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根铸魂 凝聚力量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極拳发源于黄河北岸河南温县陈家沟,是黄河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中国武术体育的一枝奇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习练太极拳不仅养生更修身养性,所以世界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数亿人习练太极拳。每年国内外来陈家沟学习朝拜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陈家沟因太极拳而杨名世界。太极拳因蕴涵着中国古典哲学、养生学、中医学、兵法学以及体育美学等的精华,因此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鲜明符号,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特的沟通平台。
  保护好、使用好、发挥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一业兴百业,引领体育、文化、旅游、城市、民生、社会等协调发展,实现全面提质转型,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家沟”村的贡献
  陈家沟位于温县县城东五公里的青峰岭上,目前村里有600多户近3000人,陈氏约占总人口的70%。因太极拳杨名世界,几百年来风雨无阻传承发展太极拳,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太极拳人才,为中国武术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家沟600年前为常阳村,陈氏先祖陈卜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至今温县城北北冷乡陈卜庄,后又将家迁到“常阳村”。陈卜为陈氏在常阳村的一世祖,其熟练祖传108式长拳及有关器械,曾在村中设武学社,开陈氏世代习武之风。因陈氏家族人丁兴旺武艺高强,乐于助乡里乡亲扫匪除患,加之村里有东中西三条自北向南延绵的大沟,村里便将“常阳村”改为“陈家沟”。
  明末清初时,陈氏九世陈王廷(又名奏廷,约1600~1680),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道家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说等,创编了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攻防并存、阴阳交互、快慢相间的拳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被称为"太极拳。随着近400年的传承和发展,流派林立,为了区分人们把原创太极拳,叫“陈氏太极拳”或“陈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传承近400年,代代有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代代有除暴安良的故事流传下来(《温县县志》和《陈氏家乘》均有记载)。
  陈氏十四世,陈式太极拳第六代陈长兴(1771~1853),将陈式太极拳简化为老架一路二路(也叫大架),并首次打破门规,将陈氏太极拳传给外姓人杨露蝉。杨路蝉在京津冀传播陈式太极拳,后创编“杨式太极拳”。杨路蝉传拳给当时河北大兴县人吴全佑,吴全佑传给儿子吴鉴泉(1870~1942),吴鉴泉创编了“吴式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1780~1858),在老架基础上,创编了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氏十五代,陈式太极拳第七代陈清平(1795~1868),师从族叔陈有本,随父移居赵堡镇后,对小架有所改变,后人为区别之,称师传小架为“略”,陈清平小架为“圈”。陈清平传至赵堡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创编了“和式太极拳”;传至河北永年广府古城武禹襄(1812~1880),武禹襄创编了“武式太极拳”。
  陈氏十六世,陈式太极拳第八代陈鑫(1849~1929),是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安愚轩诗文集》、《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现改为《陈鑫太极拳图说》)、《太极拳引蒙入路》及《三三六拳谱》等。
  陈氏十七世,陈式太极拳第九代陈发科(1887~1957),是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曾孙,师承其父延熙。陈发科1928年底经族侄陈照丕推荐到北京教拳。他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受到北平武术界的叹服,从而在北平站住了脚,改变了“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氏传”的局面,开创了“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的新时代。陈发科创编了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培养出了顾留馨、洪均生、雷慕尼、田秀臣、陈照奎、李经梧、冯志强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从此陈式太极拳,由陈家沟走向了北京,由北京走向了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的传播在陈家沟一度停止,在陈照丕、陈照奎、张蔚珍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传承下来。
  新中国成立,由于之前的战乱,以及时不时地水灾等自然灾害,村里许多青壮年都随亲朋好友前往陕西逃荒,习拳的人寥寥无几。离家传拳多年的陈照丕回家探亲,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
  陈照丕是陈氏十八代,陈式太极拳第十代(1893~1972)。1928年秋曾到北京教拳,不久应邀又到南京教拳,遂推荐族叔陈发科到北京接替自己继续传授陈式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省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其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
  为了拯救陈家沟的太极拳,1958年陈照丕强烈要求提前退休,回到家乡拿自己每月18元的工资,在村内办业余体校,即使“文革”期间受到批斗,也克服种种困难教拳不辍,在陈家沟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是现代陈家沟太极拳走向世界的第一功臣。
  第二功臣是陈照奎。他是陈氏十八代,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1928.1~1981.5),是著名太极拳泰斗陈发科的幼子,四岁随父赴北京,七岁从父学习家传拳术。陈照奎所传授的陈氏太极拳主要是老架和新架,特点是拳架低。陈照丕去世后,陈家沟的太极拳主要由陈照奎传授,他除教老架外,主要讲授新架,使陈发科创编的新架得以在家乡广为传播,也使陈式太极拳老架、小架、新架体系在陈家沟更加完整。陈照奎在村里教拳时,村里特意安排给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四人单独上课,为他们四人成为当今享誉世界的太极拳名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太极拳能够保留并传承下来,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功不可没,那就是陈家沟村的老支书张蔚珍(1938年5月生)。
  1966年“文革”开始后,陈照丕受到批斗,大家害怕太极拳是四旧,所以没人敢公开跟陈照丕学拳了。1969年初,陈照丕得到了平反。他找到了时任陈家沟村主任的张蔚珍,问他还能否继续教太极拳。长期生活在陈家沟的张蔚珍此时意识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太极拳应该流传下来,他曾说:“在那个时候,我首先意识到的是太极拳并没有阶级立场,所以我认为它应该被允许传授。”痴心不改吃尽苦头也要教拳的陈照丕,这个时期也担心,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啊?张蔚珍了解到这个后,非常肯定地对他说:“你放心去教吧,出了问题我来担保。”就这样,陈式太极拳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又由陈照丕来传授。然而,此时的陈照丕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为此,张蔚珍建议他重点培养一些弟子,今日名震中外的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就是从这时开始通过重点培养逐渐成长起来的。陈照丕还有一位弟子陈庆州也较有影响,门徒众多。在教授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陈照丕显得非常小心、谨慎。看到这些,张蔚珍建议其将毛主席诗词和陈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太极拳的传授就显得容易得多,也没有谁来找事了。1970年,时任温县县委书记的李书林非常喜欢太极拳,于是他便把陈照丕请到县里,每天早上向机关干部教授太极拳,同时让陈照丕在温县一中向学生教授太极拳。不幸的是,1972年,陈照丕逝世。陈照丕去世之后,张蔚珍通过时任焦作矿务局物资供应处处长的吴秀宝找到了在北京定居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请陈照奎回村教拳。为了鼓励大家学习太极拳,张蔚珍出台了一项政策,凡学习太极拳的加工分、分粮食,极大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在陈家沟再次掀起了学习太极拳的热潮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社会怎么褒贬陈家沟人,陈家沟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传承弘扬太极拳。
  目前,在国内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均有陈家沟太极拳和赵堡和式太极拳的拳馆或教学点,在国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陈家沟太极拳的拳馆或教学点,据不完全统计,陈家沟人及弟子和再传弟在国内外开的拳馆和教学点有近10000家。现在在世界各地传播太极拳的老中青名家名师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陈伯祥、陈小星、陈照森、陈桂珍、陈素英、陈瑜、陈立法、陈沛林、陈沛菊、陈春爱、陈全忠、陈俊凌、陈长流、陈长义、和有禄、陈炳、陈自强、陈军、陈斌、陈娟、陈媛媛、张福旺、王占海、王战军、朱向华、张保忠、陈冲、陈大冠、陈志强、陈大虎、陈二虎、陈三虎、陈向武、陈照霞、郑彩霞、李立清、辛强、朱学峰、张恒义、陈长峰、陈庆源、朱保林、朱向前、朱向怡、任明明等。
  因为太极拳风靡世界各地,太极拳的源流也备受世人关注。经过近百年来中国武术史学家、理论家等许多专家艰苦、细致的科学考证,如“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中国现代武术理论家陈泮岭,“民国”政府“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曾任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主编、中国现代武术史学家唐豪,当代中国武术史学家、曾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等,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在温县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7月,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目前太极拳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的春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陈家沟,陈家沟、太极拳发展的春天扑面而来。
  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欣然题词:“太极拳好”。从此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太极拳的发展。1980年,由当时河南省旅游局、温县人民政府、陈家沟村共同兴建的太极拳专业学校——陈家沟太极拳学校(今陈自强太极拳学校)落成。1982年开始招生,张蔚珍任校长。1981年3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理事长三浦英夫率团30人,到温县陈家沟访问学习,自此拉开了太极拳作为国家文化名片对外交流的序幕。1982年,温县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甲级对外开放地区”。
  同年,河南省成立武术协会,时任河南省原体委主任的张耀庭曾多次到陈家沟调研,积极推荐并将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调任省武术馆任教练。1983年7月,陈正雷、王西安应邀到日本访问,陈家沟拳师走出国门。1983年11月,朱天才受国家体委派遣到新加坡传授陈式太极拳。198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陈式太极拳》,陈小旺主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陈式太极拳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真实展示了陈式太极拳的风采。1984年4月,河南省首届太极拳、剑及推手赛在温县举行,之后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陈桂珍等人,经常代表县、新乡地区(曾管辖温县)、焦作市、河南省、国家参加各种比赛,并多次拿到大奖,深得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而且他们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出访时,以拳会友,为国家体育外交、文化外交赢得了掌声。他们在不同岗位退休后,开始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为太极拳发扬光大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焦作市、温县两级政府主动作为,民间拳师遥相呼应,举办太极拳年会,承办各种专业赛事活动,使陈家沟太极拳名扬四海,为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1988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命名温县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当年12月,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到陈家沟考察调研指导工作。1992年4月,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到陈家沟考察调研指导工作。1992年9月5日至9日,“首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在温县举行”。期间,中共中央原副主席、中顾委常委、中国武协名誉主席李德生,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长春,参加年会;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参加年会并题词“以拳会友,广播天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为“首届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题词“桥梁友谊”。1992年到1998年,温县共举办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2000年,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改为“中国?焦作第一届國际太极拳年会”,每两年在焦作举办一次,截至2019年已举办到第十届。1992年11月,温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1993年和2019年,温县分别承办了首届和第十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2005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为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牌匾。2006年5月,国务院发文将陈氏太极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2007年6月3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其中温县太极拳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2007年7月31日,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同年8月21日,中国武术协会在温县陈家沟举行“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揭牌仪式,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时任国家武术联合会员副主席、泛美武术联合会主席、美国武术联合会主席吴廷贵,时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何青龙等出席揭牌仪式。2009年8月21日,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在温县陈家沟开馆。2016年11月,“温县陈家沟太极拳”顺利通过原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现场评定。   太极拳的规范发展
  太极拳拳师主要集中于民间,是一支松散性的队伍,门派之争、源流之争、拳艺之争时有发生。近年来,全国各地关心爱护太极拳的人都强烈呼吁,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应从源头抓起整顿这种不良风气,使太极拳健康和谐发展,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太极拳的良好形象。为此,县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成立了太极拳武术管理中心。由武术管中心专职负责拳师、武馆武校管理工作,负责太极拳各种赛事活动,使武管中心成为“拳师之家”,把这支松散的队伍管起来,让拳师武馆武校有苦有处诉、有难有部门管,切实筑牢温县拳师武馆武校发展的信心。二是理顺政府与拳师武馆武校的关系。政府负责陈家沟的建设,为拳师武馆武校组织培训、祭拜、收徒营造环境。并采取走出去到高校、请高校老师到温县、设太极沙龙拳师互讲等办法,每年有计划对拳师培训,提高拳师素质,鼓励拳师在温县、在全国各地办馆办校,打消了拳师们怕政府与他们争利的顾虑。三是出台了“温县太极拳武术行业管理服务办法”。对拳师称呼进行了规范,要求按国家文旅部、体育总局对专业人才的标准称名家名师;对新开武馆武校名称进行了规范等等,为温县太极拳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出台了拳师评比奖励扶持办法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奖励扶持办法等奖励政策。按国家土地政策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限量供地,鼓励他们回陈家沟建武馆。目前“陈正雷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对拳师个人组织上规模太极拳交流大赛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拳师个人段位证、教练员证、裁判员证晋级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等等。这些奖励扶持政策,弘扬了正气,拳师们忙于晋级办培训班的积极性逐年提升,而争风吃醋互相攻击的不良风气明显下降。五是加强“陈、杨、武、吴、孙”各流派以及温县太极拳诸同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聘请各流派部分名家为温县太极拳职教中心客座教授,各流派名家每次的讲课精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每年邀请各流派名家到温县开展活动,如2016年世界太极拳名人名家走进陈家沟活动。2017年焦作“一赛一节”期间,各流派不同城市的代表队均参加了“百城千万人演练太极拳”活动,各流派部分名家在陈家沟共同为“陈王廷铜像”揭幕;2018年,各流派部分名家齐聚陈家沟共商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太极拳”的传承与保护问题;2019年焦作“一赛一节”期间,各流派部分地区的代表均参加了“一带一路世界太极行”活动。通过流派之间同门之间交流与沟通,消除了误解,增进了团结,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六是统一太极拳普及内容,统一教材,统一架式。除国家规定的太极拳普及内容外,为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陈氏太极拳,我们在太极拳“六进”中,要求统一普及母拳“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编成中小学教材进学校。七是积极举办品牌赛事活动,以活动促和谐。积极创建“特色武术学校”,让优秀拳师到17所“特色武术学校”兼职任教,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学校开展段位制考评,使学生有兴趣。除承办国家、省、市重要赛事外,每年举办温县品牌赛事“家乡赛”“王廷杯太极拳公开赛”,使各拳师,各武馆、武校在比学赶帮超的同时,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了友谊。八是加快陈家沟景区建设,以旅游促发展。实施了陈家沟老村改造、杨露禅学拳处复建、东沟改造、智慧景区、旅游汽车站、商业街等建设项目,“印象太极”项目有望明年公演,陈家沟旅游美誉度的与日俱增,进一步拓宽了太极拳发展的市场空间。为了在太极拳市场上有人脉有地位,越来越多的拳师无瑕争议,而把精力用在了丰富自己提升自身能力上。
  太极拳的高质量发展
  太极拳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文化遗产。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16年12月,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提出了“讓中医、太极走出国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广普及太极拳;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所以,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太极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健康中国的需要,是文化自信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干在当下,让太极拳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作者系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管相关太极拳工作)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里,比如讲和谐、讲诚信、讲公正、讲敬业、讲爱国……延伸出去,又涉及到对人生思考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伴随着华夏儿女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的中国武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它内容的不断相染和互摄,逐渐形成了以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一定审美特征为外延的,具有鲜明民族特
期刊
【个人简介】  李成银,山东聊城人,1953年出生,1970~1979年为山东师范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无线电元件工,1976~1979年在北京体育学院调干学习,1979~至今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上海体育学院聘为武术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2003年被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体育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推荐山东省
期刊
禅宗六祖慧能法师在《坛经》中说,心底含诸种,普雨悉皆萌……少林寺释延庄法师说,武是存在于每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本能,一个婴儿降生于世啼声之初的手舞足动,一个生命在受到外力威胁时下意识的徒手自卫,皆可视为武的一部分,只是有时我们不自知罢了。而神秘的因缘之手正是通过武来揭示了释延莊的使命。  释延庄真正与少林武术结缘是在搜集整理编撰少林寺散佚的典籍开始。开初,武术门里出身已有一定武术功基的他虽然取得了一
期刊
桩在武术中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功法,通常以站桩为主,以坐桩、卧桩为辅。所谓桩即静止也。王芗斋先生开创了将站桩作为武术首选之先河。大成拳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养生桩以养生为要。不要将桩站为死桩,因为死桩就意味着生命终结,要站成活桩。一棵小树即为活桩,乃至成为参天大树。人站成了活桩,百骸皆动,生命之源生生不己,自可强大生理机能。  一、养气桩  桩式:两脚平行或接近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众外出锻炼受到限制,传统的户外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更成为健身爱好者们心之向往的奢侈。疫情阻击战让很多人成了宅男宅女,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带来了一场改变生活方式的“宅运动”热潮——不仅平时有健身习惯的人改在家里进行运动,一些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也开始尝试着在家里“活动活动”。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社会体育事务中心作为河南省全民健身的重要组织者和倡导者,联合河南省体育彩
期刊
2019年9月27日晚上,由少林与太极杂志社、河南省太极拳协会、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联合主办的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中原武术文化课程建设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四十七中体育馆隆重举行。  关心和支持中原武术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与教育界、武术界、新闻界等众多嘉宾济济一堂、共庆盛典。  少林功夫名扬天下,由小龙武校带来的《中华武魂》开场展演赢得满堂彩。现场学生目不转睛,欢呼不断。  出席启动仪式的各位领导和
期刊
序  文/李成银  接到《聊城武术文化研究》即将出版并邀写序的电话,我十分高兴,我出生在聊城,少年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它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聊城地处山东鲁西平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不仅是古运河的途径地,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萌发地之一。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力。被国务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武术拳种有“冠县查拳”“临清肘捶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方式也有了新变化。“开头的两天,真闷坏了,坐立不安。第三天好一点了,觉得反正也出不去,不如跟着这套视频练练。一套简单的太极拳几天就学会了,现在每天不活动活动,反而不自在。前几天隔离结束第一次下楼,胳膊腿儿没‘生锈’不说,上六楼觉得气儿都能喘匀了。”3月8日,一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此前,他因为由外地返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了两周。
期刊
2019年10月8日上午,少林鹅坡武术学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演出鹅坡表演队载誉归来表彰大会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师生联欢会在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练功场举行,少林鹅坡武术学校创办人梁以全、总教练梁少飞及该校12000名师生、教练员参加大会活动,共享祖国70华诞和鹅坡小子载誉归来的两大盛事之喜。  大会由该校副校长周洪多主持,该校党总支书记常福曉宣读了鹅坡武校继今年163名学子高
期刊
恢复兑奖第一天,平顶山购彩者领走大乐透头奖  2020年3月12日,恢复兑奖第一天,河南省体彩中心的兑奖室就迎来了一位千万大奖得主。据了解,该大奖得主刘先生的中奖彩票是一张10元5注大乐透单式票,购买于2020年1月20日,出自平顶山市新华区乐福小区西门的4104020431体彩实体店。该张彩票也是彩票休市前开出的最后一期大乐透。  据介绍,刘先生有十几年的彩龄,购彩之初爱买7星彩,后来慢慢喜欢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