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载道《鹿鼎记》中的的侠与价值判断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ng89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取他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的首字作副对联。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一个“侠”字。
  “侠”之一字,对于中国人有着深刻的意义。聂政燕轲,渐离击缶,公孙舞剑.....,侠的形象,于中国文化中从不少见。较之古龙笔下浪子式的人物,金先生塑造的形象,更接近人们对侠的认识与期待。
  其实对“侠”的思考,也是对人性,对正义,对是非的思考。
  少年的想象中,当侠一定要当大侠,身下有宝马,身旁有美人,手中不是宝刀便是名剑,身负血海深仇,一朝得大机缘,学一身上乘武功血刃仇敌。
  然而侠便是完美的吗?侠便只有为国为民吗?
  似乎俠不再是简单的。
  到了金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出现了一位争议最大的人物——韦小宝,许多人不喜这一角色:偷奸耍滑,贪财、嗜赌、好色,唯一的武功是用来跑路的神行千里。这一角色,彻底颠覆了侠的定义。
  这部《鹿鼎记》中的主角与一般的价值观太过相反,以致于许多读者难以接受,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至少不可能是完完全全定义上的好人。
  正如金先生于《鹿鼎记》后记所言,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并不是教课书。
  但不得不承认,小说在被阅读之时,正是读者与作者价值观的交流。
  韦小宝是坏人吗?如果说坑蒙拐骗,他是。
  但若论对待康熙皇帝与天地会的关系上而言,他不仅不是个坏人,甚至称得上是侠。
  韦小宝有小聪明,无大智慧,全凭好运气,其内心却也明白天地会中兄弟之义与康熙皇帝对天下的温柔之情。
  因此,韦小宝的摇摆是一种忠义,他不去弑君,也不前去剿灭天地会,最终与七位老婆并了母亲,去了大理国度此余生,正是一种非主流的忠与义气,一种“侠”的精神。
  而天地会兄弟以大义斥责韦小宝,说他对不起天地父母。
  而《鹿鼎记》中的主人公不明身世,在金先生的诸多著作中都可见到,这种找寻,暗含着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探讨。书中韦氏母子的对白,实乃妙作。
  汉满回藏,韦小宝的身世不清楚不明了,本非汉人,自然没有对不对得起哪个民族,这其中更蕴含了对价值是非的判断。
  到这里,才点白金先生对侠的最终定义——“无愧”。
  韦小宝行事虽荒唐,却也“无愧于心”。从这个角度而言,顺心遂意的韦小宝更是一位侠客。
  通过《鹿鼎记》中无愧于心,是小人也是大侠的韦小宝这一人物的塑造,金庸的“侠”,从“完美之侠”、“为国为民”的佛变成了“无愧于心”之人。
  “侠”、“义”难分,似乎行侠都是要仗义的。但义又是什么?对于天地会而言,反清复明就是义,对清朝满人而言,巩固政治就是义。义的难以界定,其实是“公共利益”的难以确定。
  一万个人去餐馆吃饭,只许点同一种饭,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想吃米,一个人想吃面,该如何决择?以民主集中制来说,必然是少数服从多数。可这是正确的做法么?
  问题变了。
  火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但刹车失灵了。这时,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5个小孩在玩耍,而距离5人三米的地方有一处废弃的分轨,分轨上有一名工人正在工作,请问,如果你站在铁轨控制开关前,你会怎么选择?
  这时的正义就变得难以决定。
  谁又能判断出五个孩子的价值与一名工人的价值孰轻孰重?
  金先生对“侠”的重新定义,赋予了这一文化特征无限可能性,却也引发了对善恶是非的思考。
  侠不是神佛,侠只是一个人,一个掌握了特殊技能的普通人。
  侠在社会中,必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侠以载道,大道万千。又有哪一条是真正正确的呢?
  侠的行为准则,用一个“无愧”概括,是不完善的。一部分人的利益获得,必然代表另一些人的利益损失。那么,生命中的一些岔路,又该如何抉择?
  读《鹿鼎记》,由侠之一字,发出些对社会正义,个体价值的思考,权作一笑。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音乐教学中的红色教育,红色歌曲是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红色歌曲对学生实施红色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红色教育  优美的音乐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熏陶,同时,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媒体,音乐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红色歌曲承载着一代革命人的血泪史、承载着不朽的民族精神,其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德育作用。下面分析如何利用“红歌”对小学生实施红色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既要做到由点及面的工作,更要得到质的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下面谈点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朗读指导的粗浅体会。  关键词:朗读教学:多媒
期刊
摘要:大脑审美的品质,无非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看到一个东西,大脑会根据这个东西的大概外表,和以往见过的东西对比。而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审美。并且会很快欣赏新的事物,并且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审美观。而不同的认知会造成不同的审美观念,不知道马云这个人的人看到马云会觉得很丑,但是把马云叔叔当做偶像的人就是另一种看法了,可能会觉得其实也不那么难看,甚至是好看。而通过审美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需求和认知,审美就是
期刊
老虎自从上次被狐狸骗了之后,一直怀恨在心,暗暗下定决心:再见到狐狸,一定要把它吃掉。  这一天,饥饿的老虎又来到森林里寻找食物。它发现狐狸也在这儿寻找食物。老虎可高兴坏了,一下子扑过去把狐狸按在地上说:“这回看你往哪儿跑?看我不吃掉你!”说着,就张开了大嘴。狐狸急忙向后一闪,大声说:“可惜了一只大肥羊。”老虎停住嘴,疑惑的说:“你又耍什么花招?”狐狸装做很委屈的样子对老虎说:“尊敬的虎大王,刚刚我
期刊
摘要: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早已成为社会的必修之课,这便表示,存在智障问题的孩子需要接受符合自身特点的智力开发,如此便要求培智教师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充分迎合他们的学习需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我从多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算数能力的教学策略,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智力开发;教学策略;特殊需求;量力施教  为了满足国民
期刊
《白杨礼赞》选自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14篇课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典范的朱自清的《背影》,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着》,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体会文章把握抒情主线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由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所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这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同样也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生为本”已成为诸多教育职业者所追寻的教学方向,生本教育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教学观念,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设置教学内容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探寻了生本教育核心观念的理论来源,指出了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发挥生本教育价值的
期刊
摘要:个体心理是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个人心理表征,是对群体心理的一种侧面反应。研究个体心理的案例,有助于帮助我们从社会最小的单位,观察到社会整体的变迁,以点带面地收获一些有益启迪。  关键词:当代社会:个体心理:群体心理  人类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智慧动物。在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形成了社会的多元化形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从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期刊
【人物一行当】  董泰:青衣(40多岁)  许世光:花脸(40多岁)  李伯轩:老生(50多岁)  密师母:花衫(30多岁)外国人  田大娘:老旦(40多岁)  许振邦:娃娃生(10多岁)  管家:老生(60多岁)  宾客甲  宾客乙  【剧本梗概】  1886年,烟台开埠25年,烟台基督教长老会会长、商会会长李伯轩的老母亲过寿诞,他在家中大摆宴席宴请四方宾客,不想多年好友法国传教士密师母到访,请
期刊
摘要:文学文体传达人的精神性需求,它与人类的心灵生活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审美性特征。教师在讲授文学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时,可以依次讨论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的阅读与写作。必须深入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切实把握文学文体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文学文体;阅读;写作  文学文体与新闻文体、公务文体、学术文体、实用文体有明显的区分,前者传达的是人的精神性需求,而后者传达的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