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导向功能,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高,试题与现在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对考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突出。从高考评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最大失分不是知识性失分,而是由于审题的偏差、答题思路不清和答题语言不规范造成的,其次才是基础知识失分。所以要提高高考复习效率,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每一位高三老师有必要研究高考真题和高考大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高考 导向功能 复习效率
  
  1.2010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情况。2010年全国1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满分100分,其中自然地理占80分,人文地理占20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达到48分。全卷共有6个图形,有92分是图文结合的试题。这样的试题构成基本与08、09年一致,体现了以下特点;
  ①自然地理比重大,小题赋分大。36(1)12分,36(3)16分,39(3)16分。
  ②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很强。
  ⑧考察地图的内容比重大。
  ④渗透新课标的内容和思想。特别表现在第3、4、5、9、10、11题。
  ⑤注重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卷涉及的主干知识有:农业生产和区位、商业活动和区位、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气候类型和特征、河流航运条件。
  ⑥注重考察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小题获取题干中的“沿海滩涂”的信息即可选c、D;第3、4小题可以由题干和图形信息进行选择和推理:第6小题根据获取图形中的最大值21"c和最小值7℃即可选C;第8小题如果明白热岛效应最强是温差达到最大,可以根据图形中等温线数值进行选择;36(1)(3)甲、乙地形可以从图形中判断出位于河谷(甲地为上游、乙地为下游),甲、乙气候可以由图形上的“地中海和经纬网”判断出是地中海气候;39(2)由图形和图例直接获得两条河流的名字;39(3)由图形上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东西两段的地形分别为平坦和崎岖,从而得出水流平稳和湍急,也从等高线可以判断出西段地势高过东段,河水是由西流向东,就可以得出甲段水量大等。
  


  ⑦学生审题偏差、答题思路不清和答题语言不规范,成为失分的最主要原因。36(1)题目已经明确“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可是非常多的学生还是答了“土壤、交通”等方面。39(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很多学生却没有分东西两段进行分析,或不分有利和不利影响,审题偏差比较严重。很多学生不会答或答从扬州运粮到长安的积极影响等,也说明答题思路不清和审题偏差。把“地势崎岖”答成“地面不平坦”,语言不规范。
  2.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导向功能,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2.1 研究高考大纲,完善教学课程内容。
  2.1.1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每一位高三老师,应研究考纲,熟悉考纲。本人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经历两届高考,深悟大纲的重要性。2008年利用寒假的时间,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和顺序,自己编写了《地理考纲考点》,把每一个考点的基本知识点、出现在哪一本课本、哪一页,写下来编成册,并在研究2005、2006、2007年高考试题基础上,完善了部分内容,共61页(A4纸)。之后《地理考纲考点》成为了2008、2009、2010年备考的重要依据,经常翻阅考纲--考点成为备考的+重要习惯。在每一年备考中又不断地完善当中的部分内容。
  2.1.2 根据高考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①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试题难度的加大,决定高三教学必须紧扣考纲进行能力强化训练。要提高备考效率,需加强训练,而研究考纲,完善教学内容,训练就可以收到成效。
  ②“综合”考试,决定了高考地理考点覆盖率不可能很大。只有根据考纲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2.2 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把握复习主导方向。
  2.2.1 2008、2009、2010年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比重大,将引导高三教学以自然地理为主攻方向。
  高三地理复习注重自然地理教学,取决两方面:一是高考的导向作用——自然地理比重大;二是人类活动离不开所处自然条件,学好自然地理也是学生学好人文地理的重要基础。
  讲述自然地理原理、规律时,一要讲明因果关系,搭建因果关系链。这一点符合自然地理特征,在2010年高考试题36(2)、39(3)参考答案中,其因、果均赋分、强调逻辑思维的特点正好也说明了这一点。二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选择题3、4、9、11小题最为典型,提供的是课本外的新情境和新图形,需要考生获取信息、综合应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平时的教学重心就要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量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2.2.2 高考以区域为载体,考察与区域相关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体现地理学两个突出特性,即区域性和综合性。这就启示高三教学要抓住区域地理,有联系的落实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实现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从2008年全国1卷36题中得到启发,在2009、2010年复习区域地理时,以世界13个区域、11个国家和中国4个地区为复习块,努力落实区域或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生态问题。
  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把位置和地形放在最前面。一个区域的气候又决定着该区域的植被;地形、气候、植被又共同影响着河流状况。农业生产以区域地形、气候和河流为基础,又与工业紧密相连,两者影响着城市、人口、交通等分布和发展。发展中人地关系之间是否协调,最终通过生态得以体现。按照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区域、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课本地图是区域知识的重要载体,在这些地图上可以做好高中系统地理的区域化,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下面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进行说明:
  2.2.3 高考为人才选拔考试,决定了各高中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备考主攻方向。各个学校学生基础不同,每位教师所教班级学生也不同,各学校高三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即明确自己的学生在哪些考点可以拿分,就在这些考点上下大功夫;而对于那些即使老师讲了很多,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办法拿到分的考点,就不要讲得太多,否则浪费时间。
  总之,要达到真正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势必要非常熟悉高考考点和高考试题。
  2.3 研究大纲和高考真题,明确教学目标。   2.3.1 高三教学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立意,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读图(表)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高考中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因为图衷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能力。所以是否会读图。(表)已成为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学生的读图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和提高的,再加上这几年高考题中的一些地图越来越新颖,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各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和技巧,所以读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高三地理教学中。
  本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使用课本上的地图,包括初中课本地图,把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上,加强知识与地图的联系;二是在每一次答题训练中,反复总结和强调,引导学生思考答案与地图、材料的关系,养成获取信息答题的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在平时尽量用地图进行学习。
  2.3.2 高三地理复习课要根据内容,尽量将表示不同要素的地图叠加在一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及综合能力。高考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求能用多个考点的知识解决问题:有些高考图形也是多个要素叠加在一幅图上进行表现。所以我本人在讲中国地理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和顺序:第一步画6经4纬加四端,掌握中国大致的经纬度位置;第二步在经纬网图上标出主要山脉,形成骨架;第三步在骨架图上标出3个丘陵、4个高原、5个盆地、6个平原,掌握中国地形;第四步在地形图上掌握中国气候分布,理解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第五步在经纬、地形图上熟记34个行政区,理解很多行政区是以地形,特别是山脉为划分依据;第六步在行政图区上画出主要的铁路干线,明白主要铁路干线与省会的关系。最终实现把中国的经纬度、地形、气候、行政区、铁路综合在一幅图上,使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
  2.3.3 高三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根本、是核心,加强训练是主要途径。每次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答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能力培养目标,每一次训练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步:第一步精心选题、编题;第二步考完后及时批改,精心做好质量分析;第三步精心讲评;第四步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作考试质量分析时,着重分析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试卷中的哪些试题类似高考题或不类似。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题意图。统计好每一个考生每一小题得多少分,该题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得分率又各是多少。进行错题归类:错因归类、题号、错因分析、讲评策略。这样不仅能很好指导接下来的教学,而且能够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精心讲评,一是先简述对试卷的评价(难度、知识覆盖面和考查的重点等)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考试成绩、答题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错误原因),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鼓励。二是结合考纲有重点地进行讲解(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及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讲“审题”:找“和”、“并”、”及”等关键词(并用笔圈出来)确认问题数;从后面倒回去进行审题,先确认是“什么问题”,再逐一找“问题”的修饰语(并用笔圈出来),特别要注意“的”字前面的定语、修饰语是答题的方向;明白“括号里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讲“思路”和“方法”;讲“误区”;讲“拓展',深化考点的知识内容(注意点明:出现在哪一本课本的哪一页、在哪个知识框架的哪一页,以便学生查漏补缺),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丰富体验;讲“规范”;讲注意事项。
  2.3.4 注重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10年全国1卷第6题,如果温差的概念弄清楚了,依据图上的最大值2132和最小值732就可以选择c答案。第8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概念,如果明白热力环流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也容易得出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市郊温差达到最大,最后推出正确答案。从这两道题目看,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多体现在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而概念的理解、掌握则会影响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因为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的记忆。有关专家从这几年高考分析得出,概念成为很多失分的源头。所以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科学准确的把握地理概念,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个关键。
  2.3.5 地理知识点教学要夯实基础。2010年39题(2)4分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可是却成为所有综合题当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只有25%,即平均分为1分。因此,复习要以解读考试大纲为平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方法、地理过程,夯实基础。
  2.3.6 在复习后阶段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线索,培养学生理清、突破答题思路和答题线索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系统性略差一些,案例呈现多,三维空间跨度大,再加上所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我每带一届高三,都会将原来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归纳,精心整理使之成为简化的公式化“模式”,使庞大的知识简单化、思维结构化,为学生熟练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夯实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建立知识框架和知识线索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框架和线索去进行冲刺复习。方法有:通过测试后对试卷的分析、讲评进行引导,学生理解深刻,最容易接受,所以最有效;还可以通过检查、监督进行引导。
  结束语:从2006年至今,本人连续带了五届高三,所在学校是以艺术体育为主,学生的基础整体比较差。五年来,我每年所带的班级既有基础相对较好的班和基础很差的普通班,又有艺术体育特长班。正是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不断地去思索和总结,以提高复习效率。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特别是2010年高三教学中的所恩、所做。
   参考文献
  1 张建珍、夏志芳,《2009年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及启示》,地理教育,2010,第1期
  2 李依铭,《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地理教育,2010,第5期
  3 董元贵,《应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地理教育,2009,第3期
  4 杜若杰、肖勇。《高中地理讲评课的教学思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第5期
  5 728地理工作室,《评说试题》,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表现为创遗陆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挂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就化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精心设置课堂实验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扩散性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结精简,注重逻辑性、科学性,培养学生创造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感受,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探冤历史规律的学习方法应当成为历史教学的突破口。本文认为要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就要贯彻“以人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理念,科学理解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评价改革。  [关键词]中学历史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各学科教师研讨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使用学案教学,能够克服传统tc讲义式”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实现学教练一体化,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案 地理课堂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和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在课堂上讲了很多,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什么都不会,或者会得不多,只有那么一
期刊
[摘 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无效性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性的表现,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 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
期刊
[摘 要]李贺的诗歌中,一类重要的美学表现来自于他主观性、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李贺的难懂,李贺的超现实,也使他的诗中初露出现代意象主义的特性。李贺是属于现代的。他的诗中,甚至还有象征主义的痕迹。  [关键词]李贺的诗 思维方式 超现实主义 意象主义象 征主义 美学    在高中我们将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凭箜篌引》。要知道唐代诗人倍出,李贺既早逝,其诗歌语言又颇显另类,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和欣赏李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课程中的必修课,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改革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本文试从对高中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对研究前的前提准备、中间过程及研究后的升华总结等环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学案”的学习体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实验学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引导,深化自主学习的层面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教学案 合作学习    题记:2l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可见随着信息时
期刊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些教育管理的名言给我们道出了这样一个启示,即我们的任何教育手段、管理方法都不是最终追求的目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管理的目的与归宿。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其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主人公意识;关爱每一个
期刊
[摘 要]笔者总结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些教学方法:①地理位置教学的模式——“导学、探究、整体,的地理位置教学模式;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总论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探究式;③适度时候使用“活动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④分区、分国地理教学模式广-—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关键词}高中区域地理 教学模式    教学的模式没有唯一,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高中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政治学习思雏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反思将是培养高中政治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政治开展反思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概念进行反恩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反思;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政治 反思性学习 途径 方法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偏重于对
期刊