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是保障高校的人员管理以及人才推荐得以展开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采取哪些策略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其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事档案;工程创新
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当前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在实际工作的展开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研究,并采取对应的策略进行调整,确保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是实现人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高校能否实现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会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对人才进行选拔时的公平性。同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预选人员的相关信息能够否快速高效地进行调用,以方便人事管理部门以及决策者对其进行筛选、调配与考核,确保对应人员能够满足学校或人才需求单位的用人标准,保障人才分配、推荐、调用的合理性。
二、高校人事档案的概念与特征
高校人事档案指的是,高校对其内部人才的成长经历,学习与工作经历进行准确记錄的文件材料,储存人才在人事、劳务、学历、职称等方面第一手原始材料,是高校进行人事考核时最为基本的一项依据。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高校人事档案往往具备有全面性、流动性、现实性、机密性等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一)全面性特征。在高校人事档案中,往往包含了对应人才各类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与结果。比如,其学历档案、专业情况、工作履历、职称材料、政治材料等内容。能够如实地将其个人的整体能力素养体现在其中,概括了人才的整体经历。
(二)现实性特征。因为人事档案是由反映人才真实个人情况的多种材料所组成的,所以高校能够通过人事档案获得人才的实际工作情况,保障高校人事分配的合理性。
(三)流行性特征。因为人才市场具备流动性,而人才自身也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中,因此人事档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特别是在如今高校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状况下,高校人事档案需要随着人才到新的单位,而负责管理人才档案的部门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机密性特征。人事档案因为反映了人才的现实特征,为此人事档案一旦被对应单位以外的人了解,便会对人才的个人隐私造成影响,所以在工作中要保障人事档案的机密性,避免人才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一)健全制度体系。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时,首先应当保证制度在建设的过程中,其体系相对完整与健全。并且制度体系得到完善且全面构建后,其工作效率能得到根本的提升。为此,需要根据当前我国所制定的《档案法》《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款与规定,构建起一个完善且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高校想要保障信息档案在归纳以及存储上的合理应用,就要对管理机制相关问题进行明确,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档案管理的量化与目标化。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应当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规划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薪酬分配、人员调度、责任承担以及激励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工作积极性得到保障。同时,在人事档案的调用、查阅、保密等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高校应对相应的管理权限进行严格的分配与管理,使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加大资金投入。随着高校的发展,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诸如手工检索、人工管理等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措施已经被逐渐淘汰。高校如果想要自身跟随现代管理的步伐,就应当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设施的资金投入,通过利用扫描仪、电子阅读设备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大幅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益。为此,高校应当注意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购置相应设备过程中做好申报、采买、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保障设备的质量与使用安全。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相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可以使学生在就业、深造等工作时所需的档案调用任务变得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依靠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搭建,高校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应当在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能够迅速适应其自身所应负责的相关工作,使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互接轨,大幅提升人事档案资源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档案资源的开放度。提升档案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视角下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策略。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以及高校。通过对档案资源开放度的提升,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体现自身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重要职责,使学校的各个部门在进行人事交流以及人才推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查找符合标准的人才,并征求其意见,确认学生是否愿意前往相应的单位进行面试或测验。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人事档案之间的流通以及共享,并不代表对人事档案资源完全开放,要在校内进行资源开放流通的基础上,做好对人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例如,天津一所高校在实现校内资源流通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工作,在自身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后,还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使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杜绝了不法分子对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窃取行为。
(四)建设专业队伍。无论高校采取的是先进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措施,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是影响整体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为此,除了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外,高校还应当注意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状况,培养具备过硬职业技能素养与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创新人才,使学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更加坚实。例如,高校在进行队伍建设时,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是接受专家指导与讲座的方式,带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其薪酬待遇相关联,以此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时,要注意招聘工作的公开透明;人员的升迁也要做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团体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当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需要采取健全制度体系、加大资金力度、提升档案资源开放度、建设专业管理队伍等策略对其予以开展,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设备、利用率、安全、管理人才等方面得到保障,以此实现整体工作在质量以及效率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童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9):135-136.
[2]史桂湘.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6(20):86 90.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事档案;工程创新
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当前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在实际工作的展开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研究,并采取对应的策略进行调整,确保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是实现人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高校能否实现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会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对人才进行选拔时的公平性。同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预选人员的相关信息能够否快速高效地进行调用,以方便人事管理部门以及决策者对其进行筛选、调配与考核,确保对应人员能够满足学校或人才需求单位的用人标准,保障人才分配、推荐、调用的合理性。
二、高校人事档案的概念与特征
高校人事档案指的是,高校对其内部人才的成长经历,学习与工作经历进行准确记錄的文件材料,储存人才在人事、劳务、学历、职称等方面第一手原始材料,是高校进行人事考核时最为基本的一项依据。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高校人事档案往往具备有全面性、流动性、现实性、机密性等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一)全面性特征。在高校人事档案中,往往包含了对应人才各类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与结果。比如,其学历档案、专业情况、工作履历、职称材料、政治材料等内容。能够如实地将其个人的整体能力素养体现在其中,概括了人才的整体经历。
(二)现实性特征。因为人事档案是由反映人才真实个人情况的多种材料所组成的,所以高校能够通过人事档案获得人才的实际工作情况,保障高校人事分配的合理性。
(三)流行性特征。因为人才市场具备流动性,而人才自身也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中,因此人事档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特别是在如今高校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状况下,高校人事档案需要随着人才到新的单位,而负责管理人才档案的部门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机密性特征。人事档案因为反映了人才的现实特征,为此人事档案一旦被对应单位以外的人了解,便会对人才的个人隐私造成影响,所以在工作中要保障人事档案的机密性,避免人才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一)健全制度体系。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时,首先应当保证制度在建设的过程中,其体系相对完整与健全。并且制度体系得到完善且全面构建后,其工作效率能得到根本的提升。为此,需要根据当前我国所制定的《档案法》《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条款与规定,构建起一个完善且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高校想要保障信息档案在归纳以及存储上的合理应用,就要对管理机制相关问题进行明确,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档案管理的量化与目标化。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应当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规划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薪酬分配、人员调度、责任承担以及激励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工作积极性得到保障。同时,在人事档案的调用、查阅、保密等机制的建立过程中,高校应对相应的管理权限进行严格的分配与管理,使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加大资金投入。随着高校的发展,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诸如手工检索、人工管理等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措施已经被逐渐淘汰。高校如果想要自身跟随现代管理的步伐,就应当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设施的资金投入,通过利用扫描仪、电子阅读设备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大幅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益。为此,高校应当注意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在购置相应设备过程中做好申报、采买、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保障设备的质量与使用安全。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相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可以使学生在就业、深造等工作时所需的档案调用任务变得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依靠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搭建,高校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应当在管理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能够迅速适应其自身所应负责的相关工作,使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互接轨,大幅提升人事档案资源管理的效率。
(三)提升档案资源的开放度。提升档案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视角下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策略。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以及高校。通过对档案资源开放度的提升,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体现自身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重要职责,使学校的各个部门在进行人事交流以及人才推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查找符合标准的人才,并征求其意见,确认学生是否愿意前往相应的单位进行面试或测验。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人事档案之间的流通以及共享,并不代表对人事档案资源完全开放,要在校内进行资源开放流通的基础上,做好对人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例如,天津一所高校在实现校内资源流通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工作,在自身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后,还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使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杜绝了不法分子对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窃取行为。
(四)建设专业队伍。无论高校采取的是先进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措施,还是传统的人工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是影响整体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为此,除了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外,高校还应当注意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状况,培养具备过硬职业技能素养与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创新人才,使学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基础更加坚实。例如,高校在进行队伍建设时,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是接受专家指导与讲座的方式,带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其薪酬待遇相关联,以此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时,要注意招聘工作的公开透明;人员的升迁也要做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团体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当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需要采取健全制度体系、加大资金力度、提升档案资源开放度、建设专业管理队伍等策略对其予以开展,使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设备、利用率、安全、管理人才等方面得到保障,以此实现整体工作在质量以及效率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童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9):135-136.
[2]史桂湘.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6(20):86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