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注药物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药物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不仅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增加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我院自2004年至今研究中药湿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1月收治藥物性静脉炎患者72例,诊断标准按《诊断学》第3版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51~70岁,平均60.5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9~74岁,平均61.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输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治疗方法:研究组将乳香10g、没药10g、紫草60g,用凉水浸泡30~40分钟,加水500ml煮沸后小火煎30分钟,去渣留药液300ml,倾倒至清洁的容器内,加入硭硝100g,放凉后用4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湿敷于病变部位,3~5次/日、20~30分钟/次,7天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300ml,用4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湿敷于病变部位,次数、时间及疗程同研究组。
按照疗效评定标准[1],做出疗效评价。
①显效:敷药3天,局部皮肤色泽正常,血管疼痛消失,硬结变软。②有效:治疗1周,局部皮肤色泽正常,血管疼痛消失,硬结变软。③无效:治疗1周,无变化。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多由于药物刺激血管壁,产生局部血管及皮肤组织炎性渗出,表现患肢有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常见的药物有甘露醇、高渗糖、红霉素及化疗药物等。
中医认为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在于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当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主。乳香、没药辛散苦降,具有流通经络,活血消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紫草具有清热凉血、去除热毒的功效,局部应用具有抗炎的作用;硭硝具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而硫酸镁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达到止痛的目的。
该项研究,采用中药湿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不仅减轻了病人因输液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而且保证了病人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4.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提示中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好。该治疗方案取材方便,方法简单,无毒副反应,且经济实用,是现代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创新和突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村罔幸彦.输液引起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5(6):209.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11月收治藥物性静脉炎患者72例,诊断标准按《诊断学》第3版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51~70岁,平均60.5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9~74岁,平均61.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输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治疗方法:研究组将乳香10g、没药10g、紫草60g,用凉水浸泡30~40分钟,加水500ml煮沸后小火煎30分钟,去渣留药液300ml,倾倒至清洁的容器内,加入硭硝100g,放凉后用4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湿敷于病变部位,3~5次/日、20~30分钟/次,7天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300ml,用4层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湿敷于病变部位,次数、时间及疗程同研究组。
按照疗效评定标准[1],做出疗效评价。
①显效:敷药3天,局部皮肤色泽正常,血管疼痛消失,硬结变软。②有效:治疗1周,局部皮肤色泽正常,血管疼痛消失,硬结变软。③无效:治疗1周,无变化。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多由于药物刺激血管壁,产生局部血管及皮肤组织炎性渗出,表现患肢有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常见的药物有甘露醇、高渗糖、红霉素及化疗药物等。
中医认为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在于气滞血瘀,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当以清湿热、化瘀血、散结脉为主。乳香、没药辛散苦降,具有流通经络,活血消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紫草具有清热凉血、去除热毒的功效,局部应用具有抗炎的作用;硭硝具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而硫酸镁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达到止痛的目的。
该项研究,采用中药湿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不仅减轻了病人因输液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而且保证了病人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4.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提示中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好。该治疗方案取材方便,方法简单,无毒副反应,且经济实用,是现代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创新和突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村罔幸彦.输液引起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5(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