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70-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就要讲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农机成人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基础工作,又是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使农民致富奔小康,把农业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极为广阔的教育领域,其开发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发展成教是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学历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加强农机技术教育,培养各类农机专业使用和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县级农机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阵地,是整个农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农村培养初等农机技术人才的常设教学机构,也是开展群众性农机培训工作和技术普及的中心。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机成教工作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由于农机成教培训项目单一、教学设施陈旧、生源短缺、队伍不稳,农机校面临着新的困难和考验。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某农机成教的效果,是学校迫切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培训纳入成教有名无实。2000年3月阜新市下发文件对各县区成人教育学校进行评估,纳入成教和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渠道。几年来,不管从管理体制、业务指导、教职工待遇,以及财政经费拨入等方面都没有纳入成教序列,甚至连成教的信息都得不到,有关成教工作的会议几乎未开过。
农机培训要走上正规教育难度较大。一是师资编制较少;二是财政经费偏少,自筹经费来源不足;三是管理渠道不顺;四是农机成教发展方向不明确。
专业培训生源减少。近几年来,公安交警部门控制拖拉机上国道、省道行驶,短途农用运输被农用运输车抢占,拖拉机运输业务疲软,使学习考证人员减少。二是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新技术推广缓慢,新机具在短时期内未被营机户认可,这样促使操作业务培训滑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农机培训越来越窄,阻力越来越大。
教育质量提高缓慢。主要原因是学员素质差,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知识更新滞后,跟不上农机机械的发展速度,农科教研活动偏少,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现有教材、教具、教模不能满足培训需要,电教设备落后利用率低。
二、对农机成教发展的建议
要真正办好农机成教,必须按农机成教特点和形势需要,坚持农机成教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原则。如县级农机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市场,面向社会,服务全社会。”农机成教原则就是“加强领导,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开展全方面有偿技术服务。”这也是农机校总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成教的领导,就是各级领导应把农机成教工作真正放到领导议事日程上来,要制定农机成教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政策,健全各项制度,保证有足够的合格的师资力量,增加财政投放,严格制订和健全财务制度,真正处理好农机校责、权、利三者关系。更新观念,就是要使农机成教走向社会,把“科教兴农”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机成教由服务型逐步走向服务创收型。拓宽办学思路,就是要充分扩展教育门路,开辟新生源,发展现有教育基地的优势,努力提高农机校的综合利用率。调整教育结构,就是要因地制宜,上下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办学。真正把农机成教纳入成教管理渠道,专业学习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
加强农机成教的舆论宣传。提高农机成教的社会地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农机机械化。随着大批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只有坚持培训先行,才能确保农机机械的安全作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正确引导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通过舆论宣传,使人们形成共识,真正意识到农机成教是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基本工作。
稳定机构和教师队伍,落实政策。在当前机构改革中,要稳定健全县级农机校的机构编制,绝不可借改革之名大肆撤并机构、减少人员,切不可以把农机校列入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应进一步完善巩固农机教育阵地。要稳定师资队伍,重视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帮助稳固专业思想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学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走出校门进行课题研究,增强自己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要强化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进行分期分批参加轮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型号的变型运输机和大中型农机具,虽有一部分机械的教程,但还缺少大量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并且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很难保证培训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具新技术,必要时可请专家授课,以保证培训质量,满足农机培训的需要。
简化入学手续,方便机手就近培训。改变过去等农机手上门求学的办学方式,要走出校门,送技术知识下乡。在农机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会同农机安全监理机关、乡镇农机管理站等,深入农村现场招收生源,就近安排和组织机手学习,形成培训、考试、办证一条龙服务。协调处理好与监理、农机站的工作关系,处理好横向和纵向的工作关系,对推动和发展农机成教事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兴办与教育有关的经济实体,增加经济实力。在学校生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县级农机校仅靠单一培训难以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必须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因校因地制宜,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偿为营机户提供机耕、机收服务及校办工厂等,实行产教相结合,增强经济实力,增添发展后劲。
总之,农机成教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发展的战略,思想观念,发展目标,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只要坚持办学宗旨和原则,提高竞争意识,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拓宽教学门路,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好农机成教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就要讲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农机成人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基础工作,又是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使农民致富奔小康,把农业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极为广阔的教育领域,其开发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发展成教是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学历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加强农机技术教育,培养各类农机专业使用和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县级农机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阵地,是整个农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农村培养初等农机技术人才的常设教学机构,也是开展群众性农机培训工作和技术普及的中心。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机成教工作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由于农机成教培训项目单一、教学设施陈旧、生源短缺、队伍不稳,农机校面临着新的困难和考验。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某农机成教的效果,是学校迫切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培训纳入成教有名无实。2000年3月阜新市下发文件对各县区成人教育学校进行评估,纳入成教和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渠道。几年来,不管从管理体制、业务指导、教职工待遇,以及财政经费拨入等方面都没有纳入成教序列,甚至连成教的信息都得不到,有关成教工作的会议几乎未开过。
农机培训要走上正规教育难度较大。一是师资编制较少;二是财政经费偏少,自筹经费来源不足;三是管理渠道不顺;四是农机成教发展方向不明确。
专业培训生源减少。近几年来,公安交警部门控制拖拉机上国道、省道行驶,短途农用运输被农用运输车抢占,拖拉机运输业务疲软,使学习考证人员减少。二是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新技术推广缓慢,新机具在短时期内未被营机户认可,这样促使操作业务培训滑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农机培训越来越窄,阻力越来越大。
教育质量提高缓慢。主要原因是学员素质差,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知识更新滞后,跟不上农机机械的发展速度,农科教研活动偏少,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现有教材、教具、教模不能满足培训需要,电教设备落后利用率低。
二、对农机成教发展的建议
要真正办好农机成教,必须按农机成教特点和形势需要,坚持农机成教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原则。如县级农机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市场,面向社会,服务全社会。”农机成教原则就是“加强领导,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调整结构,开展全方面有偿技术服务。”这也是农机校总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成教的领导,就是各级领导应把农机成教工作真正放到领导议事日程上来,要制定农机成教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政策,健全各项制度,保证有足够的合格的师资力量,增加财政投放,严格制订和健全财务制度,真正处理好农机校责、权、利三者关系。更新观念,就是要使农机成教走向社会,把“科教兴农”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机成教由服务型逐步走向服务创收型。拓宽办学思路,就是要充分扩展教育门路,开辟新生源,发展现有教育基地的优势,努力提高农机校的综合利用率。调整教育结构,就是要因地制宜,上下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办学。真正把农机成教纳入成教管理渠道,专业学习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
加强农机成教的舆论宣传。提高农机成教的社会地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农机机械化。随着大批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只有坚持培训先行,才能确保农机机械的安全作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正确引导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通过舆论宣传,使人们形成共识,真正意识到农机成教是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基本工作。
稳定机构和教师队伍,落实政策。在当前机构改革中,要稳定健全县级农机校的机构编制,绝不可借改革之名大肆撤并机构、减少人员,切不可以把农机校列入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应进一步完善巩固农机教育阵地。要稳定师资队伍,重视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帮助稳固专业思想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学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走出校门进行课题研究,增强自己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要强化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进行分期分批参加轮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型号的变型运输机和大中型农机具,虽有一部分机械的教程,但还缺少大量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并且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很难保证培训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具新技术,必要时可请专家授课,以保证培训质量,满足农机培训的需要。
简化入学手续,方便机手就近培训。改变过去等农机手上门求学的办学方式,要走出校门,送技术知识下乡。在农机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会同农机安全监理机关、乡镇农机管理站等,深入农村现场招收生源,就近安排和组织机手学习,形成培训、考试、办证一条龙服务。协调处理好与监理、农机站的工作关系,处理好横向和纵向的工作关系,对推动和发展农机成教事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兴办与教育有关的经济实体,增加经济实力。在学校生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县级农机校仅靠单一培训难以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必须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因校因地制宜,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偿为营机户提供机耕、机收服务及校办工厂等,实行产教相结合,增强经济实力,增添发展后劲。
总之,农机成教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发展的战略,思想观念,发展目标,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只要坚持办学宗旨和原则,提高竞争意识,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拓宽教学门路,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好农机成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