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通信 3.0落地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领域,如今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叫“落地”。将云计算落地,将虚拟化落地,在各种场合我们几乎都能够见到这个词。那么,何谓落地?
  实际上,在IT产业中,落地这个词所代表的,就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将技术落到实处,让其生根发芽,最终推动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将技术转化为应用价值。
  现在,这一理念不仅已经贯穿了IT行业,而且也成为了通信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多方通信3.0,就是在落地的概念中孕育出来的。
  拓展业务 雪中送炭
  上海会畅通讯股份有限公司CEO黄元庚曾这样表达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看法:“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已经‘供应过剩’,而服务才能够最终见到价值。”不过,正如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果实一样,服务的真正实现也并不是简单地将产品和解决方案交付给用户。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落地。
  对于很多已经拥有成熟IT和通信系统的用户而言,单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交付模式,早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企业在业务发展上遭遇了瓶颈,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再引入新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效果难以评估。这时候,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有人来为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建议,由此继续推动业务稳步前进。
  这种提出建议的模式,实际上就是多方通信3.0的核心:咨询。目前,无论是IT行业还是通信产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性机构,都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咨询服务。会畅通讯大客户拓展经理朱泳漩认为,多方通信3.0理念在这一时刻出现并为业界所接受,对希冀改进业务流程沟通方式的用户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于多方通信的老用户,我们会通过对用户的业务咨询和分析,了解他们正在哪些业务中应用相关产品,还有哪些流程可以采用多方通信产品,进而生成相关报告。”朱泳漩表示,“很多用户都只是在用某一种或者两种多方通信的形式,而实际上多方通信的产品是非常多元化的。”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多方通信3.0的核心内容,朱泳漩还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家制药企业一直都是会畅通讯的用户,近期这家企业想要拓展二三线市场。原本的拓展策略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比如举行客户会议、邀请专家演讲等,不过,在会畅通讯对其市场规划进行咨询和分析后,为这家企业提出了利用多方通信产品来进行市场拓展的提案。“最终,这家制药企业的市场拓展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同时将原来用于线下活动的各类成本缩减下来。”
  让平行线“交汇共生”
  目前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企业业务构建于信息化建设之上。不过遗憾的是,尽管业务发展与信息化实施程度密切相关,但是在很多企业中,IT部门与业务部门似乎就如同两根平行线一样,没有任何沟通和交集。每个部门所负责的业务,也都是独立进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IT部门并不了解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而不能对应用形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项目的实施效果也没有办法提前做到预估。
  在朱泳漩看来,多方通信3.0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业务梳理中,多方通信3.0摒弃了只同企业IT部门接触的传统单线模式,而是从企业业务部门、IT以及采购部门三条线进行项目评估,跟随用户对多方通信应用的业务流程以及使用习惯,这其中包括用户对音视频会议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连接哪些业务节点、参与人数等。最后,多方通信3.0会利用从不同部门汇集到的数据,套用计算模型进行技术支持,并生成一份包括业务流程纵览、是否存在应用问题、问题解决方案、预期受益、成本花费等内容的报告。通过这份报告,企业可以清楚地得知多方通信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情况、产品优劣势、需要改进的使用习惯以及其对业务的影响等。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会碰到企业需要保密的业务部分。对此,多方通信3.0的咨询过程是可以绕过的。实际上,多方通信3.0最主要的目的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为出发点,重新审视业务流程,而并不触碰业务实际操作。“从外部获取信息来了解企业业务是比较‘虚’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了解用户需求。而很多时候,用户也不了解自身的需求所在。”朱泳漩说,“对于多方通信3.0的作用,有个比较量化的概念:如果用户在没有应用多方通信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投入三成受益六成’,那么在进行咨询和部署后能够达到‘投入四成收益八成’的效果。”
  据了解,多方通信3.0的实施过程在一个月左右。“在我们的实施经验中,多方通信3.0的概念在大企业中推广起来比较容易。”朱泳漩表示,一般大型企业的办公机构会跨地域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机构和人员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协调业务资源的情况屡有发生,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多方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当使用过一段时间多方通信产品后,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企业用户也自然会产生出新的定制化的需求。“用户的业务系统越复杂,就越需要咨询。”
  多方通信3.0对于业务咨询的强调,同当前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在这一大方向下,“落地”这个词更有实践意义。我们曾听过一个词叫“像用水电一样用IT”,其实,我们也可以“像用水电一样用多方通信”。
  对于很多已经拥有成熟IT和通信系统的用户而言,单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交付模式,早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企业在业务发展上遭遇了瓶颈,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再引入新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效果难以评估。
其他文献
Gartner:2016年Android设备数量超Windows  本报讯 10月24日,Gartner发布报告称,在未来4年内,基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计算设备数量将超过Windows设备。Gartner预计,到2016年底,将有23亿部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使用Android,而Windows设备数量为22.8亿部。相比之下,到今年年底,Windows设备数量将达到15亿部,而An
每当出现一种新的存储介质,或者介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就会有人预测:磁带技术将要终结了!近二三十年以来,磁带技术一直是在不断的怀疑中发展前行。    其实,不可否认,随着磁盘技术和一系列存储技术的发展,磁带市场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从大多数磁带厂商日益不景气,或者改变了主攻方向就可以看出来。不过,同样毋庸置疑,在数据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磁带仍然有其用武之地,在备份和归档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随着
百度第三期的移动产品媒体开放日,聚焦的是“百度移动搜索”。面对用户高标准、多元化、个性化的搜索需求,百度移动搜索也在不断改变。  就移动场景下用户搜索时更关注当前或下步行动的信息需求,百度推出实效搜索功能,以求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和“关键词”相匹配的最新信息。比如搜索“NBA”,用户除了获得正在进行的球赛相关的比分等信息内容外,还能看到网友对赛事的最新讨论。  “百度移动搜索就像一个贴心的小秘书,把
7月6日,Creative创新科技发布了包括模块化无线蓝牙音箱、蓝牙耳机、蓝牙媒体播放机在内的多款无线音乐产品。其中ZiiSOUND D5x/D3x/DSx 3款无线模块化蓝牙音箱,可以独立连接蓝牙装置进行无线遥控播放和控制,还可以灵活组合,既能以单个音箱实现立体声效果,也可以多个音箱搭建3.1多声道家用音响系统。
虽说如今的无线路由器纷繁复杂、造型各异,但对于用户而言,选购时有几个基本要素是要考虑的,比如外观、信号覆盖范围、信号稳定程度等。本次我们拿到的是TOTOLINK N350R无线路由器,其集路由器、AP、交换机及防火墙功能于一体,是ipTIME公司特别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一款大面积覆盖专用无线产品。这样一款产品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外形方面,N350R采用白色方形的设计,时尚大方,由于产品经过亚光
2月15日,打着“国内首只在线商旅A股上市公司”概念的腾邦国际登陆创业板,挂牌首日大受市场追捧,涨幅近50%。这家以机票销售起家、同时亦是淘宝旅行平台上最大卖家之一的商旅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更多转向互联网,提供在线商旅服务,与携程、艺龙等共同争夺市场。  巧合的是,携程网在前一日公布了2010年财报,高调展示其两倍于市场平均增速的机票数据。携程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对市场份额之争的强力反击。    行业
本报综合消息 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快速发展,IDC预计,今年全球市场平板电脑销售量将会达到1.074亿台,高于此前预期的1.061亿台,而且这种增长动量还将继续下去。  苹果发布新一代iPad以及进一步下调iPad 2价格将会推动其市场份额增长,而谷歌Android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挤压。IDC预计,到今年底,苹果iPad平板电脑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2.5%,高于去年的58.2%,而谷歌A
目前,OpenStack项目已经有超过20家用户、160家企业和3000名成员参与其中,成为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的一个开源项目。在中国,OpenStack项目及其模式也受到了开发者和企业的广泛欢迎,从官方的统计数据来看,来自中国的下载数和OpenStack用户数仅次于美国。“但目前OpenStack项目开发中,来自于中国的贡献非常有限,中国开源云联盟的建立,有望填补这方面的空白。”OpenStack
近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了面向行业高端用户的ThinkCentre M系列全家族商用台式机新品。其中,机箱体积仅为1L的ThinkCentre M4350q以其精巧的设计成为系列中的亮点。而同期发布的ThinkCentre M9201z和ThinkCentre M8400系列,作为联想商用一体台式机和商用台式机的新一代产品,主打的则是高性能、易管理、绿色环保等“特色牌”。据悉,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数据是一种资产,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要利用好数据、真正让数据发挥其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数据挖掘、商业智能距离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很遥远,即使相关厂商不断努力让数据分析技术“平民化”,而今数据的爆炸性增长更是加剧了这种挑战。  “过去我们只有在企业中、在工作状态中才会产生数据,而在云计算、社交媒体和移动计算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几乎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