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美援朝,绝对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从朝鲜内战爆发,到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出兵干涉;从美国军舰驶入台湾海峡,到美国空军袭击中国东北城镇……中国有太多入朝作战的理由。但,如何抉择,中共中央与毛泽东主席反复思量,一度陷入两难之境。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让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在回忆录中有如此表述。而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那是一段主席吃安眠药也睡不着觉的日子。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百废待兴,工农业生产水平依然很低,连基础的粮食供应也存在困难。
  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61万吨,相当于美国的0.69%。61万吨钢是个什么概念,仅够每家造一口锅。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1%;原油产量,相当于美国的0.07%。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还不如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小国。
  真是穷得叮当响!
  在《李富春选集》里,这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当事人如此描述那时的新中国:“生产量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比较,煤减少了一半以上,铁和钢减少了80%以上,棉纺织品减少了1/4以上。总的来讲,工业生产平均减产近一半。”再看农业,全国粮食产量比抗战前降低21%,棉花产量约相当于抗战前产量的54.4%,耕畜减少了16%。各地的交通运输遭到严重破坏,城乡交流近乎隔绝,市场萧条。据联合国统计,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
  国力差距悬殊,装备差距悬殊。
  朝鲜战争强加给了毛泽东和他的伙伴们一个难题——是袖手旁观还是伸出援手?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如何应对?敢不敢出手?对于刚刚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1950年国庆节当晚,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商讨是否出兵朝鲜问题。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毛泽东特意要求,不做会议记录。那天晚上,会议的最终决议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出兵。
  在今天的中国档案馆,保存着两份珍贵的电报,均是毛泽东发给斯大林的。1950年10月2日的第一封电报中这样写到:我们决定用志愿军的形式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部队作战,援助朝鲜的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这封电报中,毛泽东明确告知斯大林中国将出兵参战。但是,这封电报起草之后,并没有发出。
  当天真正发出的电报是这样表述的: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比较有利。
  两封内容截然不同的电报,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复杂的心情。
  然而,“唇亡齿寒”的千年古训告诉后人,没有安定的内外环境,如何能静下心来搞建设?能战方能和!在经过多个昼夜的反复思量之后,毛主席力排众议,力主出兵驱逐打上门来的侵略者。
  彭德怀也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表示: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政治家都知道,“借口”这个东西,其实很容易制造!今天看来,越南战争时的“北部湾事件”是不是借口?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不是借口?如果当初让美国陈兵鸭绿江畔,那他只要稍微出个花样,中国就得全军总动员,这太平日子可真算过到头了。彭德怀,这个性格倔强的湖南人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就当是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关键时刻,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將军。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坚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
  一场意志与钢铁的较量在朝鲜半岛上演了。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陷平壤的当天夜里,彭德怀和他的部队冒着凛冽的寒风跨过了鸭绿江。
  敢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交出了令后人骄傲和满意的答卷。1953年9月,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说的一句话是对这个抉择最好的诠释:“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TIPS
  志愿军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一听到这熟悉的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儿女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头戴栽绒棉帽,身穿匝道棉衣,脚蹬高腰棉鞋,胸佩“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这一名称让美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支小规模的中国志愿者队伍,后来才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为避免将战争升级,美军愿意继续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其实,美国人对于“志愿军”这个词也是挺熟悉的,美独立战争时期,就有许多来自欧洲的仁人志士作为“志愿军”在美军中服役。
其他文献
唐雪根生活在杭州,惯以自己娴熟的油画技艺与作画媒材绘制“潮作”,均取材于身边举世闻名的钱塘潮。这类油画创作在新世纪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数量可观,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2010年,69岁的他不甘寂寞,用他早年曾掌握的中国画笔墨技术,创作了历来为中国百姓所熟知的仙鹤形象,启动了他艺术创作的新题材、新品种。他把自己笔下的仙鹤,独独限制在呈动态造型的状态中,这是长吟或起舞中的鹤,而鹤之鸣叫与起舞
期刊
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潜山为皖国都城。10月26日至28日,全国画报社长总编走进潜山进行摄影采风,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别样魅力。  一幅山水画卷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题天柱峰》,形象概括了天柱山的雄奇景象。  读诗就已领略了它的神奇,但当真正一步步
期刊
利津县利津街道面积116平方千米,辖63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155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0.7萬。近年来,利津街道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扎实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广泛集中民智、凝聚各方力量,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利津街道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基层管理模式,逐步把
期刊
这个冬天令人心碎  大地上花朵还在沉睡  只有寒梅风雪中醒来  你的绽放映红春晖  这个冬天让人伤悲  幸福和欢乐被窒息包围  唯有天使危难中逆行  你用使命践行无悔  你的眼睛像那花蕾  目光情深,暖人心扉  你的眼睛像那花蕾  挽救生命,拥抱春归  ——王元培《你的眼睛像那花蕾》  面對疫情,医护工作者冲锋在前,不畏生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身为医护人员家属的马强,对医护工作者有着更为
期刊
书籍简介:  《万事通先生》  [丹]本特·奥莱森·尼斯特罗姆特/著  马文姬/译  2017年11月 出版  定价:35元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万事通先生》是一本无字书绘本。正因为没有文字,反而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该书在一众绘本中脱颖而出。2007年,该书就荣获“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徽章奖”,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获奖作品书系”的作品之一。作者本特
期刊
书籍简介:  《阿杏》  周 静/著  2020年11月出版  定价:30元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的家乡在湘北的农村。  我在乡村长大。我知道一丛鸡冠花小时候个子矮矮的样子,知道一棵柳树小时候枝条柔软的样子,知道一棵桃树小时候树叶在风中得意摇晃的样子,知道一只鹅黄色的小鸭子、一只毛茸茸的小鸡那圆滚滚的样子,知道一只小猫打哈欠的样子,知道一只小狗绕着你的脚转圈圈的样子…… 我知道“小时候”的样
期刊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作者:刘红庆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定价:4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郭兰英采访实录撰写,系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经典的音乐、感人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图文并茂、深入细致地展现了人民艺术家郭兰英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  《中国考古大发现》(增订本)  作者:刘尊志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价:55.00元  内容简介  一
期刊
穿越百年烟云,沉淀工业记忆。高耸的烟囱仿佛时光的坐标,将曾经的百年烟厂定格在这片土地上。走进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那些百年建筑透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从老烟厂到文化地标,潍坊人眼中的老烟厂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蝶变与新生。如今, 1532文化产业园正渐渐发展为潍坊市的“798”,成为潍坊市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盘活传统文化资源  构建文化IP产业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期刊
清晨,太阳从苍翠的燕子山后缓缓升起,朝霞把天空染得金黄。此时,山脚下的一座橙色校园里总会响起阵阵书声,伴着山间薄雾渐渐升腾,由此开启泉城平常但又美好的一天。这座橙色的校园,便是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刚刚过去的11月,开元全体师生用一场全球直播的大型文艺演出庆祝了学校的20周年华诞,舞蹈、合唱、歌曲串烧、武术、钢琴,虽然节目形式不同,但是开元人对学校的热爱和深情却是整齐划一,而且始终如一。  
期刊
自朝鲜战争爆发始,美军就开始对日本和蒋介石集团占据的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军事部署。然而,为了掩饰自己具有侵略性质的军事行为,美国希望将更多的国家拉上自己的“战车”。  在美国地面部队登陆朝鲜半岛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的决议。该决议“请求”美国委派该项部队的司令官,“请求”美国在统一司令部指挥下采取行动。“联合国军”一词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的历史上。  值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