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
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的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学会就记在脑子里。就这样到春节回家前,王永庆就筹划自己要开一家米店。1932年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
米店开张后,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习惯于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他还发现每家的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这样兄弟三人就分了一下工,三弟外向善交际,就照顾客人和店面,二弟内向就专挑杂物,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搞推销。不久他们挑过的米开始走俏,三兄弟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供应得上白天的需求。
一天一位主妇慕名来到米店,一下子要买三斗,但因为太重拎不动又改要一斗,王永庆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顾客把米送回家。
在送米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家米店,有认识王永庆的人就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吗?”,就这样问了几次把王永庆问醒悟了,为什么不送米上门?就这样,米送到后还主动问人家三斗米大概能吃多久,下次直接送过来就可以,不用去店里跑了。
这件事后,王永庆把送米上门提到米店经营的日程上来,他开始添置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送很多家,减少路上消耗的时间。同时他又作了一些精心的统计,比如这家人几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都一一列在本子上。送米的时候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记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同时还了解一下顾客家发工资的日子,并记录下来,在他们发了工资一两天内去讨米钱。就这样最多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斗的米,由此王永庆米店良好的口碑在嘉义广为流传,大家开始争相效仿,王永庆在米店行业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就这样王永庆通过卖大米积累了资金,后又买了碾米设备,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一直到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都被迫关门。
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传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庆发现乡下每户的人家养的鸡、鸭、鹅因粮食短缺没有足够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没人愿意收购。王永庆就试着用菜根和粗叶,再去碾米厂买些碎米和稻壳,磨碎了混在一起喂鹅,结果成功了。
王永庆就大量向农户收购瘦鹅,集中饲养两个月后就成七八斤重的肥鹅,结果王永庆又发了笔小财。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派人接管台湾。
1946年初王永庆在嘉义车站附近投资兴建了台湾最大的碾米厂,1946年10月5日正式开张。
然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在台湾的军事统治,对粮食等重要物资严加控制,严禁越区运粮。
1947年3月11日,王永庆在运回了一车稻谷后被警局以越区运粮的罪名,拘禁29天。出狱后决定放弃米生意。
此后,王永庆开始做木材生意,开始因缺乏经验,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在挚友林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度过难关,站稳脚跟,并从原来的木材买卖发展为收购原木与委托加工经营业务。作为一名木材商人,他也加入盗伐林木的行列,后被人告发,台湾警方向他发出了通缉令,王永庆被迫流亡日本。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北,到了台湾,当时急需要有胆识的企业家来办实业,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力保王永庆回台。
王永庆回台后继续做木材生意,由于国民党来台湾带来大量的资金,一到台湾就大兴土木,一时木材价格飞涨,王永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几年间便牟取暴利,从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为大商人。同时也觉察到了继续做木材生意的风险和危机,并积极准备把资金投入工业。
1953年台湾当局设立“经济安全委员会”,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恰好美国政府答应援助台湾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王永庆申请的项目都别人占了,到最后只有一个破产的塑胶厂项目可供王永庆选择,王永庆经过详细考察,走访学者专家,亲自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塑胶业为基础工业,可施展拳脚。
1954年王永庆登记设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金,美国援助67万美金。1957年3月,台塑建厂才宣告完成并正式开始生产。
1965年台塑和南亚公司的产品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塑料行业形成致命冲击。
1978年,王永庆自行设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个大型工厂,开始了台湾石化工厂的整体输出的先例。此后又在美国连续收购工厂,在美国商界干出如此大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
对于一生的成就,王永庆总是一句话淡然带过:“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编辑 凌儿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
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
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的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学会就记在脑子里。就这样到春节回家前,王永庆就筹划自己要开一家米店。1932年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
米店开张后,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习惯于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他还发现每家的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这样兄弟三人就分了一下工,三弟外向善交际,就照顾客人和店面,二弟内向就专挑杂物,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搞推销。不久他们挑过的米开始走俏,三兄弟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供应得上白天的需求。
一天一位主妇慕名来到米店,一下子要买三斗,但因为太重拎不动又改要一斗,王永庆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顾客把米送回家。
在送米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家米店,有认识王永庆的人就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吗?”,就这样问了几次把王永庆问醒悟了,为什么不送米上门?就这样,米送到后还主动问人家三斗米大概能吃多久,下次直接送过来就可以,不用去店里跑了。
这件事后,王永庆把送米上门提到米店经营的日程上来,他开始添置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送很多家,减少路上消耗的时间。同时他又作了一些精心的统计,比如这家人几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都一一列在本子上。送米的时候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记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同时还了解一下顾客家发工资的日子,并记录下来,在他们发了工资一两天内去讨米钱。就这样最多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斗的米,由此王永庆米店良好的口碑在嘉义广为流传,大家开始争相效仿,王永庆在米店行业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就这样王永庆通过卖大米积累了资金,后又买了碾米设备,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一直到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都被迫关门。
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传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庆发现乡下每户的人家养的鸡、鸭、鹅因粮食短缺没有足够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没人愿意收购。王永庆就试着用菜根和粗叶,再去碾米厂买些碎米和稻壳,磨碎了混在一起喂鹅,结果成功了。
王永庆就大量向农户收购瘦鹅,集中饲养两个月后就成七八斤重的肥鹅,结果王永庆又发了笔小财。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派人接管台湾。
1946年初王永庆在嘉义车站附近投资兴建了台湾最大的碾米厂,1946年10月5日正式开张。
然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在台湾的军事统治,对粮食等重要物资严加控制,严禁越区运粮。
1947年3月11日,王永庆在运回了一车稻谷后被警局以越区运粮的罪名,拘禁29天。出狱后决定放弃米生意。
此后,王永庆开始做木材生意,开始因缺乏经验,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在挚友林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度过难关,站稳脚跟,并从原来的木材买卖发展为收购原木与委托加工经营业务。作为一名木材商人,他也加入盗伐林木的行列,后被人告发,台湾警方向他发出了通缉令,王永庆被迫流亡日本。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北,到了台湾,当时急需要有胆识的企业家来办实业,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力保王永庆回台。
王永庆回台后继续做木材生意,由于国民党来台湾带来大量的资金,一到台湾就大兴土木,一时木材价格飞涨,王永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几年间便牟取暴利,从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为大商人。同时也觉察到了继续做木材生意的风险和危机,并积极准备把资金投入工业。
1953年台湾当局设立“经济安全委员会”,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恰好美国政府答应援助台湾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王永庆申请的项目都别人占了,到最后只有一个破产的塑胶厂项目可供王永庆选择,王永庆经过详细考察,走访学者专家,亲自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塑胶业为基础工业,可施展拳脚。
1954年王永庆登记设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金,美国援助67万美金。1957年3月,台塑建厂才宣告完成并正式开始生产。
1965年台塑和南亚公司的产品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塑料行业形成致命冲击。
1978年,王永庆自行设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个大型工厂,开始了台湾石化工厂的整体输出的先例。此后又在美国连续收购工厂,在美国商界干出如此大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
对于一生的成就,王永庆总是一句话淡然带过:“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编辑 凌儿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