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是我国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以高铁开通作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04~2018年民族八省区地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具有选择性,高铁发展阶段、城市规模、以及与规划骨干网的距离均有可能影响所在城市的高铁开通;整体来看,高铁开通对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高铁的影响既表现出显著的“节点效应”,又展现了较强的“场所效应”;从影响的异质性看,高铁规模和新建站点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会分别随城市财政实力的增强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现出影响的“马太效应”;从影响的动态性看,在高铁开通的第三年,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开始变得显著,至第五年累积影响则达到最大,其后快速衰减,显示出高铁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时滞性和阶段性;从影响的机制看,高铁开通可通过交通改善机制和投资激发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且当前投资激发机制所具有的中介作用更大;基于有效挖掘“高铁红利”考量,研究结果蕴含的政策含义包括: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完善高铁站点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铁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