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较难下手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对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课后反思,总结了几点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和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我相信已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和实际教学行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很难实施。笔者作为一名工作了十余年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对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论,成功的数学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探究数学知识,或者另辟蹊径达到目的,进而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教学既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探究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教师用心做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启动器。首先,要求学生观察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清楚观察点。其次,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部分观察、细节观察等。最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合,使对事物的认识从表象到本质。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可以让其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提升,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穷的奥秘。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灵感。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思想、方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并要求全体学生都去大胆尝试。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二、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素养,深入研究挖掘教材
一般教材的内容由于受到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都比较简略,只是给出了探究的大致框架,而不是详细的探究步骤和活动细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中‘死的’东西转化为教师头脑中‘活的’情境,在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活动演变成一幕幕的情景剧。
三、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结论和规律需要由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而获得。教师适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奇心理,把学生引入一种探究情境中。这一过程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发掘欲望,给他们以强大的探究动力。但有时这种探究不是仅凭个人的才智能够达到的,需挖掘集体智慧。因此要引导学生群体参与,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四、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指导
学生一旦进入主动学习,教师的工作就由引导转换为倾听。有效教学课堂上的倾听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所以倾听实际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地关注。倾听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能够帮助教师诊断教学,纠正偏差,更是教师反思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尊重悦纳学生的意见,才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疏通。
对学生理解不了,理解不对,理解不深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和传统的讲授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指导在必需时发生。只有学生遇到困难,实在是无力解决时,教师可以通过准确的指导来帮助他们。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是方法和思维的指导。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多数是思维上的不到位和方法的欠缺。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想到办法。
五、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游刃有余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教学设计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不可避免的发生。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意外,不能一味的局限于教学预设,强把学生扭转到预设中来,有时反而可以利用意外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也不能一味的放任即时的意外,出现“放而不收”的现象,致使课堂缺乏主题。因此我们要理性的对待意外事件,既不能强加约束,也不能放任不理。预设要有弹性,有适当拓展的空间,以便在目标的达成上取得曲径通幽和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和竞技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绽放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 赵瑞芝,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2011.6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
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我相信已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和实际教学行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很难实施。笔者作为一名工作了十余年的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对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论,成功的数学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探究数学知识,或者另辟蹊径达到目的,进而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教学既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探究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教师用心做好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启动器。首先,要求学生观察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清楚观察点。其次,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部分观察、细节观察等。最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合,使对事物的认识从表象到本质。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可以让其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提升,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穷的奥秘。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灵感。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思想、方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并要求全体学生都去大胆尝试。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二、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素养,深入研究挖掘教材
一般教材的内容由于受到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都比较简略,只是给出了探究的大致框架,而不是详细的探究步骤和活动细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中‘死的’东西转化为教师头脑中‘活的’情境,在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活动演变成一幕幕的情景剧。
三、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结论和规律需要由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而获得。教师适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奇心理,把学生引入一种探究情境中。这一过程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发掘欲望,给他们以强大的探究动力。但有时这种探究不是仅凭个人的才智能够达到的,需挖掘集体智慧。因此要引导学生群体参与,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四、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指导
学生一旦进入主动学习,教师的工作就由引导转换为倾听。有效教学课堂上的倾听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所以倾听实际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地关注。倾听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能够帮助教师诊断教学,纠正偏差,更是教师反思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尊重悦纳学生的意见,才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疏通。
对学生理解不了,理解不对,理解不深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和传统的讲授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指导在必需时发生。只有学生遇到困难,实在是无力解决时,教师可以通过准确的指导来帮助他们。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是方法和思维的指导。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多数是思维上的不到位和方法的欠缺。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想到办法。
五、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游刃有余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教学设计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不可避免的发生。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应对“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意外,不能一味的局限于教学预设,强把学生扭转到预设中来,有时反而可以利用意外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也不能一味的放任即时的意外,出现“放而不收”的现象,致使课堂缺乏主题。因此我们要理性的对待意外事件,既不能强加约束,也不能放任不理。预设要有弹性,有适当拓展的空间,以便在目标的达成上取得曲径通幽和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和竞技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绽放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3] 赵瑞芝,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