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月中旬登上前往武汉的飞机之前,澳大利亚女子羽毛球队队员格罗娅·萨莫维尔万万没有想到,这趟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的简称)的旅程会让她一炮而红。哪怕澳大利亚队在小组赛就出局了,哪怕她没有赢过一场比赛,但格罗娅的人气却一度超越了场内球星。球迷、媒体以及志愿者都在讨论她,还有人给她送花。原因很简单,她除了是澳大利亚代表团的“队花”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曾外孙女。
尤伯杯首度亮相
5月22日在武汉体育中心接受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采访时,格罗娅一边展示她的绿色指甲,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她的生活和梦想。她喜欢有色彩的人生,所以平时打球不能化妆的时候就会把指甲涂成各种颜色。
尤伯杯是格罗娅参加的第一项国际顶级赛事,在打完第一场比赛后,兴奋不已的她对着央视的镜头爆料:“康有为是我的曾外祖父,我第一次来武汉,大家都对我很热情。”结果,这一句话成了爆炸性新闻。
17岁的中澳混血、几乎不会说中文、性格热情豪放,格罗娅完全超乎了中国人对康有为后代的想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令她身份曝光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和话题。
如果不是格罗娅亲口承认,凭外貌很难会把她跟康有为联系在一起。棕色的头发,1.7米多的高挑身材,深邃的眼眸,笑起来还有一个甜甜的酒窝。这一切都让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阳光美女。与中国相关的,只有她那略显浓密的黑眉毛,以及打球时喜欢挂在嘴边的中文口头禅“漂亮”。
格罗娅的母亲是澳大利亚人,父亲是康有为女儿康同富的儿子。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因病不幸去世。格罗娅6岁时随家人从广州移民到澳大利亚。直到7岁那年,她随母亲到中国旅行探亲,才了解到自己的家世。“当时妈妈对我说,我的曾外祖父是中国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思想家,我当时就一个念头——‘我的天啊!’”
为了走进这位曾外祖父,格罗娅翻看了不少历史书籍。“我去图书馆读了一些有关于他的书,我们也有族谱。我知道曾外祖父是一个革命的发起者,他很爱国。”说起这些的时候,格罗娅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起来很亢奋。“但在澳大利亚,他不是那么出名,所以我就和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格罗娅有着来自于祖先的贵族气质。她会演奏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最喜欢弹马友友的作品。因为相貌和气质出众,格罗娅小学时期就已经当过广告模特。
另一方面,格罗娅又跟人们印象中的“白富美”不太一样,她倔强,有着一股跟改革者康有为一样的勇气。虽然天生丽质,但她没有走向娱乐圈,反而选择了在澳大利亚并不吃香的羽毛球,“我练习得越多,就越能了解到羽毛球的魅力。”
澳大利亚的“希望之星”
格罗娅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在学习羽毛球之前,她练过网球和体操。12岁那年,格罗娅参加了澳大利亚羽协挑选羽毛球苗子的选拔,第一次接触羽毛球的她,竟然从200人当中脱颖而出。“第一次打球的感觉并不好,我一用力过猛就会拍到头、打到大腿,不过也让我产生了一种想征服这种运动的想法。”
格罗娅觉得自己第一次打羽毛球很笨拙,可在澳大利亚队中负责青少年选拔与培训的教练沃尔森看来,她就像是为羽毛球而生。“她刚来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发球都不会,经过短暂的训练,她很快就能与前奥运会铜牌得主唐鹤恬打多拍回合了。”
学球两年后,格罗娅获得澳大利亚15岁以下全国比赛女双冠军,并在去年参加了世界青年锦标赛,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希望之星”。羽毛球还让她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19岁的新西兰小伙子,“他长得又帅,又幽默”。在追求者众多的格罗娅看来,最有魅力的还是会打羽毛球的男人。
在澳大利亚队中,像格罗娅如此热情的运动员并不多。目前代表澳大利亚队打球的前中国国手唐鹤恬曾抱怨过:“这里的小孩缺少一种职业精神,什么时候都是嘻嘻哈哈的,根本不把比赛当回事。”可格罗娅不一样,她以当职业运动员为理想,目前的目标是争取参加2014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和2016年的奥运会。为此,格罗娅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两次,几乎是其他队员的两倍。
记者问她:“你学过网球,在澳大利亚,网球比羽毛球受欢迎多了,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冷门’的运动?”格罗娅回答说:“我知道羽毛球在澳大利亚并不赚钱,甚至在其他不少国家也是这样。但我喜欢羽毛球,因为它是一样考验意志力的运动,打球的时候,你需要想很多,需要在一秒钟就做出很多决定。而且打羽毛球的动作很美,看起来就像是在球场上跳舞。”
她还告诉记者:“我现在读高一,我希望在大学读运动医学或者是康复治疗等相关的专业,因为我对人的身体构造和运动力学非常感兴趣,毕业以后,我要把更多时间专注于羽毛球运动。我想赢很多的奖牌,把羽毛球这项运动在澳大利亚推广开来。我想打更多像尤伯杯这样的国际大赛,以后可以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我一直梦想着,我有一天能够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拿到一枚奥运奖牌。”
“我是女的林丹”
格罗娅的教练认为,她的羽毛球天赋和热情也许是来自那一半的中国血统。也因为这一半的中国血统,格罗娅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在学校选修了两年中文的她,只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单词,说得最流利的就是那句“你好,我是格罗娅”。当被记者要求“秀秀”她的中文时,格罗娅响亮地说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林达”,然后支支吾吾再也吐不出新的单词,只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按照家族习惯,在格罗娅的这一代人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源自汉语的中间名。格罗娅的哥哥叫“林冲”,姐姐叫“林优”,而她则叫格罗娅·林达·萨莫维尔。格罗娅还特意提醒记者,“林达”这个名字的读音近似“羽球天王”林丹,“所以,我是女的林丹”。格罗娅又得意地笑了。
她最喜欢的羽毛球运动员也来自中国。“我的偶像是张宁。”格罗娅一直希望成为像中国女单名将张宁一样的运动员,和羽毛球为伴,33岁还能拿到奥运会冠军。“我在电视上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她顽强地赢得了冠军。”
“我喜欢吃辣的,四川小吃和北京烤鸭都很好吃。”这次到中国后,她收获颇丰,不仅能跟高水平的运动员较量,还认识了不少热情的球迷。格罗娅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在球场上努力,以后到中国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印象也会越来越丰富。
虽然不知道下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但格罗娅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青岛的康有为故居。格罗娅希望在那里,能够更多地了解那位让她突然变成名人的祖先。
尤伯杯首度亮相
5月22日在武汉体育中心接受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采访时,格罗娅一边展示她的绿色指甲,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她的生活和梦想。她喜欢有色彩的人生,所以平时打球不能化妆的时候就会把指甲涂成各种颜色。
尤伯杯是格罗娅参加的第一项国际顶级赛事,在打完第一场比赛后,兴奋不已的她对着央视的镜头爆料:“康有为是我的曾外祖父,我第一次来武汉,大家都对我很热情。”结果,这一句话成了爆炸性新闻。
17岁的中澳混血、几乎不会说中文、性格热情豪放,格罗娅完全超乎了中国人对康有为后代的想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令她身份曝光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和话题。
如果不是格罗娅亲口承认,凭外貌很难会把她跟康有为联系在一起。棕色的头发,1.7米多的高挑身材,深邃的眼眸,笑起来还有一个甜甜的酒窝。这一切都让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阳光美女。与中国相关的,只有她那略显浓密的黑眉毛,以及打球时喜欢挂在嘴边的中文口头禅“漂亮”。
格罗娅的母亲是澳大利亚人,父亲是康有为女儿康同富的儿子。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因病不幸去世。格罗娅6岁时随家人从广州移民到澳大利亚。直到7岁那年,她随母亲到中国旅行探亲,才了解到自己的家世。“当时妈妈对我说,我的曾外祖父是中国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思想家,我当时就一个念头——‘我的天啊!’”
为了走进这位曾外祖父,格罗娅翻看了不少历史书籍。“我去图书馆读了一些有关于他的书,我们也有族谱。我知道曾外祖父是一个革命的发起者,他很爱国。”说起这些的时候,格罗娅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起来很亢奋。“但在澳大利亚,他不是那么出名,所以我就和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
格罗娅有着来自于祖先的贵族气质。她会演奏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最喜欢弹马友友的作品。因为相貌和气质出众,格罗娅小学时期就已经当过广告模特。
另一方面,格罗娅又跟人们印象中的“白富美”不太一样,她倔强,有着一股跟改革者康有为一样的勇气。虽然天生丽质,但她没有走向娱乐圈,反而选择了在澳大利亚并不吃香的羽毛球,“我练习得越多,就越能了解到羽毛球的魅力。”
澳大利亚的“希望之星”
格罗娅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在学习羽毛球之前,她练过网球和体操。12岁那年,格罗娅参加了澳大利亚羽协挑选羽毛球苗子的选拔,第一次接触羽毛球的她,竟然从200人当中脱颖而出。“第一次打球的感觉并不好,我一用力过猛就会拍到头、打到大腿,不过也让我产生了一种想征服这种运动的想法。”
格罗娅觉得自己第一次打羽毛球很笨拙,可在澳大利亚队中负责青少年选拔与培训的教练沃尔森看来,她就像是为羽毛球而生。“她刚来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发球都不会,经过短暂的训练,她很快就能与前奥运会铜牌得主唐鹤恬打多拍回合了。”
学球两年后,格罗娅获得澳大利亚15岁以下全国比赛女双冠军,并在去年参加了世界青年锦标赛,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希望之星”。羽毛球还让她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19岁的新西兰小伙子,“他长得又帅,又幽默”。在追求者众多的格罗娅看来,最有魅力的还是会打羽毛球的男人。
在澳大利亚队中,像格罗娅如此热情的运动员并不多。目前代表澳大利亚队打球的前中国国手唐鹤恬曾抱怨过:“这里的小孩缺少一种职业精神,什么时候都是嘻嘻哈哈的,根本不把比赛当回事。”可格罗娅不一样,她以当职业运动员为理想,目前的目标是争取参加2014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和2016年的奥运会。为此,格罗娅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两次,几乎是其他队员的两倍。
记者问她:“你学过网球,在澳大利亚,网球比羽毛球受欢迎多了,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冷门’的运动?”格罗娅回答说:“我知道羽毛球在澳大利亚并不赚钱,甚至在其他不少国家也是这样。但我喜欢羽毛球,因为它是一样考验意志力的运动,打球的时候,你需要想很多,需要在一秒钟就做出很多决定。而且打羽毛球的动作很美,看起来就像是在球场上跳舞。”
她还告诉记者:“我现在读高一,我希望在大学读运动医学或者是康复治疗等相关的专业,因为我对人的身体构造和运动力学非常感兴趣,毕业以后,我要把更多时间专注于羽毛球运动。我想赢很多的奖牌,把羽毛球这项运动在澳大利亚推广开来。我想打更多像尤伯杯这样的国际大赛,以后可以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我一直梦想着,我有一天能够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拿到一枚奥运奖牌。”
“我是女的林丹”
格罗娅的教练认为,她的羽毛球天赋和热情也许是来自那一半的中国血统。也因为这一半的中国血统,格罗娅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在学校选修了两年中文的她,只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单词,说得最流利的就是那句“你好,我是格罗娅”。当被记者要求“秀秀”她的中文时,格罗娅响亮地说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林达”,然后支支吾吾再也吐不出新的单词,只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按照家族习惯,在格罗娅的这一代人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源自汉语的中间名。格罗娅的哥哥叫“林冲”,姐姐叫“林优”,而她则叫格罗娅·林达·萨莫维尔。格罗娅还特意提醒记者,“林达”这个名字的读音近似“羽球天王”林丹,“所以,我是女的林丹”。格罗娅又得意地笑了。
她最喜欢的羽毛球运动员也来自中国。“我的偶像是张宁。”格罗娅一直希望成为像中国女单名将张宁一样的运动员,和羽毛球为伴,33岁还能拿到奥运会冠军。“我在电视上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她顽强地赢得了冠军。”
“我喜欢吃辣的,四川小吃和北京烤鸭都很好吃。”这次到中国后,她收获颇丰,不仅能跟高水平的运动员较量,还认识了不少热情的球迷。格罗娅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在球场上努力,以后到中国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印象也会越来越丰富。
虽然不知道下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但格罗娅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青岛的康有为故居。格罗娅希望在那里,能够更多地了解那位让她突然变成名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