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自然法则与育儿智慧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时有序,万物有灵。吃也有自然的法则。一花一草、一蔬一果,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食物作用,配合节气、地域环境与宝宝个体差异,让宝宝既享受美味,又强健体魄,这便是自然的饮食哲学和育儿智慧。
  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个组织的构成物质,都是由食物转化而来,因此,吃的自然法则,包括选择自然应季的食物,崇尚自然的食物制作方式,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然成长,体会食物与土地的连接
  泥土中自然生长出来鲜嫩脆绿的黄瓜、娇艳的红椒、白玉般多汁脆嫩的萝卜、胖胖的大南瓜……时下,有很多崇尚自然的人会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植一些自然生长食物,然后享受自然生长食物的原汁原味。都市人的这一乐趣其实道出了一个事实——我们吃的食物已经离开泥土太遥远了。因此,让我们重新来看待一下吃是什么——它不再只是摄取身体所需的养分的过程,更是在体验一种与土地、与自然的接触。和孩子一起用双手将食物从田间抱入厨房,能够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契合;选择新鲜自然的食物,吃下的是与土地重新建立的一种连接。
  如果你承认自然生长的食物,有着更饱满和真实的营养,那么也许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的自然成长,不贸然使用各种“催熟剂”和“杀虫剂”。
  自然制作,更正我们对食物的需求方向
  现代工业对食物制作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加工的深入和细分,现在的很多食物已不再是自然加工,有的加工方式甚至已经失去了食物原来丰富的营养。比如盐,原来多是灰色的杂质海盐,蕴藏了海洋丰富的矿物质和绵绵生机,而现在的精盐洁白、纯净,却只是氯化钠。有些加工方式分类更细致,但原来一种食物的营养,现在需要好几种才能凑全。有的是在加工过程中因为添加剂而改变了口感和外观。这使我们看似和上一代一样每天仍旧吃饭、吃菜、吃肉、吃水果,但实际上,食物已经有了极大的质变。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创造出来的。明白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从自己和孩子开始,学会接受和享受食物本来的味道,更正对食物的需求方向。
  顺应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营养秘诀
  记忆里,我的母亲会自己做酸奶,会自己发白生生的豆芽。春天,她会领着我们姐弟几个去挖野菜回家吃;端午的清晨,她会蹚着露珠摘来艾草,晒干了给我们洗澡;8月,她会用新鲜的桂花做桂花酱,放在难以下咽的粗粮里;冬天,她会把红薯扔进火炉里烤得香喷喷、软乎乎的……虽然母亲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食疗或西方的营养学,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吃,各种食物怎么搭配,宝宝生病了怎么调养,母亲都是淡定从容、游刃有余的。这是她向大自然学来的养育智慧,给我们的不仅是营养,更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的饮食态度。
  现在的我,也会在夏天给宝宝做酸梅汤;零食盒里基本是干枣、苹果、核桃、小乳酪条等天然的食物;按照四季的规律和特点,调节家人的饮食,也已变成我的潜意识。
  二十四节气,中国式饮食调理
  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划分得十分巧妙,准确地反映着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根据节气的变化,有不少和吃有关的俗语,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贴秋膘”等。这既是吃的情趣,又是养生的智慧,也反映了节气对于季节划分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把中国人从节气中总结出的智慧和吃的法则,运用到调理孩子的饮食上。比如夏至的时候,自己用乌梅、山楂、甘草、桂花给宝宝煮上一锅消暑祛烦的酸梅汤;在霜降前后,经常炖些滋阴清热的银耳红枣羹,做些甘蔗萝卜饮;小寒、大寒时节,驱寒润肠的萝卜羊肉汤、北沙参炖鸡又可以摆上餐桌了……
  我始终认为,养育方式和教育一样,要考虑到文化、地域、环境的因素。也许中国孩子的身体状态,以及他世世代代生长的土地,更适合用中国式的二十四节气式饮食调理法,更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也应该是自然养育的一部分。
  回归简单、自然的饮食方式,能唤醒我们的味蕾,吃出自然的味道;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饮食态度和观念,孩子就会回馈我们什么样的笑容与健康。顺应中国孩子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也会发现,当好父母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是连接师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纽带,师生思维尽可能地同步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标志,但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仅凭知识的积累而增长起来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将思维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建立思维训练型课堂结构,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思维发展是极其复杂的现象,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遗传与生理条
期刊
摘要:新课改以后,虽然学习的课程都简单化了,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高中物理,可能是很多人的噩梦.而生活化教学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物理,感到物理知识难以理解,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
摘要:科学方法是人认识与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科学方法将知识作为条件,以心智为技能因素.将科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敏捷、开阔,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本文分析构建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方法教学  科学探究是学生充分利用知识储备与教材,借助教师的指导,自主发现、调查问题,交流与操作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近年来,科学探究
众所周知,数学的逻辑性思维较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相关的数学教育研究者,为了研究出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的教学模式,把共生理论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从而形成了共生式教学模式.  一、共生式教学的概念  “共生”的原本意思是指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以一种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生存.在课堂教学中,共生理论无处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
期刊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并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物理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在物理问题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探究和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行为,更是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对于初中生来说,游戏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和思考呢?  一、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对身边新鲜的事物保持了高度的好奇心,对于游戏更是如此.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
期刊
高中物理会考是取得高中毕业证的重要依据.高中物理会考时间一般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文科生的考试范围为必修1、必修2和选修1-1共计3本教材,涉及110个考点.对于文科生而言,物理课时较少,在学习选修内容的同时,还要进行必修内容复习,且已经明确高考方向,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明显降低.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重视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要重视调整学生的心态,发挥文科生特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复习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