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城乡老年居民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河北省任丘市城乡老年居民颈动脉斑块特征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

经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河北省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共筛查4 413例,其中男性1 876例,女性2 537例,利用超声检测受检者颈动脉斑块、狭窄的发生情况。根据颈动脉斑块的回声、有无狭窄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有无斑块、有无狭窄、单发与多发、均质与不均质斑块,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结果

4 413例中,颈动脉无斑块1 975例(44.8%),颈动脉斑块形成2 438例(55.2%),颈动脉狭窄235例(5.3%)。单发斑块、多发斑块、均质斑块、不均质斑块的患病情况分别为1 024例(23.2%)、1 414例(32.0%)、1 106例(25.1%)、1 333例(30.2%),其中单发斑块新发心脑血管事件83例(P=0.168),多发斑块新发心脑血管事件161例(P<0.001),均质斑块新发心脑血管事件98例(P=0.032),不均质斑块新发心脑血管事件146例(P<0.001),狭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42例(P<0.001)。以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χ2=14.969,P<0.001)、多发斑块(χ2=22.509,P<0.001)、颈动脉狭窄(χ2=27.561,P<0.001)、均质斑块(χ2=4.606,P<0.050)、不均质斑块(χ2=18.301,P<0.001)、高血压史(χ2=33.709,P<0.001)、高脂血症史(χ2=11.262,P<0.001)、糖尿病史(χ2=5.525,P<0.050)、冠心病史(χ2=10.440,P<0.001)、性别(χ2=5.606,P<0.050)、吸烟(χ2=4.823,P<0.050)、收缩压数值均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不均质斑块(β=0.371,P<0.050)、颈动脉狭窄(β=0.621,P<0.050)、高血压史(β=0.517,P<0.001)、吸烟(β=0.264,P<0.050)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河北省任丘市年龄60~70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高血压史、吸烟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有效控制及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积极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及减少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小剂量多塞平配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失眠症,对患者睡眠质量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1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晚睡前口服多塞平25 mg,并由专人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分析研究对象睡眠质量与睡眠信念、睡眠态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
目的了解乡医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及需求意愿与行为,为开展乡村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广州辖区两个县级市随机抽取8个乡镇的106个村卫生室的106名乡医进行调查。结果乡医平均年龄(50.91±7.84)岁,最高学历为医学中专占36.79%。健康管理知晓率平均为30.09%,三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5,P=0.000),以35~44岁知晓率最高
目的了解西安市雁塔区高校教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探讨存在问题及对策。为加快雁塔区及西安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派10名调查人员分别对雁塔区10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进行入校调查,并学习各高校及社区的医院管理系统具体操作实施方法。结果10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院校在校职工共25 711人,共19 809人建立电子档案,建档率77.04%。10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院校在职
目的评价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儿童葡萄膜炎患者66例(93眼),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环孢素A 2~5 mg·kg-1·d-1,早晚各1次口服;泼尼松片0.5~1 mg·kg-1·d-1,晨起顿服。治疗4~6个月后观察患者炎症控制及视力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个月后,炎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为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提供血清学预测指标。方法选择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51例为观察组,其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3例;另选择卵巢良性肿瘤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