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模式的探索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导向和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都显示出,我们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校企合作的模式和优势,并分析校企合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模式;优势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33-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导向和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都显示出,我们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学校以外,还有企业的参与。人才培养需要花费成本,除了学校常规教育投入之外,合作企业还需要额外的投入。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1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目的及意义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第一,有利于学生。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按需求为学生添加了很多培训课程和实习内容,这将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发能力,提升学生在职场上的起点和竞争力。第二,有利于企业。校企联合培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并缩短了企业新员工适应期,实现企业内训的外包化,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第三,有利于学校。校企联合培养打破了以往学校闭门办学的传统模式,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高校教学、人才培养直接挂钩,使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进一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培养方案,这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转变办学理念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学校以定向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3)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专业办学出路问题,为高等教育院校应用型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2校企合作几种模式的探索
  2.1行业办学模式
  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企业管理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是上下级隶属关系。企业对学院进行投入,学院则通过培训企业员工来回报集团公司,并通过校办产业的产品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有效地促使了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就是行业办学模式。
  2.2合作研发共同提高模式
  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实力雄厚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型的企业,建立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如威海职业学院与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天诺数控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双功率节能数控车床及斜导轨数控铣床),提高了相关专业生产性教学实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2.3校企联合,建立教学实训基地
  学校以协议书的方式,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教学实训基地,一方面解决了校内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了校企合作,达到了共同开发技术人才的目的。学校可聘请企业的主管人员为客座教授,为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建立学校的人才需求与分配网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的调研,确定相关专业的改造和新专业的建设方案;对毕业生跟踪调研,对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行业与企业及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4“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作为培养方的学校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其形式可以根据企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不同形式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的课程,还要学习企业提出的课程。各个学院的“企业冠名班”均属于这种合作方式。具体形式可以是单独组班,将企业所要求的课程排入正式课表中,替代专业课程。也可以非单独组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企业规定的课程;对学生部分地进行“订单”式培养。每一种形式的“订单”式培养人才,均由学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达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2.5“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模式
  “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规律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非繁忙季节,安排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任务撰写案例或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顶岗实习计划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拟定。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实行由“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相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岗位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受益。
  3校企合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校企合作,获得了多赢的局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技能证书在企业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表示回到学校后就要参加技能考核的学习,以获取相关的技能证书。对此,学院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试工作。2)有少数学生回到学校后比较浮躁,影响到其他同学对专业的认识。对此,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逐步解决这一问题。3)在不断加强与企业的生产实训过程中,部分学生将会选择留在企业生产学习,从而无法回校进行正常的后续课程学习。这就需要通过与各部门的协调才能妥善解决。
  资助项目:课题名称“校企合作问题研究”(编号:2010GG103)。
  
  参考文献
  [1]朱懿心,倪天祥,常小勇.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黄旭.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培養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6.
  作者简介
  韩玉勇(1975—),男,工程硕士,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务科科长,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负责人。
其他文献
为促进蓝山县茶叶资源能快速持续地发展,对蓝山县茶叶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对蓝山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对比,并对蓝山县茶叶生产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
介绍MATLAB语言的特点,分析其应用到物理教学的优势,并且应用MATLABGUI对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进行仿真。
为了解抗裂型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考虑不同外加剂种类和掺量,分析了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后质量、腐蚀深度、抗压强度随腐蚀龄期的变化,并通过吸水特性试验研究了混
"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要取得良好成效,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产教融合"教学特点和需求的质量监控体系:一是校企"双元化"质量监控机制;二是现场教学项目(任务)体系;三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