位资产,有关文件资料、数据的丢失或失密,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
(五)受制度滞后的限制。内控一般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原有的控制可能会不适用,失去控制力。还有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三、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二)授权批准控制。明确规定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三)、会计系统控制。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四)预算控制。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五)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帐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主要包括接近控制和定期盘点控制等。
(六)风险控制。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七)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八)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私舞弊行为。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在我国,有些企业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其发展。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会计控制制度,会计的作用仅限于记帐算帐上以及如何少交税。在“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者体会到没有内部会计制度对自己更有利,因此,该类企业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当务之急。同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也是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弊端。
(二)企业内部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毫无概念。
(三)企业制度执行不规范。没有制度必将引起投资者、监管者的关注,相关各方会督促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而有制度不执行的欺骗性更大,更易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再好的内控制度不执行,也只能是形式主义。
(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监督制约,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现阶段,大多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加上所有者缺位,导致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致管理者滥用职权。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一) 受运行成本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视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考虑控制成本因素,不能为了追求控制的严密性而不顾控制的成本。一般来讲,内部会计控制成本不能超过风险或错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否则,再好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也将失去其降低成本的意义。
(二)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控可能因执行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如:如果出纳与会计共同作舞弊、财产保管人员与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那么,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受人为错误的限制。既使是设计完整的内控,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四)内控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如果相关控制岗位的人员越权行使职能,或管理当局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设定的权限,就很容易导致许多重大舞弊行为的发生和会计信息失真,有可能出现挪用、转移、隐瞒单位资产,有关文件资料、数据的丢失或失密,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
(五)受制度滞后的限制。内控一般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原有的控制可能会不适用,失去控制力。还有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三、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二)授权批准控制。明确规定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三)、会计系统控制。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四)预算控制。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五)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帐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主要包括接近控制和定期盘点控制等。
(六)风险控制。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七)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八)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