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的技术对复方中药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采集相关研究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微波辅助法提取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复方中药等技术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不同技术对现代中药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过程中,萃取压力、复方中单味药;温度;压力与丹参对复方丹参降香的成分提取具有影响力,并提高了复方的提取收率。在微波辅助法提取重要成分时,其微波的作用时间对成分提取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采用现代复方中药提取技术能够提高其有关成分的得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复方中药;提取;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55-0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对微波辅助法提取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复方中药等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其对于中药提取的有效性。
1.1.1微波辅助法
将藿香、葛根、黄岑、茯苓等复方中药作为研究对象。
准备高速中药粉碎机、旋转蒸发机、HH-2数显恒温水浴锅、TU-122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复方中药成分提取的工具。
将经过我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认证的葛根素标准品、黄岑苷标准品作为进行技术研究的主要试剂。
1.1.2 超临界CO2提取
将鉴定过根茎以及根干燥的丹参、降香檀树干和根干燥的降香檀作为选购的材料。
将10ATHPLC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临界二氧化碳粗去装置作为仪器选择。
1.2 方法
1.2.1 微波辅助法
采用粉碎机将选取的复方中药粉粹,然后采用80目筛进行筛选并保存。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1]。
将3等份的复方中药分别与1200ml的不同浓度的乙醇融合,其中乙醇浓度分别为40%、60%、80%,每份复方中药各200g,将融入乙醇的复方中药浸泡一夜,为了使其遇到溶媒不会挥发,便采用保鲜膜将其密封起来[2]。
将密封的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用微博如加热10分钟。由于在提取过程中,过热的药液会产生挥发、熔解,因此必须进行多次微薄作用,防止其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分解。
进行完微波作用后,在冰水浴中振荡,当药液冷却的温度<20℃时,便重复进行微波作用,数次后试验结束[3]。
进行完微波辅助方式后,采用2次醇提取方法,将提取液进行两次合并并去药渣,以每分钟3500r离心10分钟进行提取液的提取,采用0.45μm滤膜对上清液进行过滤,并存置检测。
将不同浓度的乙醇,采用微波作用时,记录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提取时的不同,从而观察微波作用对于复方中药提取的相关影响[4]。
1.2.2 超临界CO2提取
采用粉碎机将选取的药材进行粉碎,然后按照相关装置进行药材成分的萃取。
萃取方式为
二氧化碳钢瓶→冷却系统→高压泵→萃取釜→
解析釜1→解析釜2→(循环)
夹带剂泵
进行单味丹参的萃取过程中,按照上述循环顺序进行,在萃取中,对夹带剂乙醇、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解析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从解析釜1以及解析釜2中检测相关成分。
1.3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微波作用的时间不同,中药成分提取的得率也不同,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十五分钟之后,中药成分得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变化较小,因此。15分钟是进行微波作用的最佳时间。
通过表2可以发现,采用超临界CO2提取复方中药过程中,萃取的温度对复方收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在55℃时,中药萃出率与含量均达到最高。
3 讨论
3.1 微波作用提取复方中药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媒的试验中,乙醇浓度越高越容易获得中药成分,但是当乙醇浓度达到60%之后,所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便有减少的趋势,因此60%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媒是微波提取复方中药成分的最佳选择。
3.2超临界CO2提取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萃取过程中,单味药材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提高复方收率,其压力与温度也会对萃取率有所影响。这种方法对于定性定量标准的中药提取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科学性与质量保证性。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进行复方中药成分的提取,可以促进中药提取技术的现代化,缩短萃取的时间,提高其有关成分的得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茉,周晶.半仿生技术在复方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946-1947.
[2] 陈邓,雷春娟,殷中琼等.正交法优选复方中药的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62-13063,13066.
[3] 谢淑玲.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复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1-11552,11593.
[4] 黄青,瞿幸,吴清等.黄连、土大黄、苍术提取液抗银屑病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30-31.
作者简介:
李静华(1984年~),女,河北石家庄,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关键词:复方中药;提取;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55-0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对微波辅助法提取复方中药有效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复方中药等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其对于中药提取的有效性。
1.1.1微波辅助法
将藿香、葛根、黄岑、茯苓等复方中药作为研究对象。
准备高速中药粉碎机、旋转蒸发机、HH-2数显恒温水浴锅、TU-122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复方中药成分提取的工具。
将经过我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认证的葛根素标准品、黄岑苷标准品作为进行技术研究的主要试剂。
1.1.2 超临界CO2提取
将鉴定过根茎以及根干燥的丹参、降香檀树干和根干燥的降香檀作为选购的材料。
将10ATHPLC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临界二氧化碳粗去装置作为仪器选择。
1.2 方法
1.2.1 微波辅助法
采用粉碎机将选取的复方中药粉粹,然后采用80目筛进行筛选并保存。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1]。
将3等份的复方中药分别与1200ml的不同浓度的乙醇融合,其中乙醇浓度分别为40%、60%、80%,每份复方中药各200g,将融入乙醇的复方中药浸泡一夜,为了使其遇到溶媒不会挥发,便采用保鲜膜将其密封起来[2]。
将密封的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用微博如加热10分钟。由于在提取过程中,过热的药液会产生挥发、熔解,因此必须进行多次微薄作用,防止其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分解。
进行完微波作用后,在冰水浴中振荡,当药液冷却的温度<20℃时,便重复进行微波作用,数次后试验结束[3]。
进行完微波辅助方式后,采用2次醇提取方法,将提取液进行两次合并并去药渣,以每分钟3500r离心10分钟进行提取液的提取,采用0.45μm滤膜对上清液进行过滤,并存置检测。
将不同浓度的乙醇,采用微波作用时,记录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提取时的不同,从而观察微波作用对于复方中药提取的相关影响[4]。
1.2.2 超临界CO2提取
采用粉碎机将选取的药材进行粉碎,然后按照相关装置进行药材成分的萃取。
萃取方式为
二氧化碳钢瓶→冷却系统→高压泵→萃取釜→
解析釜1→解析釜2→(循环)
夹带剂泵
进行单味丹参的萃取过程中,按照上述循环顺序进行,在萃取中,对夹带剂乙醇、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时间、解析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从解析釜1以及解析釜2中检测相关成分。
1.3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微波作用的时间不同,中药成分提取的得率也不同,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十五分钟之后,中药成分得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变化较小,因此。15分钟是进行微波作用的最佳时间。
通过表2可以发现,采用超临界CO2提取复方中药过程中,萃取的温度对复方收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在55℃时,中药萃出率与含量均达到最高。
3 讨论
3.1 微波作用提取复方中药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媒的试验中,乙醇浓度越高越容易获得中药成分,但是当乙醇浓度达到60%之后,所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便有减少的趋势,因此60%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媒是微波提取复方中药成分的最佳选择。
3.2超临界CO2提取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萃取过程中,单味药材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提高复方收率,其压力与温度也会对萃取率有所影响。这种方法对于定性定量标准的中药提取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科学性与质量保证性。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进行复方中药成分的提取,可以促进中药提取技术的现代化,缩短萃取的时间,提高其有关成分的得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茉,周晶.半仿生技术在复方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946-1947.
[2] 陈邓,雷春娟,殷中琼等.正交法优选复方中药的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62-13063,13066.
[3] 谢淑玲.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复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1-11552,11593.
[4] 黄青,瞿幸,吴清等.黄连、土大黄、苍术提取液抗银屑病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30-31.
作者简介:
李静华(1984年~),女,河北石家庄,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