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习作来说,描写人物是个重要方面。但是笔者在批改习作中却经常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特征,往往看谁都像;没有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乃至心理描写,等等。怎样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活”起来?笔者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
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
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容关系不大;而要真正写好外貌,把人物写活,难度却不小。笔者在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也知道在写人记事中要描写外貌,但他们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追求面面俱到,虽然描写很“全”,但是却没有个性,没有特征,更没有灵性。比如:
她的皮肤雪白,头发乌黑,拖着一根“马尾巴”,眉毛浓浓的,眼睛却亮亮的,鼻子有点小,很可爱。
这一段外貌描写,虽然描写得不错,但是贸然一看,却不知写谁。具体来说,也就是没有具体特征。怎么修改?对此,笔者就曾在习作讲评中,通过多媒体给他们呈现名人漫画,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些漫画让人印象深刻。最根本在于他们在刻画人物中抓住了特征,抓住了一点求突破。同样在习作中也可以采用“漫画式”描写,围绕人物中某一特征,采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进行重点勾勒。只要在外貌中抓住了一两个“点”,总代理夸张、缩小,或者强烈“曝光”,那么就给人印象深刻,特征鲜明。比如针对上面一小段外貌描写,可以重点围绕“马尾巴”这一点进行重点刻画:
她的“马尾巴”一直拖到腰间,粗粗的,颜色黑得发亮,走路的时候,总会随着一晃一摆的……
案例中的修改,就是围绕“马尾巴”这一鲜明特征进行重点突破,一来便于学生迅速“对号入座”;二来特征鲜明,便于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从而有效提高习作质量。
二、要聚焦人物镜头。还原具体言行
镜头,是照相或者摄影中用到的一个名词,相比场面描写而言,采用镜头进行特写,聚焦到人物自身的动作与语言,可以让故事更细腻,同样也让人物更鲜活。学生习作也需要经常采用特写镜头,聚焦放大习作中人物言行,通过细微刻画从而有效彰显人物性格。然而在学生习作中,这样的镜头很少,或者说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即便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描写,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说完了。比如针对以“我的同学”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小明虽然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有活儿总是抢着干。
这里虽然描写很简练,但是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肯定不行,至少从字数上来看,不达标。毕竟对于他们习作来说,重点不是培养概括能力,而是让他们有话说,有内容可写,通俗地说,也就是把话写长。但是这里怎么修改?笔者就曾结合镜头,通过抓拍“小明”的镜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具体“抢”是什么样子,又会说些什么?经过这样的指导,其习作修改为;
虽然小明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到大扫除或者紧急劳动,他总是一手拿扫帚,一手抓拖把,跑到班主任面前主动问:“老师,我干什么?”
案例中前后对比,只是多了具体动作语言描写,但却把“小明”写活了,把“抢”着干诠释得很生动。而对于习作人物修改来说,通过镜头把人物推到前排,通过细化其言行,从而在读者心中塑起人物形象。
三、要走近人物世界。挖掘真实内心
要真正把人物写活,写形象具体,归根到底,还离不开心理描写。在习作中,对于心理描写来说,用得最多的还是内心独白。通过独白可以直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直接穿越外表,与人物内心进行深度对话。然而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对于人物内心独白描写往往非常单调,只会习惯用一些“高兴”“激动”等抽象词语,虽然属于心理描写,但比较抽象,或者说只是泛泛而谈,形不成具体印象,更无法把人物喜怒哀乐展示给读者。
班上曾有个学生,近期做了开刀手术,对于他进手术室前内心真实的想法,笔者曾采用“记者”发布会的形式上,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提问采访,继而有位学生进行概括,并重点对其内心进行了描写:
当时我内心真的很害怕,头脑里全是胡思乱想,一会儿想医生是什么样子,一会儿又想开刀究竟会怎样,会不会直接“咔嚓”;一会儿又想,我会不会死掉呢……
虽然这段内心独白有点乱,但却是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而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对习作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便于读者走近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有效提高习作质量。当然不是每篇习作都需要这样进行模拟,但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心里通过模拟追问人物几个问题,然后根据回答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习作质量,真实写活人物。
总而言之,针对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无论何种修改,都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模拟习作中人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能写活人物,彰显个性。
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
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容关系不大;而要真正写好外貌,把人物写活,难度却不小。笔者在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也知道在写人记事中要描写外貌,但他们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追求面面俱到,虽然描写很“全”,但是却没有个性,没有特征,更没有灵性。比如:
她的皮肤雪白,头发乌黑,拖着一根“马尾巴”,眉毛浓浓的,眼睛却亮亮的,鼻子有点小,很可爱。
这一段外貌描写,虽然描写得不错,但是贸然一看,却不知写谁。具体来说,也就是没有具体特征。怎么修改?对此,笔者就曾在习作讲评中,通过多媒体给他们呈现名人漫画,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些漫画让人印象深刻。最根本在于他们在刻画人物中抓住了特征,抓住了一点求突破。同样在习作中也可以采用“漫画式”描写,围绕人物中某一特征,采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进行重点勾勒。只要在外貌中抓住了一两个“点”,总代理夸张、缩小,或者强烈“曝光”,那么就给人印象深刻,特征鲜明。比如针对上面一小段外貌描写,可以重点围绕“马尾巴”这一点进行重点刻画:
她的“马尾巴”一直拖到腰间,粗粗的,颜色黑得发亮,走路的时候,总会随着一晃一摆的……
案例中的修改,就是围绕“马尾巴”这一鲜明特征进行重点突破,一来便于学生迅速“对号入座”;二来特征鲜明,便于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从而有效提高习作质量。
二、要聚焦人物镜头。还原具体言行
镜头,是照相或者摄影中用到的一个名词,相比场面描写而言,采用镜头进行特写,聚焦到人物自身的动作与语言,可以让故事更细腻,同样也让人物更鲜活。学生习作也需要经常采用特写镜头,聚焦放大习作中人物言行,通过细微刻画从而有效彰显人物性格。然而在学生习作中,这样的镜头很少,或者说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即便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描写,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说完了。比如针对以“我的同学”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小明虽然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有活儿总是抢着干。
这里虽然描写很简练,但是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肯定不行,至少从字数上来看,不达标。毕竟对于他们习作来说,重点不是培养概括能力,而是让他们有话说,有内容可写,通俗地说,也就是把话写长。但是这里怎么修改?笔者就曾结合镜头,通过抓拍“小明”的镜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具体“抢”是什么样子,又会说些什么?经过这样的指导,其习作修改为;
虽然小明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到大扫除或者紧急劳动,他总是一手拿扫帚,一手抓拖把,跑到班主任面前主动问:“老师,我干什么?”
案例中前后对比,只是多了具体动作语言描写,但却把“小明”写活了,把“抢”着干诠释得很生动。而对于习作人物修改来说,通过镜头把人物推到前排,通过细化其言行,从而在读者心中塑起人物形象。
三、要走近人物世界。挖掘真实内心
要真正把人物写活,写形象具体,归根到底,还离不开心理描写。在习作中,对于心理描写来说,用得最多的还是内心独白。通过独白可以直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直接穿越外表,与人物内心进行深度对话。然而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对于人物内心独白描写往往非常单调,只会习惯用一些“高兴”“激动”等抽象词语,虽然属于心理描写,但比较抽象,或者说只是泛泛而谈,形不成具体印象,更无法把人物喜怒哀乐展示给读者。
班上曾有个学生,近期做了开刀手术,对于他进手术室前内心真实的想法,笔者曾采用“记者”发布会的形式上,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提问采访,继而有位学生进行概括,并重点对其内心进行了描写:
当时我内心真的很害怕,头脑里全是胡思乱想,一会儿想医生是什么样子,一会儿又想开刀究竟会怎样,会不会直接“咔嚓”;一会儿又想,我会不会死掉呢……
虽然这段内心独白有点乱,但却是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而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对习作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便于读者走近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有效提高习作质量。当然不是每篇习作都需要这样进行模拟,但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心里通过模拟追问人物几个问题,然后根据回答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习作质量,真实写活人物。
总而言之,针对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无论何种修改,都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模拟习作中人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能写活人物,彰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