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门市在2002年建成苏中苏北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4年又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海门市环保局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群众满意出发,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政策,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用扎实的行动和成效,让环境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
60%以上的環境问题是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所以不能对所有的环境问题一概而论,需要理性思考。海门市环保局坚持理性治污,以此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从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四种矛盾”困惑环保部门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环保工作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环保工作永远在路上。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问题高发期与环境意识升级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既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环境容量来承载,需要转型升级来保证。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难以一步到位。
环保现状和百姓要求之间的矛盾。环境投诉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对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标准越来越高,以前能够容忍的现在容忍不了。
环保队伍和环保任务之间的矛盾。现在基层环保部门普遍出现人手少、任务重的现象,面对高发的环境投诉、各类的专项整治,环保人员工作十分辛苦。
环保职责和社会误解之间的矛盾。按照环保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现实中发生的河脏、水臭、乱倒垃圾、秸秆焚烧等问题,百姓往往认为都是环保部门的责任。环保工作常常被误解、被质疑、被指责,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付出和担当。
“三个理念”化解环境问题
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比如化工、电镀、印染等。如果机械呆板地行政执法,照本宣科地教条执法,就可能变成单一的送罚单、贴封条,不整改的拉闸断电,顶风作案的司法移送。如此治理,一批企业甚至部分行业就会关门歇业,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海门市环保局在工作中坚持先进理念引领,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以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治污,“铁腕治污”不是把企业治死而是把企业搞活。治理企业污染,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把企业引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机针行业曾经是海门的重要工业行业之一,其自建的电镀车间大多存在环保手续不齐全、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个行业的环保难题,环保局不是简单地处罚、关停,而是借助污染治理这个手段为行业生存找出路。历经22个月,环保局把18家机针企业的21条电镀生产线整合成4条镀铬生产线和1条镀镍生产线,集中至手续齐全、治理到位的专业电镀企业生产,使机针行业得到了转型升级,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保住了传统产业。
以辩证理念督促企业治污,“渐进治理”给企业改进空间并获得百姓认可。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污染物有不同特征,既要区分轻重缓急,又要讲究效率效果,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排污企业,肯定他们曾经做出的贡献,调动他们治污环保的内生动力。为提升印染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环保局用两年时间督促全市27家印染企业投入治理资金6708万元,建设了一批提标升级和中水回用工程。橡胶再生加工是海门的传统产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引发百姓不满。环保局不是以处罚企业来平息民怨,而是积极帮助企业寻求新工艺、新技术,提供相关信息和治理培训,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治污水平和环境管理能力。连续两年督促14家再生胶生产企业投入1000多万元,新增31套废气治理装置。整治后,由橡胶废气引发的环境投诉量减少了一半。
以服务理念助力企业治污,“专家把脉”解决问题提升防治水平。环保部门不仅有执法功能,更有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可操作的规划是体现其服务职能的关键之处。近年来,化工整治始终是海门环保的主题工作之一。环保局不单向企业下达整治任务,还帮助企业寻找治理技术和治理单位,共同研究治理方案。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技术优势,组建环保专家服务团队,与污染治理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帮助企业把脉问诊。为提升化工园区污染防治水平,环保局在解决单个企业的达标排放后,及时组织开展了特征因子专项治理,为9家化工企业找出排放量大的特征污染因子,通过建设专门的治理设施,帮助园区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得到了企业和属地政府的好评。
“两个标准”推动污染防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环境投诉,环保部门经常会遇到“两个标准”,即国家标准,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民众标准,是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对监管部门来讲,要求企业执行国标,必须达标排放;对群众来说,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了仍然不行,有人觉得还有污染存在,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企业往往认为,我们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年年有投入,年年在改进,可是仍然年年挨骂、挨罚。因此,围绕环境的纠纷、矛盾层出不穷。现在,环境执法面对的一个困局就是国标在坚挺、民标很超前、企业很无奈。为此,海门市环保局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推动污染治理;另一方面着力化解老百姓的怨气,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同时调动公众的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海门市环保局把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环保工作的立身之本、立岗之本,通过严格执行国标,督促企业治理污染从而推动环境问题的切实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环保局一方面要求企业加速治理污染,一方面和民众讲清关系、取得谅解并充分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环保局在两条全长25公里的河流两侧,找出所有的排污口,树立公示牌。公示牌公示了全部的排污信息,并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举报电话。在浒通河沿线企业专项整治中,清查了浒通河沿线56家企业的74个排放口,制作了红、黄、蓝、绿四色公众监督牌(红色代表工业废水、黄色代表冷却水、蓝色代表生活污水、绿色代表雨水),安装公众监督牌74块和3块公众监督公示牌;在通吕运河沿线企业专项整治中,清查通吕运河沿线73家企业的101个排放口,安装60块四色公众监督牌和3块公众监督公示牌。竖立公示牌以后,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明确了,河道水质得到改善的同时,更取得了社会对环保部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系海门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60%以上的環境问题是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所以不能对所有的环境问题一概而论,需要理性思考。海门市环保局坚持理性治污,以此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从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四种矛盾”困惑环保部门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环保工作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环保工作永远在路上。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问题高发期与环境意识升级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既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环境容量来承载,需要转型升级来保证。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难以一步到位。
环保现状和百姓要求之间的矛盾。环境投诉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对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标准越来越高,以前能够容忍的现在容忍不了。
环保队伍和环保任务之间的矛盾。现在基层环保部门普遍出现人手少、任务重的现象,面对高发的环境投诉、各类的专项整治,环保人员工作十分辛苦。
环保职责和社会误解之间的矛盾。按照环保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现实中发生的河脏、水臭、乱倒垃圾、秸秆焚烧等问题,百姓往往认为都是环保部门的责任。环保工作常常被误解、被质疑、被指责,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付出和担当。
“三个理念”化解环境问题
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比如化工、电镀、印染等。如果机械呆板地行政执法,照本宣科地教条执法,就可能变成单一的送罚单、贴封条,不整改的拉闸断电,顶风作案的司法移送。如此治理,一批企业甚至部分行业就会关门歇业,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海门市环保局在工作中坚持先进理念引领,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以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治污,“铁腕治污”不是把企业治死而是把企业搞活。治理企业污染,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把企业引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机针行业曾经是海门的重要工业行业之一,其自建的电镀车间大多存在环保手续不齐全、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个行业的环保难题,环保局不是简单地处罚、关停,而是借助污染治理这个手段为行业生存找出路。历经22个月,环保局把18家机针企业的21条电镀生产线整合成4条镀铬生产线和1条镀镍生产线,集中至手续齐全、治理到位的专业电镀企业生产,使机针行业得到了转型升级,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保住了传统产业。
以辩证理念督促企业治污,“渐进治理”给企业改进空间并获得百姓认可。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污染物有不同特征,既要区分轻重缓急,又要讲究效率效果,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排污企业,肯定他们曾经做出的贡献,调动他们治污环保的内生动力。为提升印染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环保局用两年时间督促全市27家印染企业投入治理资金6708万元,建设了一批提标升级和中水回用工程。橡胶再生加工是海门的传统产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引发百姓不满。环保局不是以处罚企业来平息民怨,而是积极帮助企业寻求新工艺、新技术,提供相关信息和治理培训,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治污水平和环境管理能力。连续两年督促14家再生胶生产企业投入1000多万元,新增31套废气治理装置。整治后,由橡胶废气引发的环境投诉量减少了一半。
以服务理念助力企业治污,“专家把脉”解决问题提升防治水平。环保部门不仅有执法功能,更有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可操作的规划是体现其服务职能的关键之处。近年来,化工整治始终是海门环保的主题工作之一。环保局不单向企业下达整治任务,还帮助企业寻找治理技术和治理单位,共同研究治理方案。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技术优势,组建环保专家服务团队,与污染治理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帮助企业把脉问诊。为提升化工园区污染防治水平,环保局在解决单个企业的达标排放后,及时组织开展了特征因子专项治理,为9家化工企业找出排放量大的特征污染因子,通过建设专门的治理设施,帮助园区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得到了企业和属地政府的好评。
“两个标准”推动污染防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环境投诉,环保部门经常会遇到“两个标准”,即国家标准,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民众标准,是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对监管部门来讲,要求企业执行国标,必须达标排放;对群众来说,即使企业达标排放了仍然不行,有人觉得还有污染存在,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企业往往认为,我们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年年有投入,年年在改进,可是仍然年年挨骂、挨罚。因此,围绕环境的纠纷、矛盾层出不穷。现在,环境执法面对的一个困局就是国标在坚挺、民标很超前、企业很无奈。为此,海门市环保局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推动污染治理;另一方面着力化解老百姓的怨气,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同时调动公众的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海门市环保局把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环保工作的立身之本、立岗之本,通过严格执行国标,督促企业治理污染从而推动环境问题的切实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环保局一方面要求企业加速治理污染,一方面和民众讲清关系、取得谅解并充分调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环保局在两条全长25公里的河流两侧,找出所有的排污口,树立公示牌。公示牌公示了全部的排污信息,并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举报电话。在浒通河沿线企业专项整治中,清查了浒通河沿线56家企业的74个排放口,制作了红、黄、蓝、绿四色公众监督牌(红色代表工业废水、黄色代表冷却水、蓝色代表生活污水、绿色代表雨水),安装公众监督牌74块和3块公众监督公示牌;在通吕运河沿线企业专项整治中,清查通吕运河沿线73家企业的101个排放口,安装60块四色公众监督牌和3块公众监督公示牌。竖立公示牌以后,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明确了,河道水质得到改善的同时,更取得了社会对环保部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系海门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