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大米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
  
  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的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学会就记在脑子里。就这样到春节回家前,王永庆就筹划自己要开一家米店。1932年在父母亲戚的支持下,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
  米店开张后,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习惯于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他还发现每家的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这样兄弟三人就分了一下工,三弟外向善交际,就照顾客人和店面,二弟内向就专挑杂物,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搞推销。不久他们挑过的米开始走俏,三兄弟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供应得上白天的需求。
  一天一位主妇慕名来到米店,一下子要买三斗,但因为太重拎不动又改要一斗,王永庆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顾客把米送回家。
  在送米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家米店,有认识王永庆的人就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吗?”,就这样问了几次把王永庆问醒悟了,为什么不送米上门?就这样,米送到后还主动问人家三斗米大概能吃多久,下次直接送过来就可以,不用去店里跑了。
  这件事后,王永庆把送米上门提到米店经营的日程上来,他开始添置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送很多家,减少路上消耗的时间。同时他又作了一些精心的统计,比如这家人几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都一一列在本子上。送米的时候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记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同时还了解一下顾客家发工资的日子,并记录下来,在他们发了工资一两天内去讨米钱。就这样最多一天可以卖出一百多斗的米,由此王永庆米店良好的口碑在嘉义广为流传,大家开始争相效仿,王永庆在米店行业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就这样王永庆通过卖大米积累了资金,后又买了碾米设备,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一直到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都被迫关门。
  
  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传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庆发现乡下每户的人家养的鸡、鸭、鹅因粮食短缺没有足够的食物,都骨瘦如柴故没人愿意收购。王永庆就试着用菜根和粗叶,再去碾米厂买些碎米和稻壳,磨碎了混在一起喂鹅,结果成功了。
  王永庆就大量向农户收购瘦鹅,集中饲养两个月后就成七八斤重的肥鹅,结果王永庆又发了笔小财。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派人接管台湾。
  1946年初王永庆在嘉义车站附近投资兴建了台湾最大的碾米厂,1946年10月5日正式开张。
  然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在台湾的军事统治,对粮食等重要物资严加控制,严禁越区运粮。
  1947年3月11日,王永庆在运回了一车稻谷后被警局以越区运粮的罪名,拘禁29天。出狱后决定放弃米生意。
  此后,王永庆开始做木材生意,开始因缺乏经验,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在挚友林老先生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度过难关,站稳脚跟,并从原来的木材买卖发展为收购原木与委托加工经营业务。作为一名木材商人,他也加入盗伐林木的行列,后被人告发,台湾警方向他发出了通缉令,王永庆被迫流亡日本。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败北,到了台湾,当时急需要有胆识的企业家来办实业,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力保王永庆回台。
  王永庆回台后继续做木材生意,由于国民党来台湾带来大量的资金,一到台湾就大兴土木,一时木材价格飞涨,王永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几年间便牟取暴利,从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为大商人。同时也觉察到了继续做木材生意的风险和危机,并积极准备把资金投入工业。
  1953年台湾当局设立“经济安全委员会”,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恰好美国政府答应援助台湾5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王永庆申请的项目都别人占了,到最后只有一个破产的塑胶厂项目可供王永庆选择,王永庆经过详细考察,走访学者专家,亲自到日本考察,最后得出结论是:塑胶业为基础工业,可施展拳脚。
  1954年王永庆登记设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金,美国援助67万美金。1957年3月,台塑建厂才宣告完成并正式开始生产。
  1965年台塑和南亚公司的产品以势不可挡之势打入日本市场,对日本塑料行业形成致命冲击。
  1978年,王永庆自行设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了一个大型工厂,开始了台湾石化工厂的整体输出的先例。此后又在美国连续收购工厂,在美国商界干出如此大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
  对于一生的成就,王永庆总是一句话淡然带过:“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编辑 凌儿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
其他文献
恭祝新老朋友新年大吉!  新年伊始,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企业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部分国家领导人、国务院等部门领导、著名经济学家、行业领袖出席大会,大会由CCTV-2、CCTV-4、新闻网、搜狐网全程播报。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推广的“清夫皮肤病免费试用中心”专卖店项目凭借创新的盈利模式,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从现场600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100家最
期刊
何鸿燊这样评价自己:“我为什么还要在赌桌上赌呢?每天这么多人来葡京赌钱,不就是跟我赌输赢吗?我其实是天天在赌。”     争一口气    1934年,13岁的何鸿燊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变故,父亲因为炒股票破产,和他哥哥逃往越南。在20世纪40年代末,汇丰银行率先打破行规,直接向华商贷款,这一重大改革引起各洋行纷纷效仿,从而迫使买办退出历史舞台。香港的几大买办世家风光不再,两代买办的何家面临巨大的冲击,
期刊
好儿女,志在四方  ——评点中国十大最适宜创业的城市    投资约7.8亿港元,由迪士尼与中国合拍的3D电影《花木兰:女勇士的传奇》即将于10月开拍,将再一次把中国古代女勇士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推向全世界。  在国内,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早已唱红了祖国的大江两岸。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好男儿应志在四方,而木兰的故事说出这样一个道理:女子同样可以闯四方。  看看《木兰辞》里的记载,木兰是
期刊
当大都数人都在抱怨美容美发店主对毛巾卫生熟视无睹,照例频繁使用未经消毒的毛巾时,有人却敏锐察觉到蕴含其中的巨大商机,首创“消毒毛巾”全新商业模式,打造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家专业的消毒毛巾品牌——“巾维康”,成就“巾维康”辉煌品牌的同时,也为无数徘徊创富路上的投资者铺就了一条便捷的财富路。     在提倡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们对绿色和洁净的意识比以往更为强烈。这直接导致消费者对美容美发机构的服务细
期刊
张艳是个超级“刘德华”迷,当听说刘德华于11月6日可能会回到其家乡——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江门市”表演时,托亲瞩友、千方百计弄到两张当晚晚会的门票,匆匆赶到江门市,当天下午看了国内首家“星光公园”的开园仪式,近距离见到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等一众五邑籍明星,当晚尽情欣赏了由刘德华领衔的一台精彩晚会“群星闪耀江门情”,大呼过瘾和享受!  其亲友见她意犹未尽,第二天早上,带她去观看了一场2010广州亚运
期刊
有一位山东高人,祖上五代行医,后拜少林寺一指禅第19代传人阙巧根大师为师,自创了一套“技法独到、疗效显著”点穴推拿绝技,可治百病,被当地民众誉为“神医”。后来又开办了金康职业培训学校(www.qdjinkang.com),让成千上万的下岗工学会了“绝学”,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是谁?  他就是金康五行点穴推拿排毒法创始人、指针(以指代针点穴按摩)按摩专家张敬臣。近日,有幸对张敬臣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期刊
家族相传“比金钱更有价值东西”——好习惯,好品格!  改变自己、改变家族、改变家乡、改变中国 ,从杰果好习惯养成培训中心开始!    好习惯养成式培训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
期刊
当你有一个糟糕的雇员,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尝试把他们转变成为好雇员,这通常很难实现。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早的解雇他,糟糕的雇员将拖你的后腿,不仅他自己的工作完成不好,还会对其他雇员产生不良影响。    餐馆行业,一度盛传十个新开的有九个会倒闭。或许,这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餐馆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如何把餐馆生意做火,有高人总结出如下建议,供各位正在经营餐馆和意欲经营餐馆的朋友参考:  一、找寻那些在工作上
期刊
刚刚进公司时,主管给我三句话:  1、你永远不知道客人在想什么(所以不要花心思去猜);  2、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所以做事情不要缩手缩脚);  3、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客户,明天会不会成为竞争对手(所以关系再好,有些事情也要保密)。  在外贸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一阵之后,我有以下一番感悟,供这个行业的新人参考借鉴:   一、在工厂,客人抱怨价格太高时,我总是说一分钱一分货,以质量好来回复。进入贸
期刊
无意在网上发现一个有关营销的贴子和相关评论,甚有意思,编辑遂摘其精华,以飨读者。    问题及背景  昨天有个客户A在网上向我询价,他可能是看了我的产品介绍吧,别的也没问,只问了价格,我给了他的最低的价格,可他还说价格太高,接下来我该怎么和他谈呢?他留了手机号给我?  我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是我在网上的第一个客户,请大家帮帮我,谢谢!    高手支招一:兄弟,你的这个客户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