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已成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向全球传递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信号。我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展现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的高碳化特征十分明显。“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市全面推进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十三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宁波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围绕碳排放峰值目标,通过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以推进市场化为目标,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全力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好重点企业入市的碳排放核查、配额分配和市场监管工作,扶持和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围绕“十三五”碳排放峰值,研究碳排放总量的动态分级管理制度。三是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咨询、碳排放核查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激发低碳发展的市场活力。四是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宁波民营资本的优势,紧紧依托政策性资金和国有企业资本等,推动低碳产业基金的设立,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五是创新推进低碳发展综合考核,建立符合宁波发展实际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目标导向推动全市各部门和领域的低碳发展。
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能源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全市98%的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能源活动领域,其中工业占到88%。因此,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我市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港航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高端、智能、先进制造工业的发展,转变对高资源消耗性产业的依赖,强化对资源高产出的产业导向。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能源发展。重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车辆“油改气”,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严控新上燃煤设施,扩大“禁煤区”范围;重点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海上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利用,积极开展海洋能利用研究,不断提高我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创新电力利用方式,发展微电网,提高供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电动汽车、“油改电”“煤改电”和先进节电设备技术,提高电力消费水平和用能效率。大力挖掘余能利用,完善现代能源供给网络。
低碳示范宣传是推动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积极推进全市的低碳园区、低碳交通、绿色建筑、低碳社区、低碳乡镇等各级试点示范,抓好经验总结推广。探索对电力、热力、钢铁、石化、交通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总量管理方式试点,研究可行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减碳技术,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碳生产力。逐步建立低碳宣传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加强低碳发展的政策宣传、经验交流,普及宣传绿色、低碳文化,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和居民生活向绿色方式转变,促进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陈 荧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以推进市场化为目标,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全力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好重点企业入市的碳排放核查、配额分配和市场监管工作,扶持和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围绕“十三五”碳排放峰值,研究碳排放总量的动态分级管理制度。三是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碳咨询、碳排放核查服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激发低碳发展的市场活力。四是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宁波民营资本的优势,紧紧依托政策性资金和国有企业资本等,推动低碳产业基金的设立,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五是创新推进低碳发展综合考核,建立符合宁波发展实际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目标导向推动全市各部门和领域的低碳发展。
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能源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全市98%的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能源活动领域,其中工业占到88%。因此,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我市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港航物流、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高端、智能、先进制造工业的发展,转变对高资源消耗性产业的依赖,强化对资源高产出的产业导向。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能源发展。重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车辆“油改气”,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严控新上燃煤设施,扩大“禁煤区”范围;重点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海上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利用,积极开展海洋能利用研究,不断提高我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创新电力利用方式,发展微电网,提高供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电动汽车、“油改电”“煤改电”和先进节电设备技术,提高电力消费水平和用能效率。大力挖掘余能利用,完善现代能源供给网络。
低碳示范宣传是推动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积极推进全市的低碳园区、低碳交通、绿色建筑、低碳社区、低碳乡镇等各级试点示范,抓好经验总结推广。探索对电力、热力、钢铁、石化、交通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总量管理方式试点,研究可行的碳减排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减碳技术,开展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碳生产力。逐步建立低碳宣传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加强低碳发展的政策宣传、经验交流,普及宣传绿色、低碳文化,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和居民生活向绿色方式转变,促进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陈 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