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外面下着密密的雨,我突然想到了苏曼殊,那个非僧非俗、亦僧亦俗的漂泊者。
  幾乎每一个底色苍凉的人都有一个残缺的童年。苏曼殊是中日混血儿,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他是私生子,因此在家中备受歧视,养成了敏感脆弱的性情。十三岁时,他在遭受了一次来自养母的虐待后愤然出家为僧。但他毕竟年幼,又一向贪吃,不久便因偷吃鸽肉被赶出寺庙。十五岁时,他去日本留学,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他的内心终于有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然而,他们的恋情遭到双方家长的极力反对,菊子遭到父母痛打后投海自尽。苏曼殊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再次出家。不过,不久之后,他便悄然离去,返回日本继续求学。
  他迷惘,他焦虑,偏偏又遇上了那个纷乱的时代,人们昏头昏脑地被驱往未知的将来,对个性、自由的追逐再次为他点燃明灯,他渴望破坏这旧世界,建立一个公道的新世界。
  救世,漂泊就这样有了目的。
  作为激进的革命派,他痛斥孔子学说,企图暗杀保皇党人康有为,然而革命受挫后,他又缩了回去。他无法摆脱环境的局限进行整体观照,最后又落得一无所有。生命,又没了奔头儿。
  救世不成,只能救赎自己,他再次遁入佛门,与其说是执着的信仰,不如说是无奈的寄托。
  他始终寻觅着,寻觅着自身的归宿、生命的真谛……
  孤高的个性使他难容世俗,纤弱敏感的神经使他过分体察世间凉薄,脆弱的感情使他难以拥抱痛苦,倔强、内向的性格使他无法排解自身的苦痛。
  激烈的自嘲背后,是难以言说的心酸;浪荡不羁的外表下,是孤芳自赏的悲凉;契阔死生的豁达后,是解不开的矛盾心结,难怪他“无端狂笑无端哭”。他要找到真实的自己,人世,出世,“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苏曼殊是个奇才,诗、画、翻译样样精通。灵魂流离失所后,他说过要“尚留微命作诗僧”,以诗人的身份把虚无化作美。面对似乎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现实,他只得蜷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悄悄而无奈地传达心声。
  纵观苏曼殊的一生,如果有一个永远爱他、抚慰他的人该多好,这样或许他就不用频频在矛盾中挣扎,进也忧,退也忧;担不起,放不下,“在爱中涅槃”如同镜中看花。柔情似水,空门如刀,“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对自我的救赎似乎注定是失败的。
  执着的人永远无法超脱红尘,“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由冰而坚的现实到热切而柔弱的理想,苏曼殊至死也没找到渡口。
  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个苏曼殊吧!
其他文献
全球化浪潮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时便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两难——紧跟现代的步伐势必与传统渐行渐远。化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幸福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  为何迷茫?  主要原因是当下人们自身的问题加剧。或许因为经济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人们疲于应付,遂衍生出安于现状的心理。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深陷其中的人们东奔西走,
我第一次和潘芸珂聊天儿源于一幅我画的别院小径和一张我手剪的窗花,那时我就发觉她对古风艺术有独特的看法。后来,我偶然听见她谈论诗词,发现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有许多相同之处,于是便和她聊起来。我看出她对阅读的喜爱之深、对知识的见解之独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  她是一个愿意为一本喜爱的书而找寻一天的人,是一个愿意在字词间寻觅美的人,更是一个写小说时迸发无穷灵感的人。她说:“自己感興趣的东西,总能写得比较好。
这是一串发生在普通农家的故事。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彩票店老板伙同亲戚冒领彩票大奖  据2019年2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六年前,李永志通过电话,委托彩票店老板潘攀帮忙购买双色球彩票,当天该期彩票开奖,李永志购买的彩票中奖483万元。彩票店老板潘攀见财起意,向李永志隐瞒了彩票中奖的事实,转而将中奖彩票交给亲戚王文军,让其到安徽省福彩中心领奖后藏匿。事后,李永志发现自己购买的彩票中了大奖,便起诉了王文军、潘攀,
大约在2008年的深秋,老街上新开了一家文具店。  因物美价廉,离我家又近,母亲便常常带我光顾它,一来二去,便与店主熟络起来。  店主是个十六七岁的外地女孩,面容清秀,却总让人想用“憨厚老实”这类词来形容她。大抵是因为她老土的衣着吧:一双磨破了的棉鞋,一件似乎不曾换过的外套,皱巴巴的不太体面的样子。她不爱热闹,整天窝在店里,素面朝天,丝毫没有花季少女的样子。但是,她很爱笑,笑得憨憨的,仿佛总有快乐
柳树是会穿衣服的树,她的衣服随着季节变换,为大地添上深深浅浅的绿。  柳树是春回大地的急先锋。当春风把像小姑娘辫子似的柳条儿拂到你的脸上时,你猛然发现柳条儿渗出隐隐约约的绿,那绿是淡淡的、嫩嫩的,似有似无。那嫩绿把人们的眼神引向山麓、河畔的柳林时,你会惊喜地发现,穿上鹅黄衣服的柳林不知何时泛起一层绿色的薄雾,如同画笔在柳梢头描了一笔。“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那绿雾随着风儿时浓时淡。“一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许久之前读过一篇文章,文中作者的父亲误将《送别》中的歌词记作了“长城外,古道边”,而且始终以为唱的是自己老家,对此一直颇有感触。直到有日得知实为“长亭”而非“长城”,为此哀叹了好一阵。  时间有点儿久了,我实在记不起那篇文章的作者,却一直记着那“长城外”,我不能完全明白为何小小的一个字,竟会生出那么多的情绪。后来我知道那是席慕蓉的《燕子》。祖籍内蒙古的席慕蓉,
打开“旅行青蛙”这款有“佛系养蛙”之称的小游戏,难免让人艳羡一只青蛙的悠游———归家就躺在被窝儿里与周公畅谈,出门即走遍大山大河。它的生活平淡懒散,自己却乐在其中,可以说是“佛系”生活的缩影。在我看来,这种和平凡生活周旋从而获得超脱于物质世界的快乐的做法,是在追名逐利、攀比炫耀的黑夜里,给自己点亮一束光的“有弹性”的生活态度。  自古以来,有许多才华出众却不被重用之人,或因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或
上高小的时候,我就读的乡村学校开设了美术课。在乡下人看来,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因此,与举足轻重的“主课”语文、算术相比,它晚开了三四年。  美术课从铅笔素描开始,平时写字的铅笔和白纸,摇身一变成了画笔与画纸。习作和创作,是素描绘画连贯递进的两个环节。长方形的黑板上,蒋老师以白粉笔作画笔,一点一线地给学生们示范绘画,深入浅出地解说构图基本原理。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比葫芦画瓢,先习作,后创作,兴致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而诗人笔下的这座山,就是位于湖南宁乡西部我老家的一座名山——芙蓉山。小的时候,我常到这里割草捡柴,常听老人说起解放前这里的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苍山远、白屋贫”的寒凉生活境况。  芙蓉山不仅和远古的诗人结缘,更是养育了中共一大代表、党的革命先驱何叔衡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